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这两天体检结果怎么样?”家住成都的李阿姨今年72岁,儿女每次回家,总是习惯把肉碗夹远。一旁的老伴也跟着嘀咕:“年纪大了,还是少吃肉,咱别给孩子添麻烦。”
但检查单出来却让大伙一愣:胆固醇、肝肾功能、肌肉量都比邻居同龄人好一截,医生却特意叮嘱:“不是让你一点肉不吃,而是70岁以后,吃饭更要讲究‘5不吃’原则。”
不少人认为,到了花甲、古稀之年,餐桌上应该以清粥小菜、素食为主,“年纪大了就别碰肉”。
![]()
可现实往往出人意料:长期完全不吃肉,反而易造成蛋白质摄入不足,诱发肌肉流失、营养不良,甚至加速衰老。而老邻居张叔叔就是血淋淋的例子,自从戒了肉,*短短半年体重骤降6公斤,整个人精神明显不济*。
难道说老年人反而非吃不可?又该怎么分辨健康与风险?70岁后的老人,究竟到底应该怎么吃,那“5不吃”又是什么?
老年人到底要不要“戒肉”?权威医学怎么说
走进医院老年科门诊,医生面对“要不要戒肉”的提问时,总会摇头:“并不是完全不吃肉,而是要吃对、吃对量!”
事实上,人体肌肉、免疫细胞、内脏代谢都需求优质蛋白。
多项国内外权威研究数据显示:70岁以上老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标准提升到每公斤体重1-1.2克,也就是说,一个60公斤的老人,每天最好保证60-72克蛋白质摄入,远高于许多素食食谱的实际水平。
![]()
肉、蛋、奶类提供了人体所需必需氨基酸,能防止肌肉衰减症、增加免疫,这对于预防跌倒、骨折甚至老年痴呆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哈佛大学一项追踪35,000名老人长达12年的研究指出:适量吃瘦肉者的肌肉力量与健康状况明显优于长期素食组;高龄完全不吃肉的老人,体力衰减发生率高出22%。
不过,医生同时强调:“吃对很关键”。过量红肉、油炸腌制肉类,反而加重肾脏、心脑血管负担,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风险明显上升,这才是“戒”的关键。
也就是说,到了70岁,“一刀切”不科学,“五不吃”才是真正养生诀窍。
“五不吃”原则,守住老年健康底线
到底是哪些吃法隐患大?专家结合大量门诊案例,给出了70岁老人“吃饭五不吃”:
一、不吃肥腻高脂的肉
如五花肉、羊油、炸肉排等。高饱和脂肪会加快动脉硬化,老年人消化系统能力减弱,容易引发高血脂、脂肪肝。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70岁以上人群,红肉每日摄入不宜超过50克,优先选择鸡鸭鱼、牛羊瘦肉等白肉或瘦肉。
二、不吃腌制、烟熏肉制品
腊肠、午餐肉、熏鱼等含有亚硝酸盐、致癌物质和大量钠盐。研究表明,长期多吃腌制肉,胃癌风险提升18%以上,并且极易诱发高血压。家庭烹调尽量清蒸煮炖,控制用盐总量不超过5克/天。
三、不吃反复加热、久放的剩肉
剩菜剩肉中的亚硝胺等有害物质易在反复加热后产生,且营养流失严重。专家建议,70岁以上老人尽量每餐现做现吃,剩菜隔夜不超过24小时,必要时冷藏且彻底加热。
![]()
四、不吃未煮熟或生冷肉类
年龄增大后,肠胃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食物中细菌、寄生虫风险增加。比如生牛肉片、未熟透的禽肉等,容易引发食物中毒、腹泻甚至更严重问题。
五、不吃油炸、过咸、重口味肉菜
老年人味觉减退,吃饭时容易偏咸、偏辣、喜欢油炸。这类重口味加工肉能明显升高血压,刺激胃肠,增加心脏负担。权威研究显示,重油重咸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提升25%。
说得通俗一点:70岁老人要“吃肉不戒肉,挑肉不乱吃”,优先选择清蒸炖煮、瘦肉鱼肉,少油盐少加工,把入口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放在首位。
![]()
科学“吃肉”实操技巧,让爸妈70岁以后更硬朗
老人既想吃得香,还不能失健康。医生总结了5条具体建议,日常餐桌上能立即用上:
选择优质蛋白,每周鱼禽蛋齐上阵
按照《中国食物成分表》推荐,每周可安排2次鱼肉、2次禽肉、2-3次鸡蛋和白肉轮换。鱼和禽肉脂肪含量低,蛋白易吸收,对预防肌肉衰减最有帮助。
瘦肉优先,肥肉剔除,加工肉能免则免
如用牛腱、鸡胸、鱼柳、猪里脊等瘦肉炖汤、清蒸。肠胃虚弱者,建议剁碎绞肉或做成肉末汤羹,便于消化。
![]()
合理分餐,荤素搭配,半碗蔬菜半碗谷薯半碗优质蛋白
平均一餐1/3动物性蛋白+2/3蔬菜杂粮最佳。这样既满足营养,还能降低胆固醇、平衡血糖。
用健康的烹调法:清蒸、水煮、炖炖最适合老年胃肠
避免油炸、爆炒,少用重盐重酱。适当加点新鲜姜蒜去腥,提升风味减少盐用量。
关注基础疾病,定期体检调整食谱
如有肾脏病、糖尿病等特殊疾病,每天蛋白摄入建议由医生具体评估,并根据定期生化检查适时调整,宁补不盲补。
![]()
最后提醒:吃肉不是罪,乱吃才是祸!
其实,健康饮食的真相并不是简单“戒肉”与否,而是70岁后的老人要学会挑对肉、会吃肉。
关键把握在于:优质蛋白+安全烹饪+定量控制+个体化调整,这样才能为晚年体力、免疫和生活质量保驾护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