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时事热点观察者
半小时内,两架军机接连栽进南海。10月26日下午,“尼米兹”号航母上的MH-60R直升机和F/A-18F战斗机先后坠海,虽无人员伤亡,却让“阴谋论”在网络上炸开了锅——是故意投送设备?还是藏着不可告人的监听秘密?真相或许比猜想更值得警惕。
![]()
先看事件本身,这绝非偶然的“空中掉链子”。涉事的“尼米兹”号已是服役满50年的老舰,早到了该退休的年纪,整体技术状况和装备保障能力大幅下滑。要知道,航母甲板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4.5英亩”,每一次起降都得靠精密配合,老舰的保障漏洞很可能成为事故导火索。更关键的是,美军在南海的活动早已超出“正常部署”的范畴,去年一年就在周边保持着高强度军事存在,舰机连轴转成了常态。
有人纠结“飞机里有没有监听设备”,这个问题其实早有答案。多年前就有先例,美军EP-3E电子侦察机就曾带着全套监听设备在南海活动,专门收集各类信号。这次坠海的MH-60R直升机本身就承担着反潜侦察任务,搭载的声呐浮标和电子探测设备本就是“标配”;F/A-18F虽以作战为主,也具备基础的信号截获能力。但要说“故意坠机投设备”,未免太高看美军的“演技”——且不说飞行员不会拿命冒险,单是坠机位置的不可控性,就足以让任何“投送计划”泡汤。
真正该琢磨的,是事故背后的深层猫腻。有分析指出,美军很可能借“打捞残骸”之名行侦察之实。南海海底地形复杂,此前美军“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就曾撞上海底沙丘,可见他们对这片海域的水下情况并未完全掌握。要找战机黑匣子,就得动用高精度声呐进行地毯式搜索,这恰恰能顺手完成水下地形测绘,为潜艇活动摸清路线。这种“借事故搞侦察”的套路,比单纯的监听设备更值得警惕。
不过比起“阴谋”,美军的“疲态”更显而易见。长期全球部署让他们早已力不从心,即便有11艘航母,也扛不住中东、亚太多地的任务重压。官兵们要么过度疲劳,要么带着懈怠厌战情绪,连必要的操作程序都可能遗漏。更讽刺的是,近期美国政府停摆导致军费无法按时发放,不少美军家属得靠贷款、领救济度日,士兵士气低落到极点,这样的状态下出事故并不意外。
高层的对抗思维更是把官兵逼上了“紧绷状态”。美方不断鼓吹“与中国竞争”,甚至喊出“开战”论调,让南海的每一次演练都带着实战指向。美军官兵心里清楚,在别人家门口炫耀武力,随时可能遭遇反制,这种“做贼心虚”的紧张感,极易酿成操作失误。就像之前“杜鲁门”号航母在红海坠机,根源也是胡塞武装的威胁让士兵神经高度紧张。
外交部的回应点破了核心:美军频繁派舰机炫耀武力,才是南海安全问题的根源。从2001年EP-3E侦察机撞机事件,到如今的双机坠海,变化的是美军装备的迭代,不变的是霸权扩张的野心。他们总想着靠军事存在维持“老大地位”,却忘了再强的军力也扛不住长期透支。
“尼米兹”号本就计划退役,这次双坠机很可能加速它的退场。但这绝不意味着美军会收缩在南海的势力,反而可能换用更先进的福特级航母前来“补位”。我们不必纠结于一次坠机的“阴谋论”,却必须看清霸权逻辑下的常态化威胁——无论是带着监听设备的侦察机,还是借打捞之名的测绘船,本质都是对地区和平的挑衅。
南海的浪花会淹没战机残骸,却淹不掉霸权的疲态。这次双坠机不是“阴谋的开始”,而是霸权透支的必然结果。当一支军队被野心拖得筋疲力尽,事故不过是早晚的事。而对我们来说,看清这种疲态背后的真实威胁,远比猜测阴谋更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