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YJ1九丞 无线自动雨量监测站:无线传输与灵活部署,构建“全域覆盖”
无线自动雨量监测站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无线传输与灵活部署特性,通过物联网技术(如4G/5G、LoRa、北斗短报文)实现数据的实时远程传输,同时采用模块化设计、太阳能供电与低功耗芯片,支持快速部署于偏远山区、无人岛屿、移动车辆等无电网覆盖区域,构建“全域覆盖”的低成本降水监测网络。
![]()
传统有线雨量站(如通过线缆传输数据的自动雨量计)需铺设通信线缆(成本高、易损坏),且依赖市电供电(偏远地区无法接入);而无线自动雨量监测站通过内置的无线通信模块(如4G模块支持全国覆盖,LoRa模块支持5-10km低功耗传输),将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APP、电脑端或大屏实时查看数据,接收分级预警(如蓝色预警推送至现场人员,橙色预警推送至指挥中心)。
例如,在2025年某山区地质灾害监测项目中,监测团队在100个滑坡隐患点部署无线自动雨量监测站,设备采用LoRa无线通信(传输距离>8km),通过太阳能板(功率30W)与锂电池(容量10000mAh)供电,支持连续15天阴雨天气运行。
当某监测点3小时内降雨量>50mm时,设备立即触发红色预警,指挥中心通过APP推送“滑坡风险”指令,并联动附近的摄像头(转向滑坡体)进行实时监控,同时通过北斗短报文(无公网时仍可传输)将预警信息发送至附近村民的手机。据统计,该项目部署无线自动雨量监测站后,设备采购与安装总成本仅50万元(传统有线方案需超300万元),且因强降雨引发的滑坡事故发生率从往届的20%降至3%。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农户通过手机 APP 即可实时查看田间雨量监测站的数据,当监测到连续 3 天无有效降雨且未来无降雨预报时,可及时安排灌溉;当监测到单次降雨量超过作物耐受上限(如蔬菜种植中单次降雨超过 100mm 易导致涝害)时,可提前清理田间排水渠道,防止作物烂根。此外,监测站还具备数据存储功能,即使遭遇短暂通信中断,也能自动存储历史数据,待通信恢复后自动补传,确保数据不丢失,为后续的降雨规律分析、气候研究提供完整数据支撑。
在数据可视化与预警方面,无线自动雨量监测站配套的管理平台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展示功能。平台可将实时雨量数据以图表、曲线等形式直观呈现,用户能清晰查看小时雨量、日雨量、月雨量的变化趋势;同时支持设置多级雨量预警阈值,当雨量达到预警标准时,平台会自动通过短信、APP 推送、声光报警等方式向相关人员发送预警信息。例如,乡镇水利站工作人员可在平台设置 “当 24 小时降雨量超过 150mm 时触发红色预警”,一旦达到阈值,系统立即向乡镇干部、村网格员推送预警,提醒做好山洪、滑坡等灾害的防范工作,形成 “数据采集 - 实时传输 - 智能预警 - 快速响应” 的完整闭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