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9年,61岁的张汝京被迫离开由他亲手缔造的中芯国际。
2. 美国法院裁定其个人需赔偿2亿美元,并强制出让公司10%股权;台湾当局紧随其后,注销其户籍,实施十年返台禁令;行业内部更施加长达三年的职业限制令。

3. 当时许多人认为,此举足以扼杀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刚刚燃起的希望火种。
4. 可他们未曾料到,这位年过六旬的工程师宁愿舍弃数亿市值的股票权益,也要率领300多名技术骨干,在逆境中坚定不移地推进国产芯片事业。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5. 芯路遇挫,不屈蛰伏
6. 回望2003年的中国,半导体产业仍处于摸索前行的阶段,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差距悬殊。
7. 在张汝京的带领下,中芯国际迅速崛起,短短数年间建成多条8英寸与12英寸晶圆生产线,并启动港美两地上市计划,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8. 这一快速扩张态势很快引起全球龙头台积电的高度警觉。
9. 不久之后,台积电在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中芯国际非法使用其专利技术、盗取商业机密,索赔金额高达10亿美元,意在阻断其资本化进程。
![]()
10. 尽管张汝京早已明令禁止团队引入原厂技术资料,但由于大量核心技术人员曾任职于台积电,工作思维和流程习惯难以完全剥离,导致部分工艺路径被认定存在相似性。
11. 2005年,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中芯国际不仅支付1.75亿美元赔偿金,还需向台积电全面开放技术文档,接受长期监督审查。
12. 谁能预料,仅一年后,台积电再度发起新一轮法律攻势,中芯尝试反诉维权,却因证据链不完整而遭法院驳回。
13. 持续多年的跨国诉讼让企业背负沉重负担,但真正的重击还在后头。
![]()
14. 2009年,61岁的张汝京被强制辞去董事长职务,彻底退出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
15. 美国法院最终判决中芯追加赔付2亿美元,并无偿转让10%股份给台积电,作为创始人的张汝京必须永久退出管理层。
16. 此时,中芯的45纳米制程已接近量产门槛,距离台积电领先的40纳米工艺仅一步之遥,九年心血几乎功亏一篑。
17. 更令人唏嘘的是,台湾地区主管部门随即对其处以1500万台币罚款,取消户籍登记资格,禁止入境长达十年。
![]()
18. 外界普遍认为,这标志着大陆自主芯片之路遭遇致命打击。
19. 然而,这位饱经风霜的科学家并未选择退隐,反而在离台之际反复叮嘱团队:“不要被困难压倒,坚持下去就有希望。”
20. 随后,他带领300余名志同道合的工程师转向技术关联度高的LED领域,连续创办四家高科技企业。
21. 在鲜为人知的研发角落里积蓄能量,默默为重返半导体主战场做准备。
![]()
22. 高龄破局,芯路不止
23. 一个被体制与对手联手封杀的人,如何实现绝地反击?
24. 答案或许深藏于他内心从未熄灭的报国热忱,以及历经磨难仍百折不挠的意志之中。
25. 2014年,行业禁令解除,66岁的张汝京立即重返芯片材料领域。
26. 这一次,他的目标锁定在中国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的关键材料——300毫米大尺寸硅片。
![]()
27. 他在上海临港新区创立新昇半导体,投入总计68亿元资金,全力攻克高纯度单晶硅生长技术。
28. 那段攻坚岁月里,实验室灯火通明,工程师们以泡面果腹,趴在办公桌上短暂休息成为常态。
29. 2016年,团队成功拉制出国内首根高品质300毫米单晶硅棒;次年,硅片产品通过主流客户认证,正式打破国外垄断。
30. 完成使命后,他主动淡出管理岗位,将公司整体移交至上海硅产业集团,转身奔赴下一个“卡脖子”难题。
![]()
31. 2018年,70岁的张汝京在青岛发起成立芯恩半导体。
32. 面对英特尔、台积电长期主导的IDM模式,他创新提出CIDM(共享式集成电路制造)理念,推动多家企业联合投资、资源共享、风险共担。
33. 这一模式有效降低初创企业进入门槛,同时打通设计端与制造端之间的壁垒。
34. 很快,芯恩实现8英寸晶圆稳定量产,产品良率突破90%,达到国际领先水准。
![]()
35. 四年后,产业格局迎来新变局。
36. 2022年,74岁的张汝京加入上海积塔半导体,投身新能源汽车芯片攻关前线。
37. 当时国内新能源车爆发式增长,但车规级芯片90%以上依赖进口,供应链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
38. 他采取双轨战略:一方面将成熟逻辑工艺迁移至车规产线,确保稳定性;另一方面携手吉利等整车厂商组建汽车芯片协同开发联盟,推动芯片与整车同步迭代。
