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重阳,又是登高、吃糕、聚老的节气。咱老祖宗选这个日子敬老、登高望远,不是随口定的,是有讲究的。农历九月初九,九九为阳,重阳之日阳气“重重叠叠”,属阳中之极,要懂得“阴阳互济”。咱中老年人若不按节气顺势调养,动辄出虚火、伤气血,哪怕穿得暖、喝得补,也照样闹毛病。我今儿个坐诊完,捧着一杯陈皮姜茶,就跟你慢慢说说——重阳节,哪一物忌吃,哪两件事该做,还有哪三样东西是最养身体的福气之食。
一、忌吃——凉菜冷饮,最伤脾胃阳气
重阳一过,天虽晴,地却凉,地气已经偏寒。这时要是还贪凉,哪怕只是几片过夜的拍黄瓜、一口冰镇饮料,都可能伤了正气。
中医讲“秋伤于凉,冬必病咳”,凉气未消,寒邪就易从口入,先困脾胃,再累肺肾。凉菜一入口,脾阳一歇,消化就慢,湿寒夹着郁滞,身子开始疲软、嗜睡、口淡无味,不想吃饭,一身没劲。
![]()
我下午还告诉一个大爷,说你那凉拌海蜇皮,明年夏天再吃也不迟。
你最近饭后有没有容易胀气、懒动、打嗝的情形?是不是饭越吃越没滋味了?
齐季时节,吃饭讲温热、少生冷,这句老话,值千金。
二、一事要做——登高“动气机”,通阳理湿
登高不只是图吉利,它是个活血、通脉、顺湿的老法子。
此时早晚湿重,白天虽晴,阳气顶不住寒气从脚底钻进来。人坐久了气血不畅,易有腰酸腿沉、脚凉心烦的状况。登高能带动血气上行,不单通阳气,还缓焦躁,有个调神静气的作用。
不过我建议:登高不求高,走动讲稳。脚底贴个艾叶胶布、或者穿双老布鞋,不伤筋骨又不着寒。
你这两天有没有去外头遛遛?爬楼梯是个办法,要的就是那个“汗出微微,心情畅然”。
三、一事需记——晒背“暖中阳”,拒湿寒闭肺门
秋气收敛,重阳之日后,阳气收归,藏于脏腑,而人体背部正是阳经汇聚之处。
晒晒背,就相当于给阳气一个出口,借天阳助体阳。尤其是命门、督脉、夹脊穴所在,都集中在背脊,不动不晒,湿寒从背入,最易生旧病新病。
我自己重阳这几日,每天午后找个避风向阳的角落,靠着墙站一刻钟,不动也出微汗,这才是“顺天时养内气”。
你有没有试过“后背晒着暖,手脚也不凉”这变化?
四、吃物之一——重阳糕,寓意高升,也补中益气
早年间的重阳糕,是用糯米、红枣、红豆蒸出的,甜中带润,软中有温,有散寒健脾的功效。
我建议现在做的时候,别弄太甜,少糖、可加山药泥,再放点核桃末,寓意平安又顾气血。
重阳糕一年吃一次,吃的是顺气、补心意。可惜现在不少人的糕,吃完胀肚难消,其实就是甜腻伤了脾。
你家还自己蒸糕不?有没有试过荞麦粉加红枣的做法,润中有香。
五、吃物之二——菊花,清肝明目解秋郁
“九月九日饮菊花,长寿无疆人不老。”这句古话里,菊花清肝的药味与节气正好对上。
重阳多内躁,菊花恰好“引秋风之肃杀,泄心火之虚热”,还能除烦安神,对老年人眼涩口苦、睡不好觉的毛病最有帮助。
泡茶可选胎菊或杭菊,配点枸杞,清中带补,喝上一周,气色都提亮。
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两天情绪起伏比较大?嘴还有些干苦不适?不妨试试这茶,晚上少喝一道浓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