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7日,北京,聂荣臻站在305医院的走廊里,呼吸比脚步还轻,病房门后,周恩来正挨着生死,他却因为紧张,扣错了两颗纽扣。
![]()
这不是聂荣臻第一次在关键时刻见到周恩来,一九二二年巴黎郊外的夜校里,这个比他小两岁的同乡用粉笔写下“共和国”三个字,粉笔灰落在他灰白的校服上,那时谁也没想到,这句随口说的“给中国争口气”,会成了两个人往后五十年里都放不下的事。
![]()
1949年北平入城式上,周恩来指着前门城楼说,今天起,这座城是人民的,聂荣臻却盯着西山方向,那里埋着两人刚吵完的架,周恩来要先搞民用工业,聂荣臻想先造导弹,后来抗美援朝打了,聂荣臻在东北工厂里闷头干,就因为周恩来那句,总理信得过我。
![]()
他们合作最紧的时候是1956年,聂荣臻拿着国防科委的文件冲进钓鱼台,周恩来正叼着烟卷看材料,两人在小屋里熬了四夜,聂荣臻要人要设备要资源,周恩来咬着皱巴巴的烟嘴说,十年内咱们得有导弹和原子弹,后来东风一号的药面配比改了七次,聂荣臻守在生产线五十多天,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蘑菇云。
![]()
1969年秋天,周恩来在305医院查出癌症,聂荣臻去看他,病床上的人正翻核工业的报告,别让项目停,周恩来把文件塞给他,聂荣臻揣进军大衣,转身就走,后来他每天拄着拐去北海钓鱼,警卫员问为啥,他就说,离医院近。
1975年冬天,聂荣臻在301医院醒过来,第一句话是,总理怎么样了,护士没说清楚,他看着窗外,不吭声,第二年一月七日,他在病房里弯下腰,用四川话轻声说,老乡,我来报到了,周恩来已经听不见了。
![]()
守灵那天,聂荣臻让人扶着走到遗像前,眼泪掉在军装上,北京的风刮得厉害,吹得人站不稳,冬天像是要被掀翻,后来他再没去北海,可批到“863计划”最后一页时,他提笔写了一句,科技兴国,利在千秋。
半个世纪的交情,他们从法国的工棚走到罗布泊的荒漠,一个算政治账,一个干技术活,可每次答应的事都当军令状来办,直到最后那通电话,聂荣臻说原子弹成了,周恩来轻轻回了一句,下一步,装到箭上,没人知道,这句对话是他们最后一回交代正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