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沉默的荣耀》播出之后,在推进台湾统一大业的进程中,又一攻心策略落地。
10月24日,官方正式决定将10月25日定为台湾光复纪念日,然而在台湾光复80周年这一历史性时刻,岛内政治人物的态度却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分化:民进党当局领导人赖清德不仅未举办任何官方纪念活动,反而赴金门发表挑衅言论。
国民党籍台中市长卢秀燕也选择沉默,未在台中市安排任何纪念活动,引发蓝营内部强烈反弹;唯有新当选的国民党主席郑丽文挺身而出,发声痛批。
![]()
从殖民苦难到光复时刻
台湾被日本侵占的历史,远比大陆全面抗战的历程更为漫长,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以清朝战败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从这一刻起,台湾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日本的文化与制度烙印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
即便身处殖民统治之下,台湾同胞的反抗从未停歇,他们以各种方式坚守民族根脉:偷偷保护祖宗牌位不让其被日化改造,在家庭中坚持使用汉语、传承汉俗,在私塾里秘密教授中华典籍。
从丘逢甲组织义军抗击日军,到刘永福驻守台南抵御侵略,再到林少猫等志士的持续抗争,无数台湾儿女用热血证明“华夏之魂从未熄灭”。
![]()
台湾的光复,是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1943年的《开罗宣言》明确提出,日本必须将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了这一立场,为台湾回归奠定了坚实的国际法基础。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但台湾的受降仪式直到10月25日才在台北市中山堂举行,当中国战区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宣布“台湾光复”的那一刻,标志着台湾正式结束殖民统治,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为铭记这一历史时刻,1946年当时的台湾省便将10月25日定为“台湾光复节”,并列为法定假日,1949年后,这一节日更成为凝聚人心的重要载体,纪念活动规模盛大,大阅兵、纪念大会等仪式每年如期举行,提醒民众不忘光复来之不易。
![]()
刻意淡化
今年的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本应是回望历史、凝聚共识的重要节点,但岛内的纪念氛围却异常冷淡,这与民进党当局长期淡化、篡改历史的行径密不可分。
蔡英文执政时期,民进党凭借立法机构多数席位,直接将“台湾光复节”从法定假日中剔除,仅保留其“纪念日”身份,而赖清德对光复节的弱化更是有迹可循,甚至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图。
今年8月15日,即日本投降80周年当天,赖清德在脸书发文谈及二战教训,通篇未提“抗战胜利”“对日作战”等关键表述,反而采用日本语境中的“终战纪念日”一词。要知道,当年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正是为了回避“战败”事实,将投降粉饰为“终止战争”。
![]()
赖清德的用词选择引发强烈反弹,国民党组织发展会主委许宇甄在记者会上直言,日本前首相石破茂都已承认战败、反省军国主义,赖清德却刻意使用战败国的语汇,堪称“主子已承认失败,而奴才还在下跪”。许宇甄强调,《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对台湾归属中国的界定具有不容置疑的法理性,这种扭曲历史的行为是对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背叛。
在光复节当天,赖清德的一系列操作更显挑衅,他不仅未安排任何官方纪念活动,还在此前发布禁令,要求台湾地区所有公职人员、学校教职人员及相关团体不得参加大陆主导的光复节纪念活动。即便如此,台湾劳动党主席吴荣元等多位代表性人士仍毅然前往大陆出席纪念大会,吴荣元还在会上发言,表达对历史真相的坚守。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光复节当天,赖清德专程抵达金门,以所谓“纪念金门战役”为名,宣称“不能让外部势力改变台澎金马的未来”。
![]()
台湾东吴大学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张元祥直言,赖清德选择性处理历史、粗暴切割民族记忆,背后的政治动机昭然若揭,这种不尊重历史的行为让绝大多数台湾民众无法接受。
郑丽文的强硬反击
对待光复节的态度上,国民党内部也出现了明显分歧,作为已主政台中市7年的国民党资深人士,卢秀燕选择了沉默以对,未在台中市安排任何政府层面的纪念活动。
而与卢秀燕的沉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当选的国民党主席郑丽文展现出强硬立场,10月25日当天,郑丽文发表长篇声明,从历史脉络出发系统反击错误言论。她列举1895年后丘逢甲、刘永福、李友邦等抗日志士的事迹,强调台湾的抗日斗争始终是中华民族抗战的一部分,台湾光复更是千万生灵浴血奋战的结果。
![]()
郑丽文明确指出,《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件早已确立台湾回归中国的法理基础,民进党的“台湾地位未定论”是荒谬的谎言与背叛,她同时批评卢秀燕的妥协态度,认为这种模糊立场消解了蓝营坚守历史真相的核心主张。
事实上,国民党曾试图以光复节为切入口唤醒民众记忆,今年5月,在国民党主导下,台湾地区立法机构通过决议,恢复“台湾光复节”的法定假日地位,明确10月25日全台放假一天。这一举措正是为了纠正民进党对历史的篡改,让年轻一代铭记台湾回归祖国的历史事实。
回顾历史可见,国民党对光复节的态度也曾经历变化。李登辉执政时期,推行“本土化”政策,开始逐步弱化光复节中的“中国元素”;陈水扁执政后,直接废除其法定假日身份,将纪念活动交由民间组织;马英九时期虽恢复部分纪念活动,但受制于民进党阻碍,未能恢复其法定假日地位;直到今年,国民党才在立法机构推动相关决议,试图挽回历史记忆的流失。
![]()
无法被抹去的历史印记
与岛内部分政治人物的投机态度不同,台湾民间对光复历史的坚守从未动摇。台北市中山堂内的“光复厅”,正是1945年受降仪式的举办地,厅内的历史照片与文物无声诉说着当年的庄严时刻。中山堂广场上的“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碑”,每年都有民众自发前往献花致敬。
家喻户晓的《光复节歌》更是承载着集体记忆,“我们是东海的骄子,我们是中华的遗民……扫除了百年的耻辱,恢复了祖国的光荣”,歌词中的民族认同历经岁月洗礼依然清晰。这些实体见证与文化符号,成为历史最有力的注脚,让任何否认光复节存在的行为“如同睁眼说瞎话”。
10月25日,大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高规格纪念大会,统战部部长李干杰主持会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出席并讲话,明确强调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的意义,重申祖国统一大业势不可挡。这场大会与岛内部分政治人物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也让更多人看清:历史真相不会因刻意淡化而消失,民族认同不会因政治操弄而割裂。
![]()
结语
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的冷热反差,折射出岛内政治生态的复杂与历史认知的撕裂。赖清德的刻意淡化与金门挑衅,本质上是对历史的背叛;卢秀燕的沉默妥协,暴露了部分政治人物的投机心态;而郑丽文的发声与民间的坚守,则彰显了守护历史真相的力量。
从《马关条约》的屈辱到光复时刻的荣光,从殖民统治的苦难到两岸同胞的抗争,台湾的历史始终与祖国紧密相连。正如郑丽文所言,台湾光复是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成果,这一事实有国际文件佐证,有历史遗迹见证,更有两岸民众的集体记忆支撑。任何试图篡改历史、割裂民族的行径,终究会被时代所唾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