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玉平,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是中国 20 世纪 90 年代崛起的“新生代”艺术家群体之一。自 2009 年起,他开始频繁出现在北京街头,以“我在马路边”为题,捕捉并记录时代刻印在北京城市肌体上的痕迹。五十多年来,王玉平几乎什么都画:一盘盐烤银杏、喝空的咖啡杯……他逮着什么画什么,不挑题材,不设边界。但最让王玉平津津乐道的,并非其艺术创作,而是他家中收藏的、大量旁人眼中的“破烂”
旧电器、旧工具、废弃生活用品、怀旧铁皮玩具……王玉平自认为是个恋物者,所有这些日常淘弄的小东西,日积月累,随时间沉淀,最终构成了一部难忘的生活回忆录。
![]()
为了这次拍摄,王玉平专门换了一身“讲究”衣服。紫色 T 恤衫上印着一台打字机,打字机本是王玉平的画作,也是他从北京地摊上淘来的旧物。精心搭配的皮鞋,上面亦有涂鸦。王玉平边展示边介绍:“我有个朋友是做服装的,瞧我画的打字机有意思,就把它给印上去了,我自己也特别喜欢。我可能有点恋物癖,就喜欢这种带一点工业感的老物件。老打字机、老缝纫机,甚至老灭火器,我都有。至于脚上这双皮鞋,是我有一天画画,感觉地上有点空,就把剩下的颜料往地上涂,后来我一看,觉得脚上也有点空,顺势又给涂鞋上了。你看我的画室,乱糟糟什么都有,我常分不太清楚,哪块是艺术,哪块是生活。”关于艺术创作,王玉平坦言:“画画这一块以前聊得太多,嘴里觉得没味儿了。” 所以这回,他挺想聊聊生活里的收藏。就这样,王玉平给我们讲述了他与诸多生活旧物的故事。
逛跳蚤市场
我爱逛跳蚤市场,满世界淘老物件。但我又不像个正经的收藏家,朋友们有收藏书画、研究古董的,我不是,我就爱收集些生活里不值钱的小东西。媳妇说我收的是破铜烂铁,一点没错,家里很多物件,都是我在大街地摊上收的。
有三个小汽车,是我在布拉格的一个跳蚤市场买的,合人民币10 块钱一个,可能就是老人家不在了,儿女不喜欢、嫌碍事,就论堆给了收废品的。布拉格跳蚤市场的特点是便宜,对比之下,英国的跳蚤市场就都挺贵,所以,在所有这些跳蚤市场里,我最爱逛布拉格的。
有一回,我淘到一盏防风油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士兵使用的。它底下有打火的地方,还配有打火石,你在里面点火,风是吹不到的,特别棒。把这盏灯淘回国,还有一个小插曲。在机场等飞机时,我听喇叭里有人喊我的名字,让我出来,配合检查行李。机场的警察们神情严肃,说军犬闻到了味道,问我行李里装了什么东西。我一下想起来,煤油灯!赶紧拿出来给他们确认。其实里面早已经干了,只是那个煤油的味道,常年挥之不去。大家确认了一番,没问题,就把我放行了,差点误了飞机。
![]()
很多人问我,在跳蚤市场里淘宝贝,有什么秘诀?我说,这就好像老编辑们挑错别字,往那一看,一页纸里的错别字自动就跳他们眼前了。我逛跳蚤市场时不用辛苦翻找,喜欢的东西都自个儿往我眼前蹦。好比桌上这台电话机,在雅典逛旧货市场时,隔着特别远,它一下就被我给看见了。我觉得,它一定是一直在那等着我的。
在讨价还价这方面,我反而还总吃亏。遇到喜欢的东西,那种发亮的眼神儿是藏不住的。有时候我心里觉得贵,假装看看别的,心不在焉地往远处溜达,但摊主们都太有经验了,他们看我一眼,就知道我是奔着什么来的,但凡喜欢的东西,根本讲不下价。有几把扇子,扇面画着我淘来的仪仗兵铁皮玩具。扇子背面就有关于当时的文字记录 :“2013 年 7 月,我在伦敦的跳蚤市场、一个老奶奶的摊上买的。标价 115 磅,好像打了 85 折。” 现在想想,八五折之后,也挺贵的。
所有这些收藏里,我对车类的铁皮玩具格外有感觉,也收藏最多。因为我的父亲就是车队司机,各种车型都开过。像第二次世界大战留下来的美国道奇大卡车,一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车队里还在使用。印象最深的就是车里点火的开关位于油门右上方,用脚掌踩油门时,右脚尖还需要抬一下,同时把马达给点着,这个细节可好玩了。我还收藏了五十年代的老式红旗车、老公共汽车的铁皮玩具模型。过去的公交车跟现在很不一样,记得小时候,我去北京市少年宫学画画,要坐一趟 5 路公共汽车,是从北京南边的樱桃园一直开到景山后街,整个车体红红的,是捷克的斯柯达圆面包车型,特别好看。记得当时每次坐公共汽车,我都爱站司机身后,看他每次怎么停靠站,怎么按启动的按钮。有好几次,我都怕自己会忍不住伸出手,替他按。
九十年代初,我常到潘家园淘东西。当时的潘家园和现在不一样,没那么商业化,还能淘到些好东西。我在里面淘到一个油罐车的铁皮玩具,这种油罐车在我小时候很常见,应该也是捷克的,或是罗马尼亚的。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我们国家跟东欧关系特别好,街上的很多大型油罐车、柴油车都是捷克产的,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所以这些玩具也记录了一个时代。