39. 数月之内,积塔成功推出多款国产化车规芯片,显著缓解了汽车产业“缺芯”困境。
![]()
40. 张汝京始终坚信,半导体行业的根本竞争在于人才储备。
41. 他一生所成就的,不仅是填补多项技术空白,更重要的是锻造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技术铁军。
42. 在中芯国际时期,他亲自协调建设员工住宅区,配套子女教育设施,力求让科研人员安心扎根岗位。
43. 许多人追随他并非追逐高薪待遇,而是被那份深厚的师友情谊与共同理想所感召。
![]()
44. 他亲手培养的工程师,后来广泛分布于国内各大半导体龙头企业,不少企业掌舵人或技术负责人见面时仍尊称他为“恩师”。
45. 从他身上传承下来的,不只是精湛的专业能力,更是那种迎难而上、永不言弃的精神品格。
![]()
46. 心怀家国,薪火相传
47. 张汝京的“中国芯”梦想,早在童年时代就已萌芽。
48. 父母在抗战年代投身军工科研的家国情怀,1949年迁居台湾后反复叮嘱“有朝一日要回大陆建厂”的遗愿,深深镌刻在他的记忆深处。
49. 为了兑现这份承诺,他远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1977年加入德州仪器,深耕集成电路领域二十余年,主导建设十余座海外晶圆厂。
50. 十年后,49岁的他毅然放弃优厚职位,先赴台湾创办世大半导体,开启回归祖国怀抱的第一步。
![]()
51. 1999年,世大半导体被台积电收购,违背了他“独立建厂、服务大陆”的初衷,他果断放弃巨额股权,转而奔赴上海创业,并接来年逾九旬的老母亲同住。
52. 当时中国大陆半导体基础极为薄弱,既无成熟产线,也缺乏专业人才。
53. 但他坚定的信念吸引了超过300位来自台湾的技术专家,以及上百名欧美背景的资深工程师,他们自愿降薪、变卖房产,义无反顾地投身这场艰难征程。
![]()
54. 为了让团队安心落户,他自筹资金修建生活社区,设立子弟学校。
55. 行业低迷期,他逆势扩产,依靠翻新二手设备、搭建简易铁皮厂房、每日七元盒饭维持运营,顽强坚守阵地。
56. 自2000年起三年内,他带领团队建成国内首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及多条8英寸产线,突破纳米级工艺瓶颈。
![]()
57. 中芯国际营收从最初的4亿元飙升至30亿元,跻身全球晶圆代工前四强。
58. 曾经荒芜的张江科技园,如今已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源地之一。
![]()
59. 在张汝京看来,芯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人才体系的构建。
60. 他在中芯期间如同大家长般关怀每一位成员,许多工程师追随他多年,不是为了金钱回报,而是出于情感认同与使命共鸣。
61. 他培养的技术人才,后来遍布全国各地半导体企业,多位CEO、CTO见到他都会恭敬地称呼一声“老师”。
62. 他们从他身上学到的,不仅是扎实的工程技术,更有那股百折不挠、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
![]()
63. 如今,77岁的张汝京依然奋战在一线。
64. 2025年9月,他正式受聘为上海电力大学特聘教授。
65. 他并未将其视为荣誉头衔,而是切实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致力于搭建青年学子通往产业界的桥梁。
![]()
66.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受其感召,投身半导体事业,带着家国情怀与坚韧意志,在光刻、EDA、新材料等前沿领域持续取得突破。
67. 对中国半导体而言,张汝京留下的最珍贵遗产,从来不只是填补了多少项技术空白,而是点燃了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信念之火。
68. 这份精神火炬,正在无数从业者手中接力传递,支撑着“中国芯”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
69. 结语
70. 张汝京用数十载光阴书写了一部从技术研发到人才培养的奋斗史诗。身份几经转换,唯一不变的是他对“芯火相传”的执着追求。他真正留给时代的,不仅是里程碑式的科技突破,更是那一股永不服输、矢志报国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1.上海电力大学:《学校特聘教授张汝京博士聘任仪式举行》2025-09-152.艾问人物:《人生三起三落,被踢出局后,他的企业市值已6000亿|艾问人物》2020-07-243.南工计信党建微平台:《我的中国“芯”(人物篇)——“半导体事业的归国英雄”张汝京》2024-12-10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