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王朝,在这一时期,霍去病打出了“封狼居胥”的不世之功,成为历代武将的最高荣耀;司马迁谱写出《史记》,成为历史考究的重要资料;汉武帝让“大汉”成为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所谓强汉盛唐,说的便是西汉。
西汉王朝一共存续了二百一十年,它是如何建立的?
那要从泗水亭长说起。
刘邦本名刘季,出生于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省丰县的一个农户家里。刘邦的父亲是刘太公刘煓,母亲是刘媪。
根据史载:刘邦未出生之前,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交合。当时雷鸣电闪,天昏地暗,太公正好前去看她,见到有蛟龙在她身上。不久,刘媪有了身孕,生下了刘邦。
欲起事者,大约都会上添上两分神秘的色彩,什么天降异象啦、神仙下凡啦,总之神秘就对了,这样的说法总能为行为增添两分正义。
![]()
刘邦为人豪放,这样的性格让他结交了很多有识之士,萧何、樊哙、任敖、卢绾、周勃、灌婴、夏侯婴、周苛和周昌等知交好友后来全部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后,刘邦也起事响应,随着一场又一场胜利,他逐渐小有名气。
秦二世二年十月(前208年十月),刘邦率军西征,收项梁、陈胜散卒,经砀,至成阳,与杠里秦军夹壁,破魏二军。秦二世三年二月,在高阳,郦食其投奔刘邦,其弟郦商亦将兵跟随。六月,与南阳守齮战犨东,破之,略地至南阳。八月,刘邦用张良计,以郦生、陆贾往说武关秦守将,袭攻武关,破之。九月,进至蓝田,与秦军大战,再破秦军。用张良之策,其余之地皆不战而降。
汉元年十月(前207年十月),秦王子婴于轵道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史家一般以此月为汉元年开始。
至此,刘邦已成气候,他分封汉王,与项羽相争,经过楚汉之间长期的拉锯战,在萧何、张良、韩信等的协助下,刘邦所率领的汉军逐渐坐大。楚汉两国协议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互不侵犯。但是,当项羽遵守诺言退兵,并放回曾被扣为人质的刘邦的父母妻子之后,刘邦却背信偷袭。项羽退到垓下,刘邦用四面楚歌之计瓦解楚军军心,最后项羽走投无路,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只好自刎于乌江边。这场历时近五年〔高帝元年(前206年)四月至五年(前203年)十二月〕的楚汉战争,终以刘邦一统天下,项羽彻底败亡而自杀而告结束。前202年初(汉五年十二月),项羽败亡。
![]()
后登基称帝,封赏功臣、宴请群臣、轻徭薄赋......
他善用人才,他是乱世中的 “实用主义者”。
他拜 “胯下之辱” 的韩信为大将,让其统领全军;他信 “五世相韩” 的张良,对其谋略言听计从;他倚 “刀笔吏” 萧何,让其主管后勤、稳定后方。
更难得的是,刘邦能容 “异类”。郦食其狂傲,他以礼相待;陈平 “盗嫂受金”,他不问私德只重其智。这种 “不拘一格降人才” 的实用主义,恰恰契合了乱世对 “结果” 的迫切需求 —— 相比项羽 “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的刚愎自用,刘邦的团队凝聚力成为他获胜的关键。
刘邦的政治智慧,体现在他对 “民心” 的精准把握。秦末暴政引发天下大乱,他在进入咸阳后,果断废除秦朝苛法,宣布 “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瞬间赢得关中百姓的支持,与项羽 “屠咸阳、烧宫室” 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称帝后,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推行 “与民休息” 政策:减轻赋税、释放奴婢、鼓励农耕,甚至让士兵解甲归田。这些举措不仅安抚了历经战乱的百姓,更为汉初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成为 “文景之治” 的前奏。这种 “务实治国” 的思路,跳出了 “马上得天下,马上治天下” 的误区,展现了他从 “草莽领袖” 到 “开国君主” 的角色转变。
![]()
然而人总有缺点,你我如此,纵然是刘邦这等人物也不例外。
刘邦的复杂性,集中体现在他对功臣的态度上。天下安定后,他对异姓诸侯王的猜忌日益加深,先后诛杀或逼反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开国元勋,留下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 的骂名。这种行为虽有巩固中央集权的现实考量(异姓王确实威胁皇权),但也暴露了他性格中自私与狠辣的一面 —— 为了皇权稳定,不惜背弃昔日盟约。
此外,刘邦早年的 “无赖” 形象(如赊酒赖账、轻慢儒生),也让他在传统史观中常被诟病 “无德”。但需注意,这种 “痞气” 在乱世中反而成为一种生存优势:他不拘小节、能屈能伸(如鸿门宴上卑辞求和、被项羽射中胸口仍谎称 “中吾指”),相比项羽的 “贵族式骄傲”,更能适应残酷的权力博弈。
![]()
刘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结束了秦末以来的分裂战乱,建立了统一的西汉王朝,并确立了 “汉” 这一民族符号的核心地位。他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同时通过分封同姓王(如刘肥、刘恒)与郡县制并行,缓解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他还通过 “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强化皇权,为汉朝四百年基业埋下伏笔。
更深远的是,刘邦的崛起打破了先秦 “贵族世袭” 的传统 —— 一个平民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与时代机遇登上权力巅峰,这种 “布衣天子” 的范例,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的政治伦理,成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的现实注脚。
刘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明君”,他有私心、有猜忌,甚至不乏道德瑕疵;但他又是那个时代最合格的领导者 —— 他懂得团结力量、顺应民心,在乱世中终结纷争,为一个强盛王朝的诞生铺平了道路。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言,他的成功 “岂非天哉,岂非天哉”,这 “天”,既是时代的选择,也是他个人特质与历史规律交织的必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