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苏35SK作为王牌战机,在公众视野中风光无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可如今,为何这款战机又出现在了南海第一线,成为出镜率颇高的机型?它是否还具备足够的战斗力,能够胜任当下的任务呢?
不久前,一架中国空军的苏35SK战机,成功驱离了侵闯黄岩岛空域的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巡逻机。时隔多年,苏35SK再次成为南海地区的热点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
![]()
苏35SK是在苏27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四代半重型战机。它最大的亮点在于装备了N035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理论上,这款雷达的探测距离可达400公里,为战机提供了强大的态势感知能力。
此外,苏35SK还配备了两台AL-41F-1S矢量喷口发动机,使其亚音速机动性和过失速机动能力达到了顶尖水平。它能够轻松完成眼镜蛇机动、尾冲翻筋斗等高难度动作,具备极高的战术价值。
回溯至2014年,当时中国空军一次性引进了24架苏35SK战机。那时,歼16尚未定型,歼20也还在试飞阶段,中国空军在远程制空方面出现了断档。为了应急补足这一空白,同时了解俄制117S发动机技术,中国决定引进苏35SK战机。
然而,随着国产战机的不断发展,苏35SK的战略意义逐渐被冲淡。2016年,歼16开始量产;2017年,歼16正式定型;2018年,歼20初步形成战斗力。国产四代半与五代机全面接班,苏35SK逐渐被边缘化。
苏35SK也存在明显的短板。虽然其N035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号称探测距离可达400公里,但实际上这一距离仅在凝视模式下才有可能实现。凝视模式视场极窄,探测面被缩短到一个非常小的扇形面内,难以实战化应用。
![]()
此外,该雷达对F22、F35等隐身目标的有效探测距离不足百公里。更致命的是,苏35SK的武器匹配受限,只能挂载俄罗斯的导弹。由于俄方不开放源代码,它只能使用R77系列导弹。
而R77-1的射程远不及我国的霹雳15导弹,导致即使雷达能够发现目标,导弹也可能无法击中。同时,俄制导弹的整体性能与我国的霹雳系列相比仍有差距。
尽管如此,苏35SK仍具备独特的优势。它油量大、航程远、机动性优异,虽然雷达性能稍显落后,但对于中大型目标而言已经足够使用。这使得苏35SK非常适合执行近距离警戒驱离任务,成为空中哨兵的佼佼者。
在不发射武器的前提下,苏35SK凭借巨大的机身能够进行各种机动动作,再配以发射干扰弹,能够产生强烈的震撼效果。它能够与企图进入试探或进行侦察的敌机进行“空中拼刺刀”,完成不开火的对抗并从中取胜,事实证明这一策略非常有效。
![]()
当然,像歼20、歼16、歼35等更先进的战机能够更好地完成此类任务。然而,完全没必要动用这些先进的五代机去执行“拼刺刀”的任务。先进的五代机非常宝贵,使用成本也颇高,用于此类任务并不划算。更重要的是,五代机的隐身特征和战术特点需要高度保密,这正是敌人渴望获取的重要情报。
如今,使用苏35SK在维护主权、避免误判和战略保密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虽然苏35SK已不再是王牌战机,但它依然在执行着重要的任务,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