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读者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王祖承医生,我的这本类似回忆录的书《宛平南路600号:我做精神科医生的60年》,总算和大家见面了。我心里头有很多感慨。
我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作超过60年,毕业后就来到这里,从住院医生做起,之后担任院长,退下来后再在医疗质量控制上做些工作,并且一直在参加医疗查房和看门诊。直到近年来因为年纪大而终止门诊工作的。在这60多年来,跟隨着医院一路发展,见证了许多人和事,常常回想起老领导、老同事的音容笑貌,还有许多医疗和患者中的趣事。我心里有很多感想,回忆起来,心头总有一丝甜味。
![]()
在回忆的温情中,我忍不住把感想写成文字,几十年下来竟然也有不小的分量。经过陈智民医师相帮整理,就成了这本书。也相当于我个人的回忆录,并且反映了我院历史中的一些风情特点。
这本书从我就读医学院开始写起,讲我怎么就走上了精神病学这条路。那时候,精神科还不像现在,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害怕和排斥。我则因为我的生病的同学、因为实习中见到的患者、以及老师们的有趣的上课方式,而爱上了精神科,并毅然选择了精神科的。在进入医院后,又遇到了很多好老师和好同事。他们知识渊博、风度翩翩,临床功底扎实又关心病人,对临床工作认真负责又善于运用巧妙办法解决难题,他们是我学业和做人方面的引路人。虽然我也当老师很多年了,但我仍然在从他们的榜样中汲取力量。
![]()
在临床中我遇很多趣事,可以说,每个病人都是一本故事书,这证明精神科确实是一个有趣的学科。精神科的患者们,是一些与精神和社会主流不一样的人们,他们把人类精神的的各种现象都作了改变、放大。他们有时表现出来的一些荒谬和怪诞,让人在大觉新奇的同时又感到若有所思、有所启发。有时候,社会中的怪现象可以通过他们的荒谬而表现出来,让人忍禁不住。有时候,在社会上怪现象的衬托下,反而显得我们这些患者更加有理和可爱。
![]()
今年正好是我院90周年院庆,我院又新建了一座十八层大楼。现在出版我的这本书,也就作为庆祝的一部分了。
我院是全国历史比较悠久、实力比较强大、比较具有影响力的医院,我参与了医院的工作、发挥了一点小作用。看到如今医院欣欣向荣、日新月异,我感到很高兴、很荣耀。
最后,谢谢大家愿意花时间来了解我做精神科医生的故事。希望大家能从中感受到精神科的魅力。
再次致谢!
本书目录:
1医学院的学习经历
选择二医
医学院的学习
班长老魏的故事
第一本活着的“教科书”
临床医疗见习和实习
实习时医院的情形
为什么选择去精神科工作呢?
毕业时班长老魏的选择
毕业分配了
2开始精神病学之路
来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报道
北桥分院的情形
刘贻徳教授与普慈疗养院的缘分
附:刘贻德生平(自传节选)
刚入医院时开始下病房劳动
充满着青春热情的岁月
3回忆我的老师们
对粟宗华院长的印象
附:粟宗华与《精神病防治方案》
回忆夏镇夷教授
回忆纪明医师
回忆苏复主任医师
我所认识的严和骎院长
4精神卫生事业的奠基
上海精神卫生事业大联合
二医精神病学教研室的发展历程
桂质良教授的《现代精神病学》
苏联精神病学对我国的影响
打开了一扇清新的窗口
《上海精神医学》杂志的发展历程
“三级防治网络”与上海模式
三大法宝
精神科趣事录——一副对联
精神科趣事录——连续服了58年的氯丙嗪药
心理咨询在国内的起步
5我的亦师亦友的同事们
我的同事丁子文医师
我所见到的贾谊诚教授
精神卫生科普专家郭莲舫主任
郑瞻培教授与司法精神病学
回忆张伯英和黄玉仙医师
回忆李培正老书记
6精神科趣事录
精神科趣事录——皮肤里钻出虫子
精神科趣事录——做和尚
精神科趣事录——“刘少奇”的儿子
精神科趣事录——“优待俘虏”
精神科趣事录——职工老朱的“三大法宝”
精神科趣事录——她是“白毛女”吗?
精神科趣事录——“杀人犯”
精神科趣事录——五木汤
精神科趣事录——一夜鼾声
精神科趣事录——小偷
精神科趣事录——“地龙”馄饨
精神科趣事录——烟囱上的病人
精神科趣事录——毒药
精神科趣事录——震惊
精神科趣事录——寻“父”记
精神科趣事录——“过渡诊断”的提出
精神科趣事录——“精神病专家”
精神科趣事录——“我是谁?”
精神科趣事录——集体大发作
精神科趣事录——母子相会
精神科趣事录——“五朵金花”
精神科趣事录——电化教学
精神科趣事录——离婚、结婚六个回合
精神科趣事录——半字之差
精神科趣事录——指导拍电影
精神科趣事录——装病被识破
精神科趣事录——摘“帽”记
精神科趣事录——被狗咬了一口
精神科趣事录——医院成了拍摄地点
精神科趣事录——祖先的祖先
精神科趣事录——实习医生小朱
精神科趣事录——“特异功能”
精神科趣事录——一元钱游北京
给精神科主治医师做心理治疗
7精神卫生事业的又一个春天
英、法、德、俄、日五种外文文献座谈会
相约星期二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和《心理学通讯》
精神科趣事录——考考你们
精神科趣事录——“心理学名词”的专家
青年医生的出国进修
精神科趣事录——“通邮”探索
精神科趣事录——选病人出国记
在精神病学教研室开展工作
进修班和研修班
解锁工程
上海市心理康复协会的发展过程
精神疾病基层防治
贾谊诚教授的词典
贾教授的词典被剽窃
8与日本的结缘
到日本的浅井病院进修
精神科趣事录——对峙
“自己臭妄想”学习记
学习内观疗法
将内观疗法引入中国
森田疗法的引入
冈本先生促进森田疗法的传播
“精神分裂症”改名记
“死灵妄想”命名记
各种奖金的设立
用森田疗法来调理自己
9退而不休,老有所为
门诊上的治疗情形和治疗理念
退休后参与精神卫生临床质量控制的工作
老专家联谊会
粟宗华论坛和夏镇夷论坛
《精神卫生法》制定过程的回忆和见证
回忆参加第五届“亚洲精神医学大会”印象记
带教日本交换留学生
家庭生活
中国精神卫生的昔与今
![]()
![]()
![]()
王祖承教授简介:
1941年3月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现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名誉理事长。先后获日本《森田正马奖》、中国老科技先进工作者、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优秀医师奖、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杰出医师奖、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终生成就奖、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特别贡献奖。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