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老年人要戒肉吗?医生告诫:70岁以后的老人,吃饭牢记5不吃

0
分享至

“妈,这两天体检结果怎么样?”家住成都的李阿姨今年72岁,儿女每次回家,总是习惯把肉碗夹远。一旁的老伴也跟着嘀咕:“年纪大了,还是少吃肉,咱别给孩子添麻烦。”

但检查单出来却让大伙一愣:胆固醇、肝肾功能、肌肉量都比邻居同龄人好一截,医生却特意叮嘱:“不是让你一点肉不吃,而是70岁以后,吃饭更要讲究‘5不吃’原则。”

不少人认为,到了花甲、古稀之年,餐桌上应该以清粥小菜、素食为主,“年纪大了就别碰肉”。



可现实往往出人意料:长期完全不吃肉,反而易造成蛋白质摄入不足,诱发肌肉流失、营养不良,甚至加速衰老。而老邻居张叔叔就是血淋淋的例子,自从戒了肉,*短短半年体重骤降6公斤,整个人精神明显不济*。

难道说老年人反而非吃不可?又该怎么分辨健康与风险?70岁后的老人,究竟到底应该怎么吃,那“5不吃”又是什么

老年人到底要不要“戒肉”?权威医学怎么说

走进医院老年科门诊,医生面对“要不要戒肉”的提问时,总会摇头:“并不是完全不吃肉,而是要吃对、吃对量!”

事实上,人体肌肉、免疫细胞、内脏代谢都需求优质蛋白

多项国内外权威研究数据显示:70岁以上老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标准提升到每公斤体重1-1.2克,也就是说,一个60公斤的老人,每天最好保证60-72克蛋白质摄入,远高于许多素食食谱的实际水平。



肉、蛋、奶类提供了人体所需必需氨基酸,能防止肌肉衰减症、增加免疫,这对于预防跌倒、骨折甚至老年痴呆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哈佛大学一项追踪35,000名老人长达12年的研究指出:适量吃瘦肉者的肌肉力量与健康状况明显优于长期素食组;高龄完全不吃肉的老人,体力衰减发生率高出22%

不过,医生同时强调:“吃对很关键”。过量红肉、油炸腌制肉类,反而加重肾脏、心脑血管负担,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风险明显上升,这才是“戒”的关键。

也就是说,到了70岁,“一刀切”不科学,“五不吃”才是真正养生诀窍。

“五不吃”原则,守住老年健康底线

到底是哪些吃法隐患大?专家结合大量门诊案例,给出了70岁老人“吃饭五不吃”:

一、不吃肥腻高脂的肉

如五花肉、羊油、炸肉排等。高饱和脂肪会加快动脉硬化,老年人消化系统能力减弱,容易引发高血脂、脂肪肝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70岁以上人群,红肉每日摄入不宜超过50克,优先选择鸡鸭鱼、牛羊瘦肉等白肉或瘦肉

二、不吃腌制、烟熏肉制品

腊肠、午餐肉、熏鱼等含有亚硝酸盐、致癌物质和大量钠盐。研究表明,长期多吃腌制肉,胃癌风险提升18%以上,并且极易诱发高血压。家庭烹调尽量清蒸煮炖,控制用盐总量不超过5克/天。

三、不吃反复加热、久放的剩肉

剩菜剩肉中的亚硝胺等有害物质易在反复加热后产生,且营养流失严重。专家建议,70岁以上老人尽量每餐现做现吃,剩菜隔夜不超过24小时,必要时冷藏且彻底加热。



四、不吃未煮熟或生冷肉类

年龄增大后,肠胃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食物中细菌、寄生虫风险增加。比如生牛肉片、未熟透的禽肉等,容易引发食物中毒、腹泻甚至更严重问题

五、不吃油炸、过咸、重口味肉菜

老年人味觉减退,吃饭时容易偏咸、偏辣、喜欢油炸。这类重口味加工肉能明显升高血压,刺激胃肠,增加心脏负担。权威研究显示,重油重咸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提升25%

说得通俗一点:70岁老人要“吃肉不戒肉,挑肉不乱吃”,优先选择清蒸炖煮、瘦肉鱼肉,少油盐少加工,把入口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放在首位。



科学“吃肉”实操技巧,让爸妈70岁以后更硬朗

老人既想吃得香,还不能失健康。医生总结了5条具体建议,日常餐桌上能立即用上:

选择优质蛋白,每周鱼禽蛋齐上阵

按照《中国食物成分表》推荐,每周可安排2次鱼肉、2次禽肉、2-3次鸡蛋和白肉轮换。鱼和禽肉脂肪含量低,蛋白易吸收,对预防肌肉衰减最有帮助。

瘦肉优先,肥肉剔除,加工肉能免则免

如用牛腱、鸡胸、鱼柳、猪里脊等瘦肉炖汤、清蒸。肠胃虚弱者,建议剁碎绞肉或做成肉末汤羹,便于消化。



合理分餐,荤素搭配,半碗蔬菜半碗谷薯半碗优质蛋白

平均一餐1/3动物性蛋白+2/3蔬菜杂粮最佳。这样既满足营养,还能降低胆固醇、平衡血糖

用健康的烹调法:清蒸、水煮、炖炖最适合老年胃肠

避免油炸、爆炒,少用重盐重酱。适当加点新鲜姜蒜去腥,提升风味减少盐用量

关注基础疾病,定期体检调整食谱

如有肾脏病、糖尿病等特殊疾病,每天蛋白摄入建议由医生具体评估,并根据定期生化检查适时调整,宁补不盲补



最后提醒:吃肉不是罪,乱吃才是祸!

