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一个亲戚,前些年两口子都在广州上班,两人的月收入加起来有10000块钱左右。
就一个孩子,在老家上学,由公公婆婆照顾。
他们一直没有买房,我跟他们提议,把房子买在广州,把孩子接过来上学,公公婆婆也一起带过来,一家人在一起。
那会儿房价还没完全起飞,他们俩在外打工多年,手上有一定数量的存款。有买房的打算,还没确定在哪儿买房好。
他们说,广州的房价太贵了,买不起。
我说,东莞的房价相对便宜一点儿,可以在东莞买,买在靠近广州的地方,上班方便。买个面积小一点儿的,简单装个修,价格在能承受的范围内,又解决了房子的问题。
他们俩说,把房子买在东莞,以后年龄大了不上班,还不起房贷怎么办?
我一时语塞,不知道怎么跟他们解释这个问题。
如果我跟他们说,日子还长,工资会上涨,怎么可能还不起房贷?
在他们的想法里,是要一定的,确切地,万无一失的肯定答案。这个我没法儿跟他们保证,也不能确保,因为我不是给他们发工资的人。
如果我跟他们说,那就好好工作,好好赚钱,争取早日把房贷还上。
他们可能会说,我们没什么学历,又不是什么技术工种,赚不了很多钱。
索性,什么都不说了,说了也没用。
02
没过几年,他们就在老家县城买了房,房款将近50万,全款,一次性付清。交房后,马上给房子装修,花了10多万。
这套房子全部弄完,花了将近70万。
我在心里悄悄替他们惋惜,有这些钱,把房子买在大城市不香吗?小县城的房子买了,就真的只能是房子,自己住了。
但我也没在他们面前说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计划和打算,我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去评判别人的做法。
不过,我私底下问女方,你们买房怎么不用贷款呀?留点儿现金在手上,不是更好吗?
她说,她老公不同意,贷款就相当于欠了银行的钱,欠了别人的钱,心里不踏实。他不喜欢欠别人的钱,他喜欢有多少钱,就做多少钱的事情。
她老公这个行为,说好听点儿,是量力而行。直白一点儿,就是固步自封,在舒适区打转。
有好,也有不好。
好的一面是,他这辈子在金钱上,不会有太大的差池,不会乱花钱。有一块钱,就只干一块钱的事情,也有可能是干5毛,或是8毛钱的事情。
不好的一方面是,厌恶风险损失,没有一丁点的冒险精神,不愿意承担一丁点的风险。想让他多赚点儿钱,或是赚大钱,不太可能,属于比较安于现状的那一类人。
女人遇上这种男人,如果心甘情愿地过普通日子,那也没什么,自己高兴就好。
如果想把日子过得好一些,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内心会非常痛苦、煎熬。因为男人觉得现状就挺好,没必要去改变。
没有对错,只是观念不一样而已。
03
这样的男人,如果女人有主见,男人在夫妻关系中是跟随者的角色,还好。男人不愿意干事业,那就女人去干,生活质量提升的可能性非常大。
如果男人在夫妻关系中是主导者的角色,基本上这个家会一直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准,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和起色。
即使有,那也可以忽略不计,物价还会上涨呢,生活水准提高不是应该的嘛。
站在他们的角度,把房子买在老家县城,也是可以理解的。
把房子买在东莞,基本上可以确定在东莞定居了,以后回老家的概率很小。
从情感上来说,没法儿割舍。
父母在老家,亲戚朋友都在老家,老了以后,肯定要回老家的。
他们的亲戚、朋友基本没有在广东买房的,都是在老家县城,或是周边买房。以后在东莞定居了,想走个亲戚,都没地方去。
从心理层面来说,在东莞买房,房贷就是压在他们心头上的一座大山。房贷没还完之前,大山移不开,得一直背着,心理压力大。
这种压力,在生活遇到波折时,可能是压垮骆驼的一根稻草。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选择一条相对轻松的路,大家都轻松、开心。
亲戚家本来是农村的,把房子买在县城,从农村到城市,也算是一种进步。
虽然不是跨越式的,但好歹是往前走了一步,是好事儿。
04
前两年,孩子大了,公公婆婆管不了,不得已,女人辞职回老家照顾孩子去了。
一家三口分居两地,女人和孩子在老家,男人继续在外打工。
女人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在县城找了个工作,2000块钱一个月。
同样的上班时间,在广州的话,工资至少是翻倍的,她心里很憋屈。可孩子需要人照顾,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她说,等她家孩子高中毕业,去上大学了,她就再出去打工。
靠这个信念支撑着,她才有上班的动力。
不上班也不行,很无聊,接送完孩子,要么天天去跟人家打麻将,她不想每天都在麻将桌上度过。
要么刷手机,看多了,她自己也觉得没意思。
上个班,每个月至少有点儿钱,她跟孩子的生活费是够了的。
这就是普通打工人回老家的一个非常尴尬的地方,老家有归属感,根在那儿,有亲戚朋友。
05
可在生存问题上,很难在心理上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就像一个人,他已经见过繁华的世界,再让他去过市井生活,着实有点儿难为人,有点儿难以适应。
买房不仅仅是房子本身的价值,还是在给自己安个家,更是对未来人生的一种期许。
你未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生活在什么样的城市,对自己有什么期待和希冀,都包含在房子这件外衣下。
心定下来,才能走向更远的方向。
就像握在手上的风筝线,风筝飞得再高,再远,它都不怕。
因为它知道,也笃定,线的另一头,永远在那儿等着它,那是属于它的归宿。
------全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