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吉林珲春防川村的“一眼望三国”观景台,日本海的波光粼粼就在眼前。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海浪声隐隐可闻。
然而脚下这片土地与那片蔚蓝之间,却横亘着一条狭窄却难以逾越的图们江,以及江对岸异国的疆土。近在咫尺的出海口,成了东北大地长达一个多世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
![]()
图们江的入海口,地理上位于中国吉林省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是中、俄、朝三国领土的交汇点。这条江流经此处,最终奔向日本海。回溯历史长河,这片区域及其通往海洋的权利,经历了复杂的变迁。
15世纪中叶以前,图们江两岸并非明确的中朝边界。李氏朝鲜王朝向北扩张,驱赶了原居于此的女真部落,沿图们江南岸设置了会宁、富宁等六镇,图们江由此逐渐成为中朝两国的界河。
![]()
更大的转折发生在19世纪中叶,通过1858年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沙俄从中国攫取了包括今天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在内的大片日本海沿岸领土。
中国彻底丧失了在日本海的海岸线,仅保留了经图们江(俄称图曼纳亚河)出海航行的权利。
![]()
1886年,在清政府代表吴大澂的据理力争下,中俄进行了第二次勘界,并签订了《珲春东界约》,以国际条约的形式明确重申了中国船只沿图们江通海航行的权利。然而,这一权利在1938年因日苏爆发张鼓峰战役,航道被封锁而被迫中断。
图们江下游的最后约15公里河段,如今是俄罗斯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界河。中国船只若想行使历史条约赋予的通航权,驶入日本海,必须经过这段俄朝共管的河道。
![]()
现实的重重阻碍横亘眼前,一是河道本身存在淤塞问题,自然水深不足;二是横跨江面、连接俄朝的铁路大桥,其桥洞高度极其有限。这两大因素,严重制约了通航船舶的吨位和类型,目前仅能勉强通行吃水浅的小型渔船或作业船。
大型商船根本无法通行,这使得条约赋予的“通海航行权”在实践层面大打折扣,形同虚设。东北腹地丰富的物产,距离最近的出海口仅一步之遥,却不得不绕行千里,从辽宁的大连港或营口港出海,物流成本大幅攀升。
吉林、黑龙江两省作为内陆省份的发展活力,被这15公里的梗阻死死扼住。
![]()
面对这一地理困局,吉林省和国家层面积极寻求替代方案,核心策略便是“借港出海”。目光投向了距离珲春仅约60公里的俄罗斯扎鲁比诺港。
通过建设中俄珲春—哈桑跨境经济合作区,吉林省成功开辟了经由扎鲁比诺港中转的陆海联运国际运输线路。
2014年,中俄共同启动了扎鲁比诺港的现代化改造工程,规划目标是将其年吞吐能力提升至6000万吨,使之成为服务于中国东北乃至蒙古国的重要出海口。
![]()
这条通道有效缓解了东北部分物资的出海难题,但它终究是“借道”他国港口,其稳定性、成本与自主掌控力,无法与拥有自主便捷的出海口相提并论。打通图们江航道,实现直接入海,始终是东北,尤其是吉林省挥之不去的战略夙愿。
恢复图们江通航,其意义远超一个港口的建设,经济上,它将为吉林、黑龙江乃至内蒙古东部开辟一条直达日本海的最短物流通道,极大降低大宗货物运输成本,激活东北腹地的外贸潜力,吸引产业聚集。
![]()
战略上,它将使东北地区从地图上的内陆或半封闭状态,一跃成为东北亚国际合作开发的前沿地带,深度融入环日本海经济圈,提升中国在整个东北亚的地缘经济影响力。
情感上,它承载着几代东北人渴望拥抱海洋、重获开放活力的深切期盼,是打破地理桎梏、实现全面振兴的关键一环。
![]()
2024年5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明确提出:“双方将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就中国船只经图们江下游出海航行事宜开展建设性对话。”
这一表述标志着恢复图们江通航这一历史性议题,在国家最高层面外交文件中获得正式确认和推动,为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更高层级的政治动力。
![]()
图们江口那15公里,浓缩了东北大地一个多世纪的沧桑与期盼。从《北京条约》痛失海岸线,到吴大澂据理力争保留航行权,再到张鼓峰烽火阻隔航道,历史的每一次转折都牵动着这片黑土地的脉搏。
如今防川村的渔民依然能望见海鸟掠过江面,海风的气息从未如此真切。2024年的中俄联合声明,像一枚投入静水的石子,激起了久违的波澜。
打通这15公里,不仅是疏浚一条河道,更是为东北振兴凿开一道通向世界的闸门,当吉林的粮食、黑龙江的木材、辽宁的机械能顺流而下直抵大洋,当东北腹地与环日本海经济圈血脉相连,这片土地积蓄百年的潜力终将如春潮般奔涌。
![]()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