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关注、评论,为学、交友!
305年(永兴二年)八月间,有两支人马好似两个铁拳,气势汹汹,要向长安的河间王打去。一支是东海王司马越,带了三万步兵骑兵,从徐州进驻萧县(今安徽萧县西北)。另一支是范阳王司马虓,从许昌进驻荥阳(今郑州市西北)。
1、刘弘的苦心
范阳王官居都督豫州诸军事,但豫州刺史刘乔却不听他的。东海王想凭盟主这块牌子,调刘乔做冀州刺史,让范阳王兼任豫州刺史。刘乔说:“这不是皇上的诏书,我不能听从!”
![]()
范阳王不管刘乔什么态度,又请东海王以朝廷的名义,任命刘蕃和他的儿子刘舆和刘琨,做了豫州的官:刘蕃为淮北护军;刘琨为豫州司马;刘舆为颖州郡太守,带兵留守郡治所在地许昌(今河南许昌市东)。
刘舆字庆孙,刘琨字越石,当时人们有这样的赞语:“洛中奕奕,庆孙、越石。”意思是洛阳的俊秀人物,要数他兄弟俩。他俩以前名列“二十四友”,依附过权贵贾谧,以后又和篡国的赵王司马伦结上亲家。贾谧和赵王先后垮台,这兄弟二人因为名气大,没有被杀头,此时又被范阳王所重用。
范阳王是皇亲,刘乔暂且不跟他撕破脸皮。既然刘舆兄弟冒了出来,刘乔便有了借口,从豫州的治所陈县(今河南淮阳),派兵向西进攻许昌,扬言不杀他兄弟俩誓不罢休,骂他俩是叛逆,实际上是指了和尚骂贼秃。东海王在萧县的大军要西进援助范阳王和刘舆兄弟,刘乔又派长子刘祐向东迎战,顶住东海王的三万大军。
盟友之一的东平王司马楙,自从调任都督兖州后,在州里拼命搜刮钱财,引起兖州人民普遍的愤恨。范阳王司马虓想趁机把他调出兖州的地盘,任命他为都督青州诸军事。东平王拒不受命,公开撕毁盟约,和刘乔联合起来。
河间王刚听到东海王等成立同盟并准备大举进攻的消息,好似绞索已套上了脖子,没想到绞索自己断了,河间王可得意啦!他赶忙下令嘉奖,拜刘乔为镇东将军。
![]()
十月十八日,河间王以晋惠帝的名义,发出征讨的诏书:
“刘舆逼迫范阳王叛逆,兹令张方为大都督,统率精兵十万征讨;镇南大将军刘弘协助刘乔,会师许昌。能杀刘舆、刘琨兄弟,呈其首级的,封三千户县侯,赐绢三千匹!”
刘弘(236一306)都督荆州诸军事,坐镇襄阳。他和晋武帝同岁,小时曾在一块读书过,后来历任朝官和地方官、卓有政绩,德高望重,很得人心。他平素最恨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这时他眼看战云密布,顷刻间将有上千上万的人头落地,千家万户流离失所,就想做个和事佬挽回危局。他赶紧写了几封书信派专使送出去。
刘弘在给刘乔的信中劝说:
“你以前受命守土,不让别人任意调动,这是对的。古人说:‘牵牛践踏了别人的庄稼,是有罪的;但因此把这条牛没收,那也罚得太重了!’你现在因迁调而发动战祸,似乎不必要。想当年廉颇和蔺相如,两位将相由仇变和,都是为了国家。希望你能解除积怨,范阳王也一定会和你恢复旧好。如今天下纷乱,皇上漂泊异乡,百姓困苦不堪,我们应该携起手来,同心治理国家!”
