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隔一年,碧桂园重回世界500强!
用“熬冬”形容这两年的房地产行业再贴切不过了,从2023年的深度调整到2024年的行业洗牌,百强房企数量锐减,不少曾经的巨头都栽了跟头。
就连号称宇宙第一房企的碧桂园2024年也没能保住世界500强的席位,成了行业困境的缩影之一。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2025年刚过半,碧桂园居然凭着351亿美元营收又杀回了世界500强之列。
这背后其实是“行业托底”和“自己使劲”凑成的局,政策端从两会定调“止跌回稳”,到专项债收储、融资“白名单”扩围,供需两端的支持政策等。
在辉哥看来,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打铁还得自身硬。于碧桂园而言,又是如何回到了世界500强的?
1
意想不到,重回世界五百强
今年7月,《财富》世界500强名单揭晓,在这份公布的名单中,除了中国建筑、保利集团、华润集团等地产母公司榜上有名之外,纯地产背景的国内开发商已仅剩三家,分别是万科、碧桂园和绿地。
然而,仅剩的这三家纯地产企业如今都属于是大而不强,简单来讲就是年度总营收虽然都入围了,但企业却都处于持续亏损和净利率下滑的状态。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是碧桂园时隔一年后的再度上榜,以351亿美元的营收位列第460位。
![]()
对此,在前几日召开的广东顺德企业家大会上,作为顺德老牌知名开发商的碧桂园,受到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书记陈新文的鼓励和表扬,并称:碧桂园是一家伟大的企业。
![]()
讲到这里,不免会有人产生疑惑,就连很多在碧桂园工作过很多年的经理人都觉得现如今怎么可能还是世界500强企业?
近两年的碧桂园销售呈现持续下滑、利润率只减不增、负债与日俱增、开发业务规模一再缩减的情况下,又是如何做到重新回归的?
辉哥最近也向碧桂园内部的一些高管交流了看法,对于重回世界500强,并不代表着公司目前整体有了多大的改变、好了多少。
就目前而言,公司上下的工作重点还是要以保交付、修复资产负债表为主。
要知道351亿美金相当于2500多亿人民币,而2024年碧桂园全口径销售额只有604.8亿元。
首先,604.8亿的销售额体现的只是当年新售房产的合同总金额,而总营收是企业在会计年度内确认的全部收入,包括已交付产品的销售收入、服务收入、资产处置收益等。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全年碧桂园总营收约为2528亿元,营收额的大部分都来自过往预售项目的集中交付。
其中房地产开发业务依旧是营收主力,全年贡献约2457.19亿,占比超97%以上。
从各项业务拆解来看,过去的一年里,碧桂园全年交付38万套,涉及31个省242个城市,加上2022年和2023年,累计交付套数170万,稳居行业第一。
或许也正是这种持续履约能力,不仅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购房者权益,更通过合同负债的有序结转,为营收提供了稳定来源,毕竟营收的来源就是要以交房为准。
另外,2024年科技建筑和轻资产营收贡献占比虽然较低,分别为34.32亿和36.05亿,但两项业务也都取得一些实质性进展。
如已实现26款的商业化应用的博智林机器人、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过了1000万平方米;物业投资同比增长17.4%至4.72亿。
综上来看,其厚实的房地产业务板块即使骤然下滑,但通过持续坚持的保交楼稳定住了营收基本面,科技等新业务的拓展,成为碧桂园了再度挺进世界500强的关键因素。
2
上下一心,持续做好保交楼
除地产开发业务大量得以兑现的保交楼带来的营收结转以外,碧桂园这两年在各项费用的支出上也进行了大幅缩减。
经了解,节省开支这一项不只是总部层面,各区域一线也是如此,有员工表示:各项活动和接待支出对比以前规格降低,各类款项支出的管控也比之前严格很多。
如营销及市场推广成本和行政费用在2023年度的约180.33亿元的基础上下降40.2%至2024年度的107.8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其对应的年度销售额从2023年2199.8亿骤降至2024年的604.8亿元,降幅高达70%以上。
有人会说,各项费用在大幅缩减、甚至有些区域很多员工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大家又是如何做到齐心协力完成如此大规模交房业务的?