其实,健康饮食的真相并不是简单“戒肉”与否,而是70岁后的老人要学会挑对肉、会吃肉

关键把握在于:优质蛋白+安全烹饪+定量控制+个体化调整,这样才能为晚年体力、免疫和生活质量保驾护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NBA官宣周最佳:亚历山大马克西当选 东契奇场均36.5分无缘

NBA官宣周最佳:亚历山大马克西当选 东契奇场均36.5分无缘

罗说NBA
2025-11-04 05:38:32
后续!女孩校门口吃烤肠被收走钥匙,女孩哭求归还,学校紧急回应

后续!女孩校门口吃烤肠被收走钥匙,女孩哭求归还,学校紧急回应

鋭娱之乐
2025-11-03 11:25:29
逐一排查,260亿包养李春平的好莱坞女星是谁?

逐一排查,260亿包养李春平的好莱坞女星是谁?

不正确
2025-11-03 16:22:58
是非功过话高岗

是非功过话高岗

新大观
2025-11-04 07:51:20
全市调整!即日起,广州电费有变!

全市调整!即日起,广州电费有变!

羊城攻略
2025-11-03 21:31:18
银行暂停实物黄金提取!黄金市场变天了!

银行暂停实物黄金提取!黄金市场变天了!

贩财局
2025-11-03 20:53:39
三折叠手机用了3个月后屏显异常,男子要退换被拒,京东回应

三折叠手机用了3个月后屏显异常,男子要退换被拒,京东回应

澎湃新闻
2025-11-04 00:32:05
“不孝之人罪逆天”!台网红“馆长”帮赖清德寻根,宗亲喊话

“不孝之人罪逆天”!台网红“馆长”帮赖清德寻根,宗亲喊话

海峡导报社
2025-11-04 07:23:03
月嫂恶意摇晃7个月婴儿,家长看了监控气得发抖,对方甚至还发短信辱骂

月嫂恶意摇晃7个月婴儿,家长看了监控气得发抖,对方甚至还发短信辱骂

极目新闻
2025-11-03 23:50:20
北京警方:司机孙某某(女,32岁)操作不当,1死4伤

北京警方:司机孙某某(女,32岁)操作不当,1死4伤

南方都市报
2025-11-03 13:07:20
胡锡进:美国4200万人失去食物援助!网友冷笑,先关心下同胞吧!

胡锡进:美国4200万人失去食物援助!网友冷笑,先关心下同胞吧!

你食不食油饼
2025-11-04 05:05:12
中方专机回京不到48小时,带着普京重托,俄二号人物飞抵中国访问

中方专机回京不到48小时,带着普京重托,俄二号人物飞抵中国访问

梁讯
2025-11-03 18:34:06
检察机关依法对张天峰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检察机关依法对张天峰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新华社
2025-11-04 10:00:06
国足连续4个月放假!全亚洲仅此一队,原因曝光,选帅方向大反转

国足连续4个月放假!全亚洲仅此一队,原因曝光,选帅方向大反转

侃球熊弟
2025-11-03 19:25:05
想拿诺奖的特朗普其实很想动武

想拿诺奖的特朗普其实很想动武

新民周刊
2025-11-04 09:09:29
《繁花》录音事件升级,完整版长达43分钟,受牵连的远不止游本昌

《繁花》录音事件升级,完整版长达43分钟,受牵连的远不止游本昌

皮皮电影
2025-11-04 10:02:20
伏尸百万,这个国家已经进入大屠杀模式 | 地球知识局

伏尸百万,这个国家已经进入大屠杀模式 | 地球知识局

地球知识局
2025-11-03 21:00:07
阿里前高管掌舵山姆,APP界面遭狂喷:一股盒马味!

阿里前高管掌舵山姆,APP界面遭狂喷:一股盒马味!

雷科技
2025-11-03 22:13:43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混沌录
2025-11-02 17:13:10
王家卫录音门最大的受害者出现了!不是唐嫣,而是嫁小导演的金靖

王家卫录音门最大的受害者出现了!不是唐嫣,而是嫁小导演的金靖

木子爱娱乐大号
2025-11-03 11:41:52
2025-11-04 10:43:00
涵豆说娱 incentive-icons
涵豆说娱
每天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历史解读!
4924文章数 100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阿里员工离职创业 把DeepSeek"装"进毛绒玩具年入过亿

头条要闻

阿里员工离职创业 把DeepSeek"装"进毛绒玩具年入过亿

体育要闻

27岁热刺门将,夺冠后退役当导演

娱乐要闻

《繁花》录音事件完整版长达43分钟

财经要闻

作价40亿美元!星巴克中国易主

科技要闻

OpenAI“杀”疯了!又一笔380亿大单

汽车要闻

上汽旗舰智己LS9首发评测 可能是最好开的9系SUV

态度原创

本地
房产
旅游
艺术
公开课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房产要闻

信达·繁花里 | 老照片征集活动 温情启幕

旅游要闻

“粤享暖冬 乐游广东”消费季启动 冬天去哪里? 梗係广东啦!

艺术要闻

书法界新风潮:盲书究竟是创新还是迷失?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