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老周结婚三年,女儿刚满一岁,因为工作忙,一直没让老家的婆婆过来帮忙。直到上周我连续加班,晚上哄完娃经常凌晨才能睡,白天在公司昏昏沉沉,老周看在眼里,偷偷给婆婆打了电话。
那天我下班回家,推开门就看见玄关摆着一双熟悉的老布鞋,婆婆正蹲在客厅地板上,把她从老家带来的土鸡蛋一个个往冰箱里塞。“囡囡下班啦?”她听见动静回头,手里还沾着鸡蛋壳,“我跟你爸说过来搭把手,你看你瘦的,带娃哪能这么熬。”
我心里又暖又慌,暖的是有人心疼,慌的是怕育儿观念不合闹矛盾。果然,第二天早上就出了小插曲。我给女儿穿了薄款连体衣,婆婆非要再加件夹袄:“春捂秋冻,小孩哪能穿这么少?”我解释现在都讲科学育儿,穿太多容易捂出湿疹,她嘴上没反驳,转身却把我刚晾的厚外套又收了回来。
那天晚上我加班到10点,刚进家门就听见女儿的哭声。冲进房间一看,婆婆正抱着娃来回走,手里还拿着个小碗,里面是她煮的米糊。“娃饿了,我寻思给她添点辅食,你买的那奶粉哪有米糊养人。”我瞬间就急了,女儿才6个月,医生说最早也要满6个月再加辅食,而且第一次得从高铁米粉加起。
老周赶紧过来打圆场,我忍着脾气跟婆婆讲医生的建议,她没说话,默默把米糊倒了。那晚上我没睡好,总觉得是不是自己太较真了,可一想到女儿的健康,又觉得没做错。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我醒来看见婆婆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我买的育儿书,眼镜都快滑到鼻尖了。“囡囡,昨天是我不对,”她看见我起来,赶紧站起来,“我跟楼下张阿姨打听了,她说现在带娃是有讲究,我这老观念得改改。你看这书,我昨天看到半夜,好多东西都不懂,以后你多教教我。”
我鼻子一酸,走过去扶她坐下:“妈,是我说话太急了,您也是为了娃好。”从那以后,婆婆每天都跟着我学怎么给娃做辅食,怎么拍嗝,甚至还学会了用手机查育儿知识。有时候我加班晚,回家就看见她抱着娃在客厅等我,保温桶里还热着她给我煮的汤。
上周我感冒了,怕传染给女儿,就躲在房间里。半夜我咳嗽醒,听见门外有动静,以为是女儿哭了,赶紧开门,却看见婆婆蹑手蹑脚地走进来,手里端着一碗姜汤,还拿着个热水袋。“我听你咳嗽得厉害,煮了点姜汤,你趁热喝,热水袋放你脚边,别着凉了。”她把东西放下,又轻轻带上门,没多说一句话。
我坐在床上,喝着热乎乎的姜汤,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原来家人之间哪有那么多对错,不过是你疼我,我懂你,把彼此的心意放在心里,慢慢熬成了最暖的日子。
现在每天早上,婆婆都会跟我一起给女儿穿衣服,晚上我们一起给娃洗澡,老周在旁边打下手,客厅里满是女儿的笑声。有时候我看着婆婆抱着女儿,哼着老家的童谣,突然觉得,所谓幸福,不过就是这样一家三代,热热闹闹,平平安安。
其实哪有什么天生合得来的婆媳,不过是都爱着同一个人,愿意为了这份爱,学着理解,学着包容。那些曾经担心的矛盾,在日复一日的相处里,都变成了藏在细节里的温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