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接待220万人次!县城文旅的“无中生有”密码
旅游资源平平的县城,凭什么成为黄金周最大黑马?
县城文旅逆袭样本:用文化赋能,让田园变舞台
不靠5A景区,不靠名山,这座小城如何实现旅游收入293亿?
![]()
国庆黄金周刚结束,各地旅游数据陆续出炉。在成都、重庆、上海等热门城市游客量突破2000万人次的同时,一个县城悄然成为“黑马”——成都崇州市累计接待游客220.32万人次,甚至超过传统旅游强县都江堰。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座以制造业闻名的县城在十一天内七次登上央视,从非遗创新到乡村旅游,展现了县域文旅的另一种可能。
没有名山大川,没有5A景区,崇州凭什么脱颖而出?
崇州的旅游资源并不算“顶配”。它没有青城山的险峻,也没有都江堰的水利奇观,但偏偏把“平凡”资源用到了极致。比如白头镇五星村的油菜花田,原本是再普通不过的农田,如今却成为网红打卡地。当地村民在花海中开设火锅摊位,游客可以边赏花边品尝地道川味,这种“花田火锅”体验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走红。类似的创新在崇州比比皆是:道明镇的竹艺村将非遗竹编与现代设计结合,开发出竹编灯饰、文创背包等产品;隆兴镇的稻田旁建起露天音乐厅,举办乡村音乐会吸引年轻游客。
![]()
让文化“活”起来,是崇州文旅的第二个秘诀。
崇州古称“蜀州”,陆游曾留下“江湖四十余年梦,岂信人间有蜀州”的诗句。当地没有让这些文化资源停留在书本里,而是将其转化为可体验、可感知的场景。罨画池是87版《红楼梦》的取景地,今年黄金周期间推出“我在罨画池扮黛玉”活动,游客可以穿着古装沉浸式游园,相关话题在短视频平台获得近5000万次播放。此外,崇州还围绕中秋主题打造“月是蜀州明”系列活动,包括汉服巡游、非遗市集、田园诗会等,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无缝对接。
![]()
全域旅游模式,让崇州摆脱“景区依赖症”。
许多地方发展旅游依赖单个王牌景区,但崇州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景区来打造。游客来到崇州,不会集中在某一个景点,而是分散在古镇、林盘、田园、集市之间。比如上午可以在元通古镇感受川西民居的韵味,下午去凡朴生活圈体验农场手作,晚上入住路之青城等特色民宿。这种分散式布局既避免了游客扎堆,也延长了停留时间。数据显示,今年黄金周期间,崇州游客平均停留时间达到1.8天,人均消费1025元,高于许多同类县城。
![]()
崇州的实践为其他县域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比如广西龙胜梯田,通过举办农耕文化节、开设田园摄影点,将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产;浙江安吉凭借竹海资源,发展出竹林疗愈、竹艺体验等特色项目。这些案例证明,县域旅游未必需要顶级资源,关键是要找到自身的差异化优势。崇州文旅局负责人表示:“我们不做景区门票的‘搬运工’,而是要做深度体验的‘设计师’。”
![]()
如今,崇州已从“工业大县”转型为工业、科创、文旅并进的综合强县。据《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报告2025》显示,崇州第二次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竞争力百强榜。对于全国1800多个县和县级市而言,崇州的探索或许提供了一条新路径:用文化赋能寻常风景,用体验激活消费潜力,用全域思维打破资源边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