刘弘又写信给东海王说:
“范阳王要兼豫州刺史,做得不合理。但矫枉过正引起战祸更不好。希望大王释私嫌,存公义,共同扶助皇室,我们做小臣的肝脑涂地都心甘情愿。”
刘弘还上奏朝廷说:
“目前战祸四起。今天是忠臣,明天却成了逆贼;天亮时握手交欢,到傍晚却刀枪相见。兄弟骨肉如此残杀,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真令人痛心啊!臣以为应该尽速颁发诏书,凡不服从诏书而擅自发兵攻击他方者,天下共讨之。这样我们的国家就可以像泰山一样稳固了!”
这一番话,实际上是说给控制长安朝政的河间王听的。
刘弘虽然一片苦口婆心,但无论是刘乔,或东海王,或河间王,谁也不听他那一套。刘乔接到诏书,眼见河间王那么为他撑腰打气,如虎添翼,一鼓作气打下了许昌。刘舆兄弟抵挡不住,护卫着范阳王渡过黄河,逃往冀州。
![]()
刘弘做和事佬失败了,眼前两军阵势分明,他不能按兵不动,可屁股往哪儿放呢?
刘弘权衡轻重,觉得河间王的“顶梁柱”张方过于残暴,百姓恨之入骨,看来日子不会太长。
2、陈敏起事
于是,刘弘派刘盘为都护,带了荆州的将士去接受东海王的指挥,这一下,东海王的声势增强了。
刘琨逃到冀州,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劝说冀州刺史温羡让位给范阳王,温羡为了少惹是非,二话没说,把官印和兵权都交了。刘琨再向幽州的盟友王浚,借了八百名精锐的骑兵,加上冀州的将士五千多人,接连几个胜仗、打回黄河以南。
刘乔兵败,赶忙向他儿子刘祐靠拢。刘琨又乘胜向东进军,把司马楙逐出兖州,司马楙逃回东平封国,东海王的三万人马也来了劲,步步紧逼刘祐,一直追至谯县(今河南毫县)。刘乔父子虽然会合了,但刘琨随即猛杀过来,在一场天昏地暗的恶战中,刘祐战死,刘乔只带了几百人逃了出来。
东海王乘胜往西北挺进,在阳武驻军整休。王浚看到盟主连打胜仗,好生欢喜,再派部将祁弘带了鲜卑、乌桓的骑兵来助战,刘琨横扫千里,转败为胜,是依靠王浚八百精骑作为主力。因此眼下东海王十分欢迎祁弘到来,立刻派他充当进攻长安的先锋,东海王的其他盟友也陆续派出更多的人马,参加进攻长安的大军,河间王确实发急了。
![]()
正好江南的陈敏造反,沿长江而上,扬言将打到长安,迎接晋惠帝回洛阳。河间王趁机派张光为顺阳郡(属荆州,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南)太守,以朝廷名义去征讨陈敏。
由于陈敏要取道荆州,也就迫使都督荆州诸军事的刘弘,不得不以主力去对付陈敏,不能再支持东海王了。这样一来,局势又为之一变。
万里长江奔腾而下,到鄱阳湖北,转头向东北,过了芜湖北流,直达建业(今南京),然后东向入海。芜湖以下长江下游的南岸地区,过去称为“江东”。三国鼎立时,这里是东吴的中心地带,因此以后也把东吴的全部属土称为“江东”。
广陵郡(治所在今江苏淮阴)是隶属徐州的一个地广人稀的大郡。广陵郡的度支(掌管财赋的官员)陈敏是庐江人,他自从打败响应张昌起义的石冰,被提为广陵相后,自以为智勇双全,谋略过人,居然雄心勃勃,打算割据江东。
东海王司马越扩充兵力时,任陈敏为右将军、前锋都督。
