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大地的东南一隅,安徽有这样一座小城,它宛如一颗温润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它就是被誉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的宣城,一座处处洋溢着江南诗意,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
![]()
宣城之所以享有“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的美誉,是因为它与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有着深厚且不可分割的渊源。
宣笔,起源于秦代,盛于唐宋,有着“笔中之冠”的美称。其制作工艺极为考究,需经过选料、水盆、结头、装套、择笔等多道复杂工序。每一根宣笔的笔毫都经过精心挑选,以确保其刚柔相济、吸水性强。当文人墨客手握宣笔,在宣纸上挥毫泼墨时,那流畅的笔触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在笔尖流淌。
宣纸,更是闻名遐迩。它“纸寿千年”,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宣纸的制作原料主要是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经过传统的手工工艺制成。从原料的采集到成品的诞生,要历经一百多道工序,耗时长达一年之久。宣纸的出现,为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载体,无数传世佳作在宣纸上得以永恒留存。
徽墨,虽以“徽”为名,但宣城也是其重要的产地之一。徽墨具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的特点。制作徽墨的原料包括松烟、桐油烟、猪油等,再加入各种香料和中药材。经过炼烟、和胶、杵捣、成型、晾墨、锉边、洗水、填金、包装等多道工序,一块块墨香四溢、造型精美的徽墨才得以问世。用徽墨书写,字迹乌黑发亮,经久不褪。
歙砚,同样与宣城有着紧密的联系。歙砚石质坚韧、润密,纹理美丽,敲击时有清越金属声。其雕刻工艺精湛,题材丰富多样,既有山水人物,又有花鸟虫鱼。一方好的歙砚,不仅是实用的书写工具,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
宣城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着如诗如画的江南风光。敬亭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胜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的这句千古名句,让敬亭山声名远扬。登上敬亭山,远眺群山连绵,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山上的翠竹、古树、庙宇,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桃花潭,因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闻名于世。潭水清澈碧绿,四周山峦叠翠,古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潭边。漫步在桃花潭畔,仿佛能看到当年汪伦踏歌送别李白的场景,感受到那份深厚的友情。潭边的桃花在春天盛开时,如云似霞,与潭水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除了自然风光,宣城的古村落也充满了江南的诗意。查济村,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村落,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村中的古建筑风格独特,以徽派建筑为主,白墙黑瓦、马头墙,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溪边。漫步在查济村的青石板路上,看着潺潺的流水,感受着古村落的宁静与古朴,仿佛时光都放慢了脚步。
在我看来,宣城是一座能让心灵得到诗意栖居的城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被生活的压力所困扰,渴望能找到一片宁静的净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放松和滋养。而宣城,正是这样一个地方。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处风景都如同一首优美的诗篇。当我们走进宣城,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能感受到古人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在这里,我们可以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用文字和画笔去记录这份诗意。
![]()
安徽宣城,这座被誉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的小城,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如诗如画的江南风光,成为了人们心中向往的诗意之地。如果你也渴望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的角落,那么不妨来宣城走一走,相信你一定会被这座小城的魅力所打动,沉醉在这江南的诗意之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