对此,不少在职员工谈到,首先目前留下的大多是在公司工作了10年以上的员工,现有的很多区域高管也都是公司“子弟兵”在主导,如现河南区域总裁宋凯、现沪苏鲁区域总裁蒋遨宇、现北方区域总裁李春秋等。
不管是出于社会责任还是对自身未来职业发展能有更多的选择性,尽力做好眼下工作是核心保障。
有位区域高管称,目前有很多区域因交房接近尾声,明知道交房后就意味着自己将要失去了这份工作,但不少人依旧坚守岗位,这是多年文化使然、也是责任。
辉哥向目前还在碧桂园一线工作的负责人交流中了解到,当下各个区域公司的工作重心依旧是保交楼和解决欠税问题。
此外,集团确定的策略是:对于保交付任务完成的区域采取多维评估、一城一策的方式、评估后进入新的开发周期,现已有部分区域的交房任务将要完成。
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多各个所属区域业务进行“多维评估、一城一策”的策略实施,将保交付成果转化为开发动能,结合政策红利与差异化策略,试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重启开发。
在今年9月内部召开的月度管理会议上,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惠妍也讲到,2025年上半年的重点工作依旧是保交付、下半年保交房和保主体并重,为明年进入正常的经营状态做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实现交付套数为7.5万套,依旧处在交房榜单首位,但距离全年20万套的交付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
![]()
不过,从近几年的交付数量来看在逐步减少,这也意味着碧桂园在保交付方面的工作已接近尾声,部分区域都已计划重启开发经营业务。
3
主体下滑,未来仍是挑战多
不可否认的是,巅峰时期的碧桂园创在房地产领域创造出了不少“神话”,如2021年时员工总数有10万之众,截至今年上半年已不足1.8万,并还在持续缩减。
如今,很多留下来的并不都是没有看外部机会想法的人,据一位在职员工谈到:一方面是目前市场的相关岗位需求少了,岗位竞争激烈。
另外,比起前几年大家都在扩张时期大量起用碧桂园的人,如今再看,很多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市场上也少见有碧桂园经理人跳槽去到国央企、甚至民企的案例。
曾经,碧桂园推行的成就共享模式,造就出多个年薪过亿的区域总裁及年收入过千万的项目总经理,如碧桂园内部首个年总收入超过1亿的前碧桂园江苏区域总裁刘森峰等。
这些跟投机制的应用,不仅让碧桂园在业务拓展上实现快速布局、市场规模也日渐增大,也为后续的员工跟投未能兑现埋下各种隐患。
还有峰值时期所属地产板块在全国范围内的106个区域公司,在所有房企中是区域公司数量最多的企业。而这一数字已由2022年的58个、2023年29个,缩减至2024年的15个。
经确认,目前碧桂园地产开发板块的区域公司还有北方、山西、河南、沪苏鲁、赣闽、中西部、浙皖、江中、西南、粤东、华中、广清、海南,总计13个。
从碧桂园整体发展战略上来看,目前还是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体、搭配建筑科技和代管代建的一体两翼为经营策略。
今年上半年,其物业投资及酒店经营收入同比增长33%至10.76亿元,文商旅业务布局超60个城市。
此外,据中指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碧桂园代建平台凤凰智拓新签约代建面积约412万㎡,位居行业第11名。
值得注意的是,核心主体业务房地产开发和科技建筑收入却同比分别下降29.1%、40.5%。
债务重组方面,一月前碧桂园拿出了一个138.6亿元的境内债务重组方案,这个方案的提出是解决债务问题的位关键一步,并预计将于今年12月底前全部境外债务重组完成。
不难看出,主体业务持续面临着收缩下滑的趋势,离真正回归正常的经营开发还有着诸多挑战,新业务的开拓能否让碧桂园打一场真正的翻身仗,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总结
总的来看,碧桂园再次进入到世界500强并非偶然,但于公司目前的所处的情况而言并无多大的实际作用,或许能在信心建立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涅槃能否重生?最终靠的还是企业自身在发展上的不躺平、在经营上的转型与突破,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迎来“剩者为王”的新局面。
关于今天的分享,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