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英国首相斯塔默表态,说得特别硬气:“就算中国方面施压,也不会批准中国驻伦敦新使馆的建设申请。”但话锋一转,他又抛出一个条件,说“如果中国能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那我们可以重新考虑”。
![]()
听到这儿,不少人都愣住了:盖个使馆的事,怎么就扯到俄乌冲突上去了?这事本来是房产规划审批,结果现在看起来,更像是拿“外交馆舍”当筹码,玩地缘政治的牌。
这不是英国第一次用这种操作,但这次,确实有点过了。
一栋楼盖七年,从规划审批变成外交拉锯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事其实已经拖了整整七年了。
早在2018年,我国驻英国大使馆就花了2.55亿英镑,买下了伦敦塔附近一块地——原皇家铸币厂旧址,准备在那建一座欧洲规模最大的外交馆舍。说白了,就是换个办公地点,搞个更现代化、更安全的使馆。
这事儿一开始也不复杂。图纸画了,设计方案对标英国自己的国家规划标准,建筑安全、环保、外观保护,全都按规矩来。当地市政部门还表示,项目没问题,资料齐全,走流程就行。
![]()
可就是这样一个合规项目,审批却一拖再拖。从2018年到2025年,七年里英国政府把这个项目的“决策日”改了又改,推了又推。
最开始说2025年8月给答复,后来说10月21日,再后来又说延到12月10日。你说缺材料吧,我方已经六次提交补充文件,连环评、安全评估都请了第三方,照着英国方面的意见一条条改。到2024年,连英国军情五处的安全建议都做了吸纳调整。
但结果呢?英方还是一句话:“现在不是时候。”话说回来,这事真是“时机问题”吗?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压根就不是什么审批流程的问题,而是政治上“卡脖子”。
![]()
打着安全的旗号,干着政治的算盘
从表面上看,英方甩出的理由挺堂皇——比如“担心大楼影响历史风貌”“存在潜在安全风险”等等。但仔细一看,这些问题早就被专家和伦敦市政府评估过了,文件写得清清楚楚,工程合规、设计合理,根本查不出什么大问题。
那为啥还不批?说白了,就是政治上不想批。尤其近期,英国政府似乎越来越把对华事务看作一张“外交筹码”。10月份,英国商务部突然把11家中国企业列入“涉俄制裁名单”,说它们“可能”在帮助俄罗斯。这种说法,既没证据,也没法律依据。
![]()
紧接着,英国媒体又曝光了一个细节:白宫早就给英国打了招呼,明确表示不希望中方使馆项目获批。而且就在斯塔默放话前两天,他还跟特朗普通了电话。有意思的是,电话一结束,他马上就开始公开谈“对华施压策略”。这一前一后,时间点卡得太巧了,不像巧合,更像是“有安排”。
于是,一个本来属于城市建设范畴的馆舍项目,就这样被拉进了俄乌冲突、对华制裁、外交博弈的大漩涡。
说实话,这种做法已经不止一次了。前几年,英国国内炒作“中企收购英国科技公司威胁国家安全”,结果调查一圈,根本没问题,但项目还是黄了。再往前看,台积电在英国设厂,英国政客也是各种掺和,最后不了了之。这次只是更“明目张胆”罢了。
![]()
我国立场很清楚:合规项目,不搞政治交易
面对英国的态度,我国这边也不是不讲道理。
外交部和驻英使馆多次正式交涉,表达了明确立场:这是一个完全合规、按规矩走的正常项目,不是什么敏感行动,更不是政治操作。如果连盖个使馆都要附带政治前提,那这还怎么正常往来?
不仅如此,我国还特意强调了中英1972年建交时签署的联合公报。按照双方当时达成的共识,两国要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基础上发展关系,互不干涉内政。
可现在英方这套做法,不仅违背了承诺,甚至触碰到了国际法的底线——所谓“禁止反言”原则,就是你前期说好的事,不能后期反悔。
![]()
更何况,这种将商业协议政治化的行为,确实已经开始影响到中英正常合作了。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中英双边贸易额比2023年下降了12%。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英国现在正处在经济恢复期,失业率高、通胀压力大、财政吃紧。这个时候,主动“冷处理”与我国的合作项目,想想都知道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而我国也不是没有选择。我们有庞大的市场,有成熟的产业链,也有日益增强的科技实力。中英合作当然有价值,但不是非得靠英国不可。
所以我国的态度很清晰:不接受政治施压,不搞交换条件。你审批就按规矩来,不批也要讲个道理,不能玩“你得先答应我一个条件”那一套。
![]()
一栋楼,能不能撬动中英关系的天平?
这栋本该早就建成的使馆大楼,现在却成了中英关系的“试金石”。它不是问题本身,但它反映出的问题,却足够说明两国之间的信任,已经被政治算计消耗得差不多了。
英国这一届政府,确实有自己的难处。国内经济疲软,社会焦虑情绪上升,保守党和工党互相扯皮,谁都想找个“强硬姿态”刷存在感。而“对华强硬”,在他们看来是个“政治正确”的安全牌,能封口、能转移注意力,还能讨好美国。
但这种短期操作,换来的只是长期成本。你损害的是一个大国对你的信任,是合作意愿,是未来可能的投资和市场。到最后,吃亏的未必是我们,更可能是你英国自己。
![]()
当然,我国也没有幻想所有国家都讲契约、守规矩。外交这事,讲的是实力,也讲的是定力。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也有足够的底气。使馆可以换地方建,合作也可以找其他国家谈,但我们不会接受“你如果不配合我在别的事上让步,就不给你批馆舍”的说法。
这不是强硬,而是最基本的尊严。从一张设计图纸,到一场外交僵局,一栋楼的背后,藏着的是中英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变奏。它告诉我们,国际交往不只是靠嘴上说几句“要合作”,更要看你做事的方法是不是有诚意。
现在的英国政府,正在用一栋楼来测试中英之间的底线——但别忘了,底线这东西,一旦被触碰,就很难恢复如初。
![]()
合作是需要信任的,而信任,是一砖一瓦、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中英之间还有没有这个空间,就看英国接下来怎么走了。
咱们中国不缺朋友,缺的是愿意真正平等相待的靠谱伙伴。如果你真的把我们当朋友,那就请别总在合作面前摆出交易的姿态。
这栋楼还没盖,但这场外交大戏,已经搭起了戏台。谁是主角,谁是看客,时间会给出答案。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 涉及中国使馆新馆舍项目,英首相放话:不会被吓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