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到文末,查看LVAD指南合集下载方式
在LVAD手术中,我们常常将重点放在左心功能的改善上,但其实这道题远比看起来复杂。很多患者术前评估各项指标都不错,左心功能明显衰竭,符合LVAD指征,术后却因为右心功能衰竭在ICU里反复折腾。
右心功能的评估与优化,绝不是可以忽视的配角。根据ISHLT最新指南和国内2023年专家共识,右心功能衰竭是LVAD术后不良事件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高达20-50%。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讨论下怎么在LVAD植入前做好右心功能的评估,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生理学变化。
术前右心功能评估的三维立体框架
![]()
临床表现:从看不见的信号到看得见的症状
右心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其实很"隐蔽"。有些患者的主诉可能只是食欲不振、恶心,这些症状常被医生归咎于心力衰竭本身或消化系统问题,而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实际上,这些都可能是右心功能下降的信号。更典型的体征包括颈静脉怒张、外周水肿、腹水甚至肝脏肿大。在临床工作中,我的经验是,对于那些"湿冷"型心力衰竭患者——既有充血表现(腹水、水肿)又有低灌注迹象(低血压、乏力)——尤其需要警惕右心功能的问题。
笔者提示: 不要忽视"不典型"的症状。颈静脉怒张和肝颈静脉反流虽然不是特异性指标,但在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中仍有参考价值。与其等到出现明显体征,不如在术前充分评估时就提高警惕。影像学评估
说到影像学评估,首先想到的是超声心动图。但传统的二维超声因为右心的解剖特点——复杂的几何形态、收缩室后位——在评估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TAPSE(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RVFAC(右心室面积变化率)这些经典参数虽然常用,但都存在后负荷依赖性的问题,不能完全反映右心的内在收缩力。近年来,右心应变(RV strain)作为一个新兴指标出现了,它的优点是相对独立于后负荷,可能更准确地识别术后右心功能衰竭的高危患者。在我的实践中,我们逐渐开始重视这个指标。
除了超声,心脏磁共振(CMR)仍然是评估右心功能的"金标准"。它可以提供准确的体积测量、功能评估甚至心肌特征信息。但现实是,许多LVAD候选患者因为设备相关问题或急迫的手术时机,无法进行CMR检查。这种情况下,三维超声心动图作为"折中方案"正在崭露头角,它在评估右心功能、三尖瓣结构和功能时的优势已经得到多项研究验证。
血液动力学评估:数字背后的临床意义
如果说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是"看",那么右心导管检查就是"量"。这是评估右心功能最直接、最客观的方法。指南推荐,所有LVAD候选者都应该在术前进行有创血液动力学评估。这不仅是为了获得一堆数字,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些数字背后的生理学含义。
在众多血液动力学指标中,肺动脉搏动指数(PAPi,= [PA收缩压 - PA舒张压] / 右心房压力)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PAPi < 1.85通常提示右心功能衰竭的风险升高。我记得一位患者,各项参数看起来还可以,但PAPi只有1.5,术后确实发生了早期右心功能衰竭。这个指标现在已经纳入了多个预测模型中。另一个经典指标是CVP/PCWP比值 > 0.63,它反映的是右心房压力相对于肺毛细血管楔压的升高,提示可能的右心功能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指标不是绝对值,需要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判断。
![]()
笔者提示: PAPi指数是术前评估中的"明星指标",但不要把它当作唯一的决策依据。我见过PAPi较低但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也见过PAPi正常却发生右心功能衰竭的情况。关键是要结合其他临床参数进行综合评估。此外,在进行右心导管检查时,要注意体位、用药等因素对测值的影响。LVAD术后右心功能的生理学变化早期右心功能衰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当LVAD启动的那一刻,右心室面临的生理学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LVAD通过吸取左心室的血液,大大降低了左心室的充盈压,但同时也导致更多的血液返回右心房。这种动态变化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这就是所谓的"右心室-肺动脉耦联解离"现象。
术后早期,右心室面临的是一个相对较低的肺血管阻力环境——因为LVAD已经减轻了左心的负荷,肺淤血的情况改善了。但问题是,如果右心在术前就已经存在功能障碍,在这个新的"低阻力、高血流"的环境中,它可能无法有效泵出增加的血流量。结果就是右心室逐渐扩张,室间隔向左移位,三尖瓣相对位置改变导致功能性关闭不全。这个过程会进一步恶化右心的功能。
除了这些结构动态变化,还有一些瞬间的缺血事件。LVAD的吸取可能导致左心室外膜尖端过度吸入(所谓的"apical coring"),这会直接导致心肌损伤。此外,LVAD启动带来的血液动力学剧烈变化可能引发冠状动脉灌注压下降,诱发心肌缺血。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在术后早期导致右心功能的快速恶化。
晚期右心功能衰竭的隐性威胁
如果说早期RHF是"闪电战"式的急速恶化,那么晚期RHF就是"消耗战"式的缓慢衰退。根据ISHLT指南,晚期RHF的表现和机制与早期明显不同。其中,心房颤动(房颤)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研究表明,LVAD植入后房颤的发生率高达40-50%。房颤打破了正常的房室同步,导致"心房踢"的丧失,这对依赖容量的右心室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还有LVAD血流相关的因素。连续血流的LVAD与传统的搏动流LVAD相比,改变了主动脉血流的物理特性。这种改变不仅影响内皮功能,还可能对肺血管的顺应性产生长期影响,逐渐导致肺血管硬化。晚期RHF的患者往往伴有肺血管阻力的升高,这与最初的改善形成了鲜明对比。有意思的是,这个现象在我们的长期LVAD患者中也观察到了,一些术后初期恢复良好的患者,在一两年后开始出现肺动脉压的反复上升。
总结
右心功能在LVAD治疗中的重要性已经从"配角"逐渐上升到"共同主演"。术前进行充分的临床、影像学和血液动力学评估,通过PAPi、CVP/PCWP等指标的综合评估,结合现代影像学手段,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识别高危患者。
对于已经接受LVAD治疗的患者,持续的右心功能监测和早期干预至关重要。无论是早期的RV-PA耦联解离还是晚期的房颤诱导的功能障碍,我们现在都有了更好的理解和应对策略。后面几期我们会对详细的右心评估和管理再进行细化讨论。
![]()
资料下载方法
关注公众号,点击发信息,在公众号后台的对话框(注意不是留言区!)发送数字3,机器人会发送原文下载链接,必须是纯数字,不能加空格或别的符号。
参考下面的动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