我把淘来的这些铁皮玩具摆在家里各处,常常把玩。抚摸着它们,就好像回到了小时候。光玩还不够,我还要把它们画下来,用不同角度画,在不同时间里画。我感觉画笔成为了我手指的延伸,在抚摸、在回味。
玩不够,画不够
有个说法叫“童年报复性补偿”,说的是小时候心里特别想要的东西,比如玩具,当时没条件买,某种童年的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长大以后就会报复性消费,这种心情我特别能理解。
我记得小时候,街坊(邻居)的小孩有一副陆战棋,很特别。上面除了写着师长、连长这些职务的字,还有根据不同军级刻着不同装扮的浮雕彩绘的小人。总司令从容优雅;军长全副武装,头戴大檐帽,脚蹬马靴,腰挎战刀,最威风 ;连长挽着袖子,手里拎着驳壳枪,一副身先士卒的劲儿……其实每次下棋的时候,最大的乐趣不是看他们冲锋陷阵,而是摆好了阵势,看着他们个个威风而立、恪尽职守的样子,禁不住用手去抚摸他们,亦真亦幻。小时候我最羡慕有这套棋的孩子,成年以后,我到处找,想买套一模一样的,可惜再没找见过。
![]()
因为童年物质的缺少,也因为珍惜,我变成了个很能保存东西的人。一九七几年的《世界美术》杂志,我从第一期开始订阅,到现在四十多年了,还好好地在家里存着。过去的小人书,每买一本,我都给它包上书皮、写上编号,放进我的一个小木箱子里,到现在还时不时拿出来看看。
我太喜欢这些小人书了,里面的很多内容背着也能画下来。我画封面,画里面的人物,画了不知多少遍,却一点不觉得枯燥。比如书中的一页,因为经常翻阅,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卷角,这种细节我会再把它们画下来。现在家里卫生间的门是一扇磨砂玻璃,我也在上面画小人书《敌后武工队》上的人物,前前后后,大概画了二十来年。在画的过程中,我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这些年,我们一家人在家里的墙上、水泥地上、门上、地板上随兴乱画了好多好玩的东西,养成了在画布之外糊涂乱抹的坏习惯。比如我从泰国带回来一个木板拼的圆盘,是个电子表,上有彩绘,挂在墙上,显得有点孤单。老婆就命我并排画三个假的。一个画的是小人儿书《列宁在十月》的封面,列宁挥手,红旗飘舞。一个是作家巴别尔。还有一个是临摹宣传画《生命不息,冲锋不止》,我画了解放军士兵头负重伤,挣脱开为他包扎伤口的女卫生员,端着枪奋起冲锋的姿态。完成之后,我又模仿旁边的电子表,画出立体感,惹得来人禁不住想去摸摸。
我在纸上画家里的小物件儿,打字机、酱豆腐瓶、刮胡刀……我喜欢这些小东西,又觉得没有尽兴。于是,我又起了把它们画在浮雕上的念头。我用毛笔去抚摸它们,给它们生命,就像小时候手里的军旗子儿,我是它们的主宰。
有朋友建议我画在圆雕上,我说那太真实,阻隔了我的触觉伸展。我愿意活在温暖的感觉里,虽然很多时候,画中内容也并非真实,但我愿意信以为真。
留一处做梦的地儿
好多朋友第一次来我的画室,都会问地上这些画是怎么来的?其实这不是所谓的“艺术创作”,是我嫌水泥地面爱起灰,后来发现,每次画画之后,把剩下的颜料涂地上,我也不用去涮笔和倒水了,水泥地也不起灰了。
现在,地上的画很像一块又一块花砖的拼贴,这些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一块,什么时候又多一块,就这样日积月累,形成了今天的模样。有时候,同一块地面我画了很多遍,新覆盖上旧的。还有些时候,我画着画着,已经把画布上的事儿全忘了,直接就在地上玩开了。因为地面让我更没有负担,更可以胡作非为。
![]()
画画对我来说是肌肉记忆,即便如此,有些画仍然需要时间来完成。有一幅画,我画了四五年,每次都觉得缺了点什么东西,画着画着就没感觉了。这时候必须要停下来,只能等待。等待不知道什么样的机会出现,或许是下一次经过它的时候,或许是被什么事儿撩动一下的时候。和我收藏的那些需要时间沉淀的老物件一样,我想,一幅画也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才能最终成形。最后,我把这张画命名为《漫长的等待》。
我没有远大的抱负,能坚持画那么多年,不为别的,就是当个玩儿。你看我的画室乱糟糟,有心爱的玩具,有工作的东西,还有随处躺卧的地方,其实这就是我最喜欢的生活状态,不把生活和所谓的艺术区分开,这挂一件衣服、那扔一双旧鞋,都是在玩儿,在过日常。我喜欢这种没有边界的感觉,在里面我可以忘了时间,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己在哪,它是一个我做梦的地儿。
到了这个岁数,我对许多事情都不再有执念。我允许自己的作品不那么完美,允许它存在一些不那么“正确”的东西,存有一些遗憾。而我最理想的生活,就是待在这间屋子里,捣鼓我这些“破玩意儿”。
![]()
统筹·周玉洁
采访、文·KOMA
摄影·潘雨钒
设计·郑健男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