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歼-20隐身战机悄然掠过云端,机腹弹舱开启,露出几枚修长的导弹。这就是让美国空军将领公开表达担忧的“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它到底有多厉害?能让美军直言“必须抓紧研发新弹药应对”?最近美国媒体却抛出一个离谱说法:霹雳-15的先进技术,居然是华为通过阿联酋公司“偷”来的!
![]()
2025年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E战机发射霹雳-15E导弹,在160公里外精准击落印度“阵风”战机。这场对决让霹雳-15一举成名。导弹采用双脉冲发动机,射程超过200公里,自用版甚至达到300公里以上,速度高达4马赫。它在飞行初段靠数据链静默引导,接近目标时才二次点火开启雷达,让敌机进入“不可逃逸区”再也无法摆脱。
其厉害之处就在于将长期以来空战的传统规则都颠覆了,突出了以机动速度战的战术为主的空战新形势。
借助了双脉冲的发动机,这样的导弹就如同“两级的火箭”一样,先在第一阶段的加速中通过了最困难的空气阻力的“山脉”之后就可以“顺风滑翔”地将大部分的燃料都节省了下来,到最后的急转直上的时刻再突然点火一口气地冲上高空,自然就能大大地提高了射程了。
![]()
而传统的导弹往往要么以极高的速度牺牲了较长的射程,要么以较长的射程就只能降低了速度,霹雳-15却巧妙地将二者都实现了起来。其精准的制导系统不仅能完美的融合了北斗的导航、双向的数据链和主动的雷达等高新技术的优势,还内置了20余种不同类型的高效的抗干扰的策略,无论是在恶劣的强电磁的干扰的环境下都能智能的切换出最合适的模式,从而使其在高强度的干扰的环境下也能保持着极高的命中率高达92%以上的超高的精度。
美国情报机构最近放风说,霹雳-15射程领先是因为华为通过阿联酋人工智能公司G42窃取了美国技术,这个指控的逻辑链相当跳跃:先是咬定华为与G42合作的数据中心项目“可能接触美军工技术”,又暗示中国通过这家公司获取了导弹研发资料。可问题是阿联酋的民营公司压根不掌握美国空空导弹核心技术,这种指控连美媒都觉得牵强。
![]()
但不难发现,其所体现的霹雳-15的全部技术突破都源自中国自主的创新的成果,其配备的双脉冲发动机均由国内的科研机构研制了先进的光纤陀螺仪,使其能精准的捕捉到导弹的飞行中的一些细微的姿态的变化,而且对电磁的干扰也具有超强的抗干扰能力。
通过对生产线的高效的自动化机械臂的广泛的应用,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的高效的量产,有效的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的稳定可控。但这些实实在在的技术积累,都是通过不怕苦不怕累的努力才得来的,而不是靠“偷”就能得来的。
![]()
美军为何真正感到焦虑
霹雳-15的威胁不只是射程远,更在于它改变了战场平衡。这款导弹能挂载在歼-20、歼-16等多型战机上,形成“空中三剑客”作战体系。它的“光杆弹”设计优化了隐身性能,让歼-20载弹量从4枚提升到6枚。更关键的是霹雳-15专打高价值目标,预警机、加油机这些空中关键节点在它面前异常脆弱。
美军现役的AIM-120D导弹射程仅120公里左右,完全被霹雳-15压制。虽然美国急急忙忙研发AIM-260想扳回一城,但这款号称射程260公里的导弹至今还没完成测试。霹雳-15在全球空空导弹领域的领先地位,短期内难以动摇。
所以美国炒作“技术盗窃”背后,更多是打压中国科技发展的老套路。华为作为5G领域的领先企业,早已成为美国重点针对目标。这次把霹雳-15和华为强行关联,既想抹黑中国军工技术的自主性,又想胁迫阿联酋等国家选边站队。不过这场闹剧反而证明了中国军工技术的实力——毕竟真正的强者,从来不需要靠偷技术来进步。
![]()
霹雳-15安静地挂在歼-20弹舱里,它不需要辩解什么。实战战绩和技术参数已经说明一切,而美国的焦虑反倒成了中国技术领先的最佳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