前几天看到一段视频,北京大学教授赵冬梅和她初中辍学的儿子共同接受采访,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他们既是一个坏榜样,又是一个好榜样。
说他们是坏榜样,因为赵冬梅是著名的北大历史学教授,她的儿子初中辍学,走上了非传统的教育成长之路,那是因为有那样的家庭“兜底”。对于中国99%的家庭来说,不在学校体系内接受正规教育,怎么看都是一招“险棋”。
说他们是好榜样,因为赵冬梅老师以自己和孩子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要父母能够包容接纳孩子,能够站在孩子身后给他坚强的支持,那孩子也能够成才,条条大路通罗马。赵冬梅的儿子佟浩然现在是一位摄影师、独立纪录片导演。
我们不说坏榜样,我们重点谈一谈好榜样的一面,看看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1、为什么退学?
其实很简单,学业压力太大,孩子跟不上,然后开始频繁生病请假。
很多孩子在初二左右会碰到这样的挑战。比较严重的孩子一进学校就开始呕吐。不一定是生理上的,都是心理上的压力所导致的。
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认为“退学”是一件绝对不正确的事情,所以家长可能会有羞耻感,而孩子本人会有更强力的愧疚感,但又无法正常在学校上学了,所以就回到家中。浩然本人说在家闷了将近半年时间。
2、怎么走出来?
其实就是彻底接纳了孩子的一切。赵冬梅接纳了孩子不去上学,接纳了他什么做不做,接纳了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像孩子的语文老师说的一句话,"你就只管做饭,孩子就好了"。
教育的归教育,家庭的归家庭。
赵老师说:“如果一个学习不太好的孩子,在学校里得不到安慰,得不到鼓励,都是负面的信息,然后回家来,老师又告诉你说‘你这孩子学习怎么这么不好,你得管管他什么的’,家长又接过这个接力棒,继续压他,那我觉得这个孩子,你说他往哪里逃遁?没有办法。”
浩然说自己在网上认识一个朋友,在类似衡水中学那种军事化管理的学校。哪个朋友在cosplay圈,帮别人化妆做假发做道具,每个月能挣几百块钱,对于那时的学生来说是很大一笔收入。但是他被父母逼回学校很多次,后来很长时间没有消息,才得知这个孩子跳楼了。
其实,浩然没有跳楼或者没有结识坏朋友,真的是万幸,赵冬梅老师那一头白发,估计都是那个时候担心孩子长出来的。
3、一点启发
我一直在想,一个人怎么都能活下去,区别只是活得好一点和差一点。而活得好坏的标准,不完全是外在的那些名利和声望。
一个人只要有一技之长,靠着自己的本事挣钱吃饭,自食其力,就足够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而现在很多人谋生的本领,学校根本不教。
AI时代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很多岗位都可能会消失,现在很多人学了一辈子的本领到未来可能都没用了,怎样在未来活下去,这其实是对所有人的考验。
面向未来的底层能力,才是真正重要的,比单纯地卷分数重要得多。
我认为,那些具备成长型思维的学生,那些具备高效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不但能够赢得高考,更能赢在未来。
学校很小,世界很大。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