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丁
相信每一位“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人,最忘不了的,还是家乡的美食。
作为资深隆昌人,高中毕业后即离开家乡外出求学,直至在外地工作、安家,每逢节假日,回家乡探望父母的时候,总会趁此机会走街串巷,寻找记忆中的味道。
鲜香扑鼻的羊肉汤、泡椒味的仔姜烧鸭、酸辣可口的南街水粉、卤好之后蘸着麻辣鲜香佐料的隆昌烧鹅,都是我的最爱。
![]()
但若论最喜欢吃的,还是凉粉。
说起隆昌凉粉,很多人会想到张凉粉,因为它名气很大。
而我今天说的,却是文庙坝口子上、黄桷树旁边的杨家老店,人称“哑巴凉粉”。
但凡资深隆昌人,必定吃过,记得我打小这家店就存在,它的味道,才是隆昌人公认的家乡的味道。
文庙坝口子的黄桷树旁边,就是“哑巴凉粉”店,没有招牌,老板也并不是哑巴,而是高高大大的一条汉子,姓杨。
那为什么叫“哑巴凉粉”?
那是因为杨老板的舅舅是一个哑巴,当年他在凉粉店旁边开了一个卖零食的小摊位,当年我读小学的时候,放了学就经常在这里买零食吃。
没想到,这在当时,竟然成为了一个地标性建筑。
![]()
一提起文庙坝的黄桷树,或者文庙坝的哑巴,资深隆昌人都心领神会。
哑巴凉粉和别家不同,不是刮得细细的,而是被切成四四方方,放在案板上待用。
记得小时候去吃,那时的杨老板还只是一个手脚麻利的愣头青小伙。
只见他熟练地掂起一块四方凉粉,摊在掌心,右手一块薄刀片,手起刀落。
先纵向、再横向,方方正正的凉粉瞬间变成长条形,松松地瘫在碗里。
调料很简单,全是液体:
酱油、醋、糖水、姜水、蒜水、味精水、辣椒水、花椒水(不是辣椒油、花椒粉哦),用特制的竹筒一舀一放,然后撒上葱花。
单从外观看,他家的凉粉其貌不扬,毫无竞争力。
但当你尝上一口,麻、辣、甜、酸、爽,好吃得停不下来。
![]()
就算是路过,那种麻、辣、甜、酸的味道直钻进你的鼻腔,可以瞬间刺激你的味蕾,调动你的食欲,口水涌上舌尖,让你忍不住停下脚步,欣欣然走进小店,来上一碗。
当年小时候,每次进去,都客满为患。
没有桌子,只有几张长条凳,沿着墙的四周摆放。大家坐在长条凳上,各自端着碗,闷头不语,埋头苦吃,中间夹杂着被辣得嘶嘶的声音。
吃完之后,意犹未尽,还要把汤都喝掉。
经常有从外地回来的人们,三五一群,一边吃一边称赞:“太好吃了,还想再吃一碗!”
![]()
我有一个表姐,家住富顺(豆花之乡),参加工作之后,有空就到隆昌来玩,说是探望我父母,其实最大的目的是为了这碗凉粉。
每次她来,我和姐姐都雀跃欢迎。
因为每到夜幕降临,她就会带我和姐姐去吃。
逢她手头宽裕,就给我们每人叫上一碗,放开吃;如果手头紧,她就只要1~2碗,大家分着吃。
即便这样,也觉得很满足。
如今几十年过去,小杨已变成老杨,当年的小姑娘也已人到中年。
但店还是原来的老店,味道还是原来的老味道,变化最大的是价格,从当年的4分钱一碗,逐渐到现在的6元钱一碗。
上次回家,再次去吃了,今天忍不住写下来,作为对儿时记忆中的美食的致敬。
![]()
那么,你的家乡有什么美食值得你回味无穷呢?
欢迎一起回味儿时的味道呀。
![]()
(图片来自作者手机拍摄)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作者:丁丁,专注为您带来影视、小说、人物的情感解读。喜欢旅游、做美食、烹茶,希望用温暖的文字,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书写自己的慢时光。
学习和成长是一件终生的事情,愿与你同行,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转发、关注作者不迷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