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
10月23日至28日,深秋的新疆大地,天高云淡,胡杨渐染金黄。由日本原文化厅长官、著名学者青柳正规率领的日中文化展览协会访问团,从东瀛跨越千山万水而来,踏上这片古老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展开了一场跨越文明、跨越时间的文化考察之旅。
![]()
青柳正规先生和新疆自治区文物局局长李军
这是一条自古商旅接踵、驼铃声声的道路。前人在此以脚步丈量世界,而今日的访问团,则以目光与心灵再度触摸这条文明大走廊的纹理。日中学者们在新疆的山川遗迹之间,试图寻找横跨欧亚大陆的文化波动,倾听佛像静默千年的低语,也是在追寻日中两国千年交流的根脉回声。
为期六天的行程紧凑而丰厚。访问团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不仅看到静穆陈列的文物,更在楼兰古尸与龟兹壁画旁听到古道驿站故事;在交河古城,他们看到如被风雕刻的断壁残垣,黄土的色泽凝成了沉默的史书;在坎儿井,他们发现地上无水声,地下却奔流不息,那是荒漠上千年的生命线;在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与克孜尔石窟,他们感受到壁画中流动的色彩跨越千年依然温柔,佛像的神情静谧如初;他们还走进了高昌故城、火焰山、龟兹魏晋古墓遗址、库木吐喇千佛洞、新疆龟兹研究院、新疆自治区文物局……脚下每一步都落在厚重历史的褶皱之中,仿佛穿越时间的尘埃。
![]()
访问团一行在交河故城
访问团成员不时静立于石壁前、风沙中,久久不语。有人声说:“这不是旅行,是与古人交谈。”有人说,“这是沿着千年丝路,重做文明的呼吸。”
新疆方面为访问团的行程付出大量心意。自治区文物局李军局长及乌鲁木齐、吐鲁番、库车等地专家学者多次陪同讲解,他们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与长期文物保护工作的经验,将那“刻在石头上、画在壁上的文明”转化成为让访问团的学者们可触摸、可体悟的现实记忆。
本次访问团由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专家组成,他们以专业视野共同完成了这段“另一种形式的考古”。团长是日本原文化厅长官青柳正规,艺术顾问是来自日本奈良县橿原考古研究所的冈林孝作。访问团中还有日本日中文化展览协会理事长陈建中、该会常务副会长唐启山、日中和平发展促进会理事长志贺建华、NHK文化节目制作中心制片人冈内秀明、黄山美术社企画部长兰祺以及随团翻译张崴。他们以专业为桥,以真情为梁,或做田野笔记,或进行影像记录,或在石窟前长久伫立。此行既是观察,也是内心的震荡与沉淀。
![]()
访问团一行在吐鲁番火焰山
青柳正规团长在返程前感慨:“我20多岁的时候就向往参观中国的新疆,没有想到在年近80岁的时候终于圆了这个梦。这次‘西游记’,对我们而言不仅是文化的亲眼所见,更是情感与灵魂的相遇。墙上的壁画、地上的古城、地下的坎儿井,都证明着这片土地曾连接世界,而今它仍在向世界讲述自己。”
行程间,青柳正规还从一个专家的角度对新疆自治区博物馆以及吐鲁番、库车博物馆的展览构思、设计理念以及文物陈列等方面的先进程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
访问团成员一致认为,新疆的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扎实而令人敬佩,未来双方在展览策划、遗产保护、学术研究、文化传播等方面,具有广阔而务实的合作前景。
![]()
访问团在库车库木吐喇千佛洞
日中文化展览协会理事长陈建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新疆之行收获深厚,意义长远。我们将继续搭建连接中日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丝路文明”与“东瀛审美”再次相遇、再度共鸣。
古丝路的风依旧吹着,吹过龟兹壁画,吹向奈良唐招提寺,也吹向中日两国民众之间润物无声的理解与友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