305年八月,东海王屯兵萧县,在刘乔的儿子刘祐跟前连吃几次败仗。陈敏认为这个大好机会不能错过,主动要求回江东招兵买马。他收罗旧部,添收新人,实力逐渐增强,自个儿在历阳(今安徽和县)独树一帜,不听任何人管束。
陈敏割据不久,曾和他一块儿打过石冰的老友甘卓,因战祸不断,弃官回老家丹阳,途经历阳,顺便拜访他。陈敏可高兴啦!甘卓曾任吴王司马晏的侍从,这吴王是晋武帝第二十三个儿子,也是晋惠帝的亲弟弟。陈敏心想这可又是个好机会,他一边大肆吹嘘甘卓是“皇太弟”派来的人,一边紧紧拉拢甘卓。
正巧甘卓有一个女儿和陈敏的儿子陈景年貌相差不多,随即男婚女嫁结成亲家,连日酒宴,好不热闹。喜酒将甘卓灌得迷迷糊糊,他在陈敏的策划下,假用皇太弟的名义,拜陈敏为扬州刺史。
![]()
陈敏有了这块官牌子,名正言顺地大打出手,派弟弟陈斌带兵占领了扬州各郡。当时的扬州地盘可大!包括今浙江、福建和苏南全部,以及安徽、江西大部。可是陈敏的胃口更大,没过几天他就嫌扬州刺史的头衔太小,要部属推他为都督江东诸军事、大司马、楚公,加九锡。接着,陈敏又派兵占领江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还顺手牵羊拿下了邻近的豫州几个郡。
3、刘弘的知人善任
甘卓的曾祖甘宁是东吴名将,祖父和父亲都是东吴的大臣。陈敏攀上甘卓这门世家大族的亲家后,他还想为自己涂脂抹粉,先后邀请四十多个名士和豪杰出来做官。
第一个被请的是顾荣。他在齐王、长沙王、成都王执政时在朝为官、一直随波逐流,只是在晋惠帝被挟持去长安时,害怕葬身异地而逃回家乡。陈敏用皇太弟的名义拜他为右将军。
陈敏还请当年一块儿打石冰的贺循当丹阳内史,周玘当安丰(治所在今安徽霍邱西南)太守。不料这两位名士都不愿出来。贺循推说得了风湿病,腿不能走路,手不能提笔,陈敏没法只得要顾荣兼任丹阳内史。周玘虽然推不了,但也经常称病,根本不想到安丰去。
陈敏见贺循和周玘不肯出来,还有临海人任旭、吴郡人朱诞也不肯附和,他可来了气,心想这些故意标榜清高的名士决不会和他一条心,不如趁早一网打尽。
顾荣几经沧桑,有一套与世沉浮、随机应变的本领,他听到了这个消息、赶紧去见陈敏说:
“国家混乱到这个地步,要想恢复原来的一统天下看来是很难了。江东地方虽经石冰之乱、但还没有丧掉元气。将军英勇盖世,手下将上有数万之众,水军的战船多得数不清,将军如能宽法大量地礼待地方名士,让他创各尽其能,不听信别人对他的诽谤,那么,上游各州可以传檄而定,大事是可以成功的”。
陈敏听了他的捧场,乐得似乎飘上了云端,名士们这才免除了杀身之祸。
陈敏的实力日渐雄厚,地盘日渐增大,他也做了一些发展生产的好事:
在广陵(今扬州市)北面的河流湖泊之间开拓水道,缩短了航程;又在曲阿(今江苏丹阳)北面开辟了几百顷的垦区,不过生产发展了,他的野心也愈来愈大了。他假说收到晋惠帝的密诏,要他去迎接皇上回洛阳;于是任命他的弟弟陈恢为荆州刺史,沿江而上,准备打下武昌,再转攻长安。
![]()
南阳太守卫展看到河间王派张光来征讨陈敏,对荆州都督刘弘说:
“将军既然已和东海王结盟,而张光是太宰(河间王的心腹)就应该杀掉张光,以表明心迹。”
刘弘答:
“河间王挟持皇上,其罪岂在张光?让别人处于危境,以换取自己的安全,君子是不屑为的。”
于是刘弘决定派江夏太守陶侃,去和张光联兵作战。有人对刘弘说:“陶侃和陈敏同是庐江郡的人,又在同年出来做官,现在叫陶侃去打陈敏不太合适吧!万一发生意外,那怎么得了!”
