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白大褂在线
多数基层村医还在盯着基本补助过日子时,一批“懂行”的村医早已开辟出赚钱新路径——专做颈肩腰腿痛康复调理。
农村中老年人里,十有七八受颈椎酸痛、腰椎间盘突出、关节肿痛困扰,这类慢性病无法根治,只能长期调理,恰好撑起一个“刚需又稳定”的市场。他们靠针灸、推拿、中药粉外敷这些“线下手艺活”,既避开了线上药品的低价竞争,又能靠周期调理锁定客源,利润空间比单纯看常见病大得多,不少人早就把国家补助当成了“副业收入”。
1、老手艺抓牢“大需求”:村里的“疼痛门诊”,天天有人排队
在湖北,村医祝建军的诊所里,每天早上8点不到,理疗室的三张床位就全满了。65岁的周大爷趴在理疗床上,祝建军正用粗盐袋热敷他的腰背部,随后拿出特制的中药粉,用白酒调成糊状敷在疼痛处,最后用保鲜膜固定好。“我这腰椎病犯了3年,在城里医院针灸一次要150元,来祝大夫这儿,一次才80元,还不用来回跑。”周大爷说,他每周来调理3次,坚持了2个月,现在弯腰干农活都不疼了。
祝建军的“疼痛调理生意”,是5年前偶然做起来的。当时村里不少老人农忙后喊腰腿疼,去县城看病要花大价钱还不方便,他就想起自己在卫校学过的针灸推拿手艺,又跟着老中医学了中药外敷配方,试着给乡亲们调理。没想到第一个患者——村里的张婶,调理半个月后,多年的肩周炎就好转了,还拉着几个老姐妹来“尝鲜”。
“农村人实在,你能帮他们解决疼的问题,他们就愿意来。”祝建军说,现在他每天要接待15-20个调理颈肩腰腿痛的患者,每人每次收费60-100元,按平均每周调理2-3次算,一个患者每月能带来300-600元收入。而村里像周大爷这样的“长期客户”有80多个,单靠这项业务,他每月收入就有2万多,比国家给的村医补助高出好几倍。“补助现在就是零花钱,主要收入还得靠这些‘手艺活’。”
2、避开竞争、锁定利润:传统调理的“两大优势”,线上抢不走
很多人疑惑,现在线上卖药、线上问诊这么火,村医的调理生意为啥没被冲击?祝建军的答案很实在:“针灸、推拿这些活儿,线上干不了;中药外敷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调配方,也没法批量卖。”这恰恰是基层诊所做康复调理的“护城河”。
一方面,服务必须“面对面” ,完全避开线上竞争。颈肩腰腿痛的调理,需要医生亲手推拿放松肌肉、精准下针刺激穴位,中药粉外敷也要根据疼痛部位调整用量和敷贴时间,这些都是线上平台无法替代的。祝建军举例说,同样是腰椎间盘突出,有的患者是受凉引起的,外敷药里要加驱寒的药材;有的是劳损导致的,就得侧重活血通络,“一人一方”的灵活性,只有线下诊所能做到。
另一方面,慢性病“需长期调理”,客源稳定利润高。颈肩腰腿痛不像感冒发烧,吃几天药就能好,多数患者需要调理1-3个月才能见效,之后还得定期巩固。祝建军的诊所里,有个做搬运工的小伙子,20多岁就有腰肌劳损,每个月都会来调理2次,已经坚持了3年。“这类长期客户,不仅不用愁客源流失,还能通过口碑带新客户来。”祝建军说,他的患者里,有30%是老客户介绍来的,有的甚至是邻村、邻镇的人专程过来。
更关键的是,调理业务的利润空间比卖药大得多。祝建军算了一笔账:一副中药粉的成本不到10元,加上粗盐、保鲜膜等耗材,总成本也就15元左右,收费却能到60-80元;针灸推拿主要靠“手艺”,几乎没有额外成本,利润率能达到70%以上。“卖常用药利润薄,一盒感冒药才赚几块钱,还得跟药店、线上平台比价格,不如做调理来得实在。”
3、从“靠补助”到“赚稳钱”:村医想转型,关键在“学手艺、抓需求”
祝建军的经历,并非个例。在河南南阳、四川达州等地的农村,越来越多村医开始转型做康复调理,有的主攻颈肩腰腿痛,有的兼顾风湿骨病、产后恢复,都靠“手艺”赚了钱。这些村医的共同点是,不局限于“看常见病、卖基础药”,而是瞄准农村的“未被满足的需求”,提前学了实用技术。
不过,转型也不是“零门槛”。祝建军坦言,他当初为了学中药外敷配方,专门去邻县的老中医家里拜师,还花了3000多元参加省里组织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前后花了半年时间才把技术练熟。“得真能帮患者解决问题,不然没人会来第二次。”他说,刚开始做调理时,也有患者觉得“村医不懂这些”,他就免费给几个老人试调理,看到效果后,大家才慢慢信任。
对想转型的村医来说,还有个“隐藏优势”——农村老人对传统调理方式接受度高。比起城里医院的“打针、做手术”,老人们更愿意接受针灸、推拿、中药外敷,觉得“更温和、副作用小”。祝建军的诊所里,有个90岁的老奶奶,膝盖疼得没法走路,儿女想带她去城里做手术,她坚决不同意,只愿意来祝建军这儿做针灸调理,“现在能拄着拐杖慢慢走了,逢人就夸我‘手艺好’”。
结语:基层医疗的“钱景”,藏在“接地气”里
很多人觉得村医“没奔头”,只能靠补助过日子,却忽略了农村市场的“特殊性”——中老年人多、慢性病多、对线下服务需求大。像祝建军这样的村医,正是抓住了“颈肩腰腿痛调理”这个“小切口”,用传统手艺解决了乡亲们的“大麻烦”,也为自己开辟了“稳赚”的新赛道。
他们的故事证明,基层医疗不是“没机会”,而是需要“换个思路”:与其在低价药、常见病上“内卷”,不如瞄准农村的“刚需痛点”,学一门实用手艺,做线上抢不走的生意。对村医来说,国家补助是“保障”,但真正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的,还是靠自己的“本事”和“眼光”。毕竟,能帮乡亲们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赚钱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本文解读仅代表本平台观点,内容以官方文件为准。
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乡村白大褂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影响负责。
村医作为基层医疗的网底,不仅坚守看病救人的一线,还要不断地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小褂给大家推荐一本《皮肤病经方医案存真》,帮助大家轻松诊治皮肤病。
医案是作者从每年诊治的上万人次患者中,收集较完整的医案139例,涉及40种皮肤病,不求齐全,但求真实。

查看书籍详情【广告】
有其他购书需求或疑问
请扫码添加客服咨询

点赞·在看·基层医疗资讯抢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