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在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上,车企们拼得你死我活,可最近京东却用一套"无车胜有车"的 combo 连招,直接把战局升维了!5天内连续签下小鹏汽车、广汽集团和宁德时代三大巨头,刘强东这波操作堪称"隔山打牛"——自己连造车资质都没有,却让比亚迪这样的行业龙头感到了阵阵凉意。
![]()
实话实说,京东这波闪电战打得确实漂亮。10月14日联合广汽和宁德时代推出"国民好车",第二天就牵手长安汽车,16日立马在迪拜给小鹏汽车建起中东最大备件仓库。这种三天拿下整条产业链的速度,比新能源车百公里加速还猛!更绝的是京东的定位:不造一辆车,却通过供应链掌控了从生产到售后所有环节。就像高手下棋,别人在拼子力,他直接掌控了棋盘规则。
要知道,京东这手"供应链总管家"的牌局,恰恰打在了传统车企的软肋上。传统汽车流通环节成本能占到售价20%,4S店保养配件溢价更是惊人。而京东凭借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6亿用户数据和2200家养车门店铺,硬是把保养价格压到比4S店低40%,配送周期从20天压缩到3天。这种降维打击,让靠垂直整合起家的比亚迪都相形见绌。
![]()
更让比亚迪后背发凉的是京东的生态攻势。当比亚迪还在为单车利润8500元挣扎时,京东已经用"国民好车"杀入10万级市场;当比亚迪海外建厂成本高企,京东直接在中东为小鹏搭建千种配件的供应链枢纽。最绝的是京东的"水电煤"战略——给宁德时代卖换电设备,帮长安管零配件,替小鹏搞海外物流,俨然成了汽车产业的"国家电网"。
但话说回来,比亚迪的凉意也不是空穴来风。2025年二季度比亚迪净利润同比下滑30%,单车净利降至0.5万元,而京东却在上半年靠物流供应链赚走985亿元。这种反差凸显出两种商业逻辑的碰撞:一个是重资产制造模式,一个是轻资产生态模式。就像当年电商颠覆零售业,京东正在用数据重构汽车产业的价值链。
![]()
不过这场博弈最精彩之处在于,京东其实给比亚迪指了条明路。比亚迪拥有年销300万辆的规模优势,如果能把京东的供应链思维融入自身体系,完全可能实现二次飞跃。就像当年华为从设备商转型解决方案提供商,真正的强者永远能在危机中找到转机。
![]()
现在看来,刘强东这5天3签的闪电战,更像是对整个汽车产业的警示:未来竞争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生态对抗。当京东用供应链串联起整个行业时,比亚迪们要思考的已经不是如何防守,而是怎样融入甚至主导新的游戏规则。这场好戏,才刚刚拉开帷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