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人们争相入住的高楼大厦,如今却可能成为棘手的城市难题。
想象一下,几十年后,你所在城市的高楼大厦突然变成了“废墟”,不仅外观破旧,甚至根基松动,维修费用成了天文数字,整个城市面临“无解”的困境。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许多欧美国家已经经历的现实。
![]()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一座座住宅和商业写字楼拔地而起,人们纷纷争抢购买,以住高楼为傲。任何东西都有“保质期”,按照一般住宅的土地使用年限来看,只有70年的使用时间,而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50年,保温材料等通常只在25年内有效。
01 法律保障:自动续期,费用待定
对于70年产权到期后的处理,《民法典》带来了定心丸。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五十九条,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将自动续期。
![]()
这意味着,购房者无需过分担忧房屋产权到期后的归属问题。续期费用的缴纳或减免,将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这里需要厘清一个关键概念:房屋所有权是永久的,70年产权指的是土地使用权。在房屋产权到期后,土地使用权将根据法律规定进行续期,而房屋所有权将一直属于业主。
02 现实挑战:高楼老化的困境
法律上的保障解决了土地续期问题,但物理上的建筑老化却是另一大挑战。
任何建筑都有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住宅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而墙壁保温层的有效期更短,通常在25年左右。超过使用期限后需进行翻修。
![]()
当高楼逐渐老化,各种安全隐患也随之浮现:
房屋可能出现倾斜现象或结构柱等地方出现明显裂缝。
电梯设备每天往返于各层楼之间,如果老化,极有可能把乘客困在某一层出不去。
年久的小区对燃气管理的检查不免会有松懈,如果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处于高楼的人们会很难逃生。
湖南泸溪县一栋建于1995年的砖混结构住宅楼,早在2021年就被鉴定为危房,却因种种原因迟迟未能整改。这仅是全国众多老旧高楼的一个缩影。
03 欧美教训:从“未来都市”到“混凝土垃圾”
欧美国家已经经历了高楼从兴起到衰落的整个过程,给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
英国近几十年来大肆拆除高楼是源于几十年前疯狂建设高楼所带来的影响。那时的英国到处高楼林立,仿佛一个未来都市。
可几十年后过去了,这些高楼迅速老化,安全性与实用性已经远不如当初,还占据着大量的土地,成为了城市混凝土垃圾。
![]()
于是,英国政府打算“不破不立”,一时之间,英国的高楼的爆破声充满了天际,一个发达国家的高楼时代就此落幕。
美国则走了另一条路。虽然他们没有像英国那样对高楼大肆进行爆破,但是他们早已经过了富人住进高楼大厦的时代。
如今的美国,许多供人居住的高楼早已是破败不堪,稍微有些钱的美国人早已搬离了高楼,住进了郊区的别墅。
而这些老化的高层住宅由于种种限制,住宿体验感极差,治安非常乱,各种形形色色的人都会住进来,治安事件屡见不鲜,成了名副其实的“贫民窟”。
04 解决方案:修复、改造与重建
面对高楼老化问题,根据国内目前的实践和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加固与更新改造
这种方法适用于结构较为完好的高层建筑,通过加固和修缮来延长高楼的寿命。
例如一些受到历史保护的建筑,上海的和平饭店和上海大厦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了,它们正是通过这种保护措施沿用至今。
![]()
升级与改造
对于一些品质良好的高层建筑,会通过变更外部造型和内部的空间结构来适应市场的需求。
例如,部分写字楼会改造成公寓或酒店,减少了楼房高强度的工作,可以延长其寿命并满足市场需求。
拆除重建
除非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建筑物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或者周围的环境变化非常大,不再需要这些楼房的时候,可能会进行爆破拆除或重建。
现在的拆除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一般情况下不会威胁到其他地方居民的人身安全,除爆破外还有逐层拆除等方法。
福州最近出台的新规更是为危房改造提供了新思路。《福州市国有土地上零星危险住房自主更新改造实施办法》规定,多产权的零星危险住房拆除重建时可增加不超过原产权建筑面积20%的建筑面积。
![]()
这种激励措施有助于推动业主自主进行危房改造。
05 中国路径:能否避免欧美覆辙?
欧美国家的高楼之所以会成为城市垃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处理不得当以及国情等原因造成。那么,中国是否会重走欧美高楼的老路呢?
有几点关键因素使中国可能走出不同的路径:
中国的人口密度较大,且大多数人集中在东南沿海,如果不建设高楼很难把这部分人安顿下来,高楼的建设其实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不是单纯地追求浮华。
中国的高层住宅历史相对较短,目前还没有面临着高楼变成城市混凝土垃圾这样的困局,这意味着有充分的时间来思考,并采取应对措施。
中国的治安相对较好,不会出现像欧美那样的治安混乱、无人管理的情况。
![]()
未来的国家政策将会向高层住宅倾斜,为其发展及广大购房者提供支持和保障,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进步。
许多大厦的技术创新带来了能源回收率的提高,能够有效延长高楼的使用寿命。
走在上海外滩,历史悠久的大厦如和平饭店和上海大厦依然屹立,它们正是通过持续的加固和修缮措施沿用至今。这些建筑的存在,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了处理老旧高楼的信心。
技术的进步为未来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高楼老化带来的困难。未来的高楼或许会配备先进的结构监控监测系统,能源管理系统,以及完善的紧急响应计划。
面对70年产权到期的问题,我们需要的不是恐慌,而是理性的规划和积极的行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