4、陶侃平叛
刘弘素来信任陶侃,根本不把这话放在心上。
说起陶侃出来做官,还有一番曲折:
陶侃(259-334)字士行,祖籍鄱阳。父亲曾官为东吴扬武将军,东吴覆灭后迁居寻阳(今九江市西北)。他早年父死家贫,在县里当个小吏。
鄱阳人范逵被举为孝廉去朝中做官,途经寻阳,拜访陶侃。这时正是冰封大地的严冬季节,陶侃家中空无所有,身无分文。陶侃的母亲湛氏叫陶侃在外陪客,她把自己的长发剪下来,卖给邻居,去换酒菜,连范逵的随从也招待得好好的。湛氏还把铺床的草褥铡碎,把范逵的坐骑喂得饱饱的。范逵告别时陶侃又恋恋不舍相送几十里路,范逵很过意不去,他问陶侃:“你愿意到郡里去做官吗?”陶侃赶忙回答:“愿意,苦在没人引荐!”
范逵经过庐江郡的治所舒县(今安徽舒城),特地去拜访太守张夔,满口夸赞陶侃的才能。张夔便将陶侃请来做巡视各县的督邮,不久又提为协助总管郡内政务的主簿。庐江郡是归扬州管辖的,有一次州里有一个部从事到庐江视察,存心要找岔子捞点油水。陶侃紧闭了郡府大门,对他说:“如果鄙郡做了什么坏事,可以按法深究办罪,不过你要是欺人太甚,我也有办法对付!”
那个部从事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
汉魏以来,二十万人口的郡国,一般每年推举一个孝廉到朝廷任官。张夔看到陶侃确实能干,就推举他为孝廉。陶侃到了洛阳,多次拜访当时执政大臣张华,在一次交谈中,张华发现他很有才识。伏波将军孙秀(不是赵王司马伦亲信的那个孙秀)原是东吴的王室,东吴亡国后他低人一头,没人肯做他的僚属。他看陶侃是寒门出身,请陶侃当了将军府里的舍人。
当时居住在洛阳的豫章国郎中令杨晫,是陶侃乡里的望族,他很器重陶侃,曾共同坐车出游郊外。可是官场中大都对出身寒门的人看不起,吏部郎温雅对杨晫说:“你怎么和陶侃这种小人一块儿坐车。”
刘弘被拜为荆州都督,听说陶侃有才能,请他担任南蛮长史,陶侃在洛阳受不了那股窝囊气,很乐意跟刘弘上任。
不久他奋力镇压了张昌起义,刘弘高兴地说:“过去我当羊祜的参军时,他说我必定继承他来治理荆州,现在看来,老夫死后要你接替这个重任了!”
此时,陶侃被任为江夏太守,加鹰扬将军,受命迎敌,他听说有人因为他和陈敏有乡里关系而怀疑他,就派长子陶洪和侄子陶臻到刘弘那儿去做人质。刘弘把这两个小伙子都任命为参军,并要他们回到陶侃身边去。刘弘还升任陶侃为前锋督护,率领各军,同打到武昌的陈恢作战。陶侃感恩不尽,勇往直前,他用粮船当战船,同陈恢打了几仗,把陈恢赶跑了。
陈敏占据江东各地,如入无人之境,没有遇到什么敌手!
这次在陶侃跟前受挫,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陶侃打退陈恢后,调任武昌太守。这时兵慌马乱,出门人苦不堪言。十有八九要遇到强盗,不送命也要被抢得精光。陶侃密令将士把兵船伪装成运货的商船,去引诱恶人。那些坏蛋果真上当,被陶侃活捉了几个,一审问竟是西阳王(西阳国治所在今河南光山西)司马羕的左右随从。西阳王知道陶侃不好惹,把帐下二十多名将士,都捆起来送去办罪。陶侃将这些人全部斩首示众。从此,武昌上下的水陆交通,平安无阻,远近的人都闻名前来避难。
![]()
荆州暂且平安无事,而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这些叔侄兄弟们可打得真够劲,进入了你死我活的阶段。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