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晋在学校是一个名人,他在高一快结束的时候,因为一个女孩和同年级的一个同学有了过节,他的亲哥哥当时是本校高三的学生,出于兄弟情深叫了几个同学帮助弟弟出气,结果演变为一场打群架事件。为此他即将毕业的哥哥受了学校一个处分,这件事对他产生了一些影响。
![]()
兄弟俩的脾气都比较倔,这件事发生了以后,他们的爸爸连着打了他们好几个耳光,两个人都没有反抗,但头一直抬着。阿晋和父亲一起来找我的时候,开口就说:“刘老师,我相信一句话,这世上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他说自己总是会有一种想打架的冲动。
经过深入沟通,我了解到,阿晋来自苏北一个小城,他在那里一直读到初中毕业,来苏州才2年。他是一家四口中后面来苏州的一个孩子,之前基本上是一个人在苏北上学。他在家里也是受宠的孩子,哥哥比他大两岁,是他的保护者,父亲是一个喜欢冲动地解决事情的人,兄弟俩要有什么事,不管对还是错,一般都是先打了再说,母亲则是忍让型的。
在交谈中,阿晋跟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骑车跟人撞了,因为没有服软被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打了一拳。回家以后,他分别向三个家人讲了这件事。母亲的回答是算了就忍忍吧,以后骑车注意点。父亲说,你当时怎么不上去跟人家打呢,不管什么事反正在当时是不能服软的。哥哥说,你认识他吗?他说不认识。哥哥说,那你就不要跟我说了。
我问他:“那你当时是怎么做的呢?”
“他比我大一圈,长得又高又壮,而且很凶的样子,我就没有还手。”
我注意到他身材要比同龄的男孩矮小,也比较瘦。
我再问他:“假设当时你比他高大和强壮,你会怎么样?”
“我当然会还手,狠狠地打他。”阿晋毫不犹豫地回答。
“看来你还是会理智地判断情形然后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听到我在表扬他时,阿晋腼腆地笑了,这个时候的他没有了刚来时的焦躁和愤怒。
我又问:“现在想一想,你是喜欢打架呢还是喜欢打架赢了以后的感觉呢?”
他低着头想了一会儿说:“应该是后者,它让我感觉到自己很强大,可以保护我想保护的人。”
![]()
在解读孩子的各种行为或者想法的时候,我们要能够抛弃固有的一些观念,比如打架的孩子是品行也差的,打架是不好的。我们要倾听,要了解这个念头的来源。
我在潜意识状态下找到了阿晋的病理性记忆,在他初二时,曾经有一段时间是寄宿在学校的,当时一个宿舍里有十几个人住。阿晋和其中的几个人因为一些事有了矛盾,他们用打架的方式来解决,阿晋因为比他们弱小经常处于下风,这个事情一直到初三毕业也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那个时候,阿晋基本上是独自面对这种状况的,当时父母在外地,哥哥在另一所学校上高中。可以想象当时的他有多么的无助,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阿晋的成绩开始下滑,晚自修的时候跑回家里去。我对阿晋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他焦躁的情绪下降了许多。
阿晋脸上露出了笑容,让我感觉到了他的聪明和机灵。
他说:“刘老师,我明白了。”
“你明白什么了?”
“我以前在小学里的时候成绩很好,运动会上老拿奖状,那个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很优异,父母那个时候特别为我骄傲。”
这个时候,我觉得阿晋确实已经明白了。
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容易影响到情绪,会产生脾气暴躁等情况。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尊心很强但是又很脆弱,一不小心触到他们在意的地方,就可能引起过激的反应。而且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当发生事情的时候,他们想到的只是如何用痛快的方式进行报复,而没有想到严重的后果。
家长面对问题学生的时候,应该表现出宽容、理解的一面,不应该过多地指责子女,更不要在外人面前屡次教育、评价子女。在问题学生的问题严重的时候,家长可以选择将孩子转到另外一所学校,新环境、新人群是尽快让这些问题学生走入正常学习轨道的好方法。
![]()
不久之后,阿晋离开咨询室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焕发着青春和朝气的阳光大男孩了,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说起打架他的眼睛里已经没有了原先的焦躁和跃跃欲试了。我知道阿晋已经打开思维,朝正确的方向去发展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