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座张召忠真被福建舰忽悠了吗?之前说电磁弹射不成熟,称我们第二批航母不会有电磁弹射,结果现在却被疯狂打脸,不光有还超过美国福特级。这究竟是局座判断失误,还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战略忽悠?
现在开始我们今天的主题:张召忠的“忽悠”与福建舰的逆袭。
一脸认真
“第三艘第四艘航母不会采用电磁弹射,我一直在说不可能”。几年前军事专家张召忠一脸严肃在电视节目中的这番话言犹在耳。然而2025年11月5日,福建舰正式入列,搭载全球领先的电磁弹射系统,一举打破美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
![]()
这场看似“打脸”的戏码背后,其实是中国军工领域一场精心策划的“战略忽悠”,为的就是给研发电磁弹射这个关键技术突破争取宝贵时间。
在当时美国电磁弹射技术故障频出之际,国内对是否跟进发展存在激烈争论。而且福建舰一开始确实也是准备采用更为保守的蒸汽弹射,只是中国马伟明院士团队独创了中压直流供电技术,这条技术路线被证明比美国福特级航母。
![]()
采用的中压交流供电系统更加稳定有效,但是在那种环境下,如果过度暴露中国发展电磁弹射的决心和技术,只会引来美国更加严密的技术封锁和打压。而且美国也可能会获得启发,跟着改变技术路线,从而让我们难以超越。
接着忽悠
于是局座张召忠公开质疑电磁弹射的可行性,并且一直唱衰电磁弹射,正好与当时国际主流观点不谋而合。甚至由于美国福特号航母电磁弹射系统在测试中,仍然存在平均每400次弹射就出现故障的问题,就更加强化了外界认知。
![]()
甚至有相关领域专家断言中国20年内都无法掌握这项技术,哪怕到福建舰航母正式下水之后,西方主流观点都认为中国搞的电磁弹射根本不中用,最多也只是和美国福特级航母电磁弹射一样成为“鸡肋”。而这恰恰就是我们想要构建的战略迷雾。
美国做梦也没有想到中国临时上马的电磁弹射,居然是一项革命性突破,它如同一根高效的“超级弹簧”,能在短短2秒内将数十吨重的舰载机加速到起飞速度。
![]()
这根“弹簧”不仅最大能量幅度比蒸汽弹射高出20%,而且能够精确控制弹射加速度,满足从重型战机到轻型无人机的全谱系弹射需求。
相比之下福特级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依旧故障频频,连美国自己的审计报告都认为可靠性不足25%,每次舰载机起飞间隔长达12分钟以上,美国人第一意识到自己再一次被骗了。
![]()
梅开二度
而上一次被骗,还是这个小老头忽悠美国拆掉F22生产线。这是张召忠“忽悠”生涯的封神之作,被网友戏称用嘴关闭美国F22生产线。当时是2009年中国被曝出正在研制第四代战机,也就是现在全新标准认为的五代隐身战机。
![]()
美国军方为此高度紧张,因为它们的F22已经建造了近200架,正准备以长期能够拥有的战略优势关停生产线。尽管美国要关停生产线的初衷是,面临F22造价过高的问题,当时单架就有约2亿美元,可是突然担心中国研发出超越F22的战机,一直不能下决心关闭生产线。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召忠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我国研制的不是美国所说的四代战机,也不是俄罗斯说的五代战机,只是在歼10基础上的改进版而已。
![]()
他还强调连美国的F22都搞了二十多年,实力更弱的我国,如今还没有实力研发先进的战机。这些言论传到美国后,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美国军方在得知中国短时间内制造不出新款战斗机后,结合自身F22采购量稀少的问题,最终在2011年正式宣布关闭F22的生产线。
然而美国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歼20的正式亮相让美国傻眼,此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但已没有后悔余地。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后来试图重启F22生产线,却面临巨大困难。
![]()
生产线关闭导致技术工人流失和专用设备报废,供应链也中断了,重启成本高达上百亿美元。正是由于张召忠的“忽悠”,客观上加速了美国空中优势的流失,为中国的歼20研发和量产争取了宝贵时间。可是美国没想到他能梅开二度,在福建舰电磁弹射问题上又忽悠了一把,让中国实现了弯道超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