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期间,华阳路街道不断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切实增强群众和企业的法治获得感,全方位构筑华阳竞争新优势。
![]()
创新的动力从何而来?源于法治为民的美好初衷。5年里,在华阳路街道,这个“凝聚力工程”发源地,实现了普法供给与群众需求之间的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扎根基层一线、听取基层声音,方能汲取接地气、实用的治理智慧。华阳路街道紧紧依托基层党建引领,持续关注社情民意和解纷纾困,坚持调解为先,推动信访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联动,形式多元、分层递进的矛盾调处化解机制,努力把问题和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华阳路街道深谙其道,更是付诸实践。
自“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发展以来,企业的法治需求日益增加,华阳路街道下好优化营商环境“先手棋”,积极发挥先行探路、先行引领、先行示范的“三个先行”作用,不断提升涉企公共法律服务效能,持续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优质、便利的法治环境。
“全周期”法治护航,激活企业发展新动能,让经营主体可感可触。升级“上海硅巷”科创街区检察工作站服务效能是其中的重要一步,将检察工作站作为法治服务需求观察“前哨站”,提升企业涉检诉求响应能级,加强涉企法律程序“一次性”引导;联合长宁公安分局成立“上海硅巷”蓝鲸护企工作站,通过警企座谈的形式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积极营造质量更高、温度更暖、保障更强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联动华东政法大学成立“上海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基地长宁分中心”,为街区科创企业提供金融助企、法律保障服务,形成法治建设与企业发展双向赋能格局;发布“上海硅巷”专项服务包,联合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为“上海硅巷”科创企业提供常年商事法律服务,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一站式、高质量专业服务......
![]()
《无界硅巷 精准滴灌,让科创扎根都市》获首届中国(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创新实践案例,《“党建+法治”,多元擘画上海硅巷科创街区营商环境新图景》获评2024年度上海市司法所法治赋能基层治理示范项目……一个个法治护航举措实实在在,一枚枚法治硕果来之不易。“八五”普法期间,华阳路街道搭建起了政企沟通的“连心桥”、绘制了护企安商“同心圆”,更是跑出了惠民利企“加速度”。
为了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加强沟通交流,在设立“上海硅巷”华阳法治观察联络点后,华阳路街道聚焦高校院所、科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人才的法治需求,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华阳路街道的一篇法治观察建议书还曾获评2024年度长宁区“十佳基层法治观察建议”。
法治营商之风吹进了“上海硅巷”科创街区,也覆盖了华阳路街道全域。街道秉持“一站式”的服务理念,不断深化“金融+法律”服务模式,持续推动学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叠加”、创新创意创业创投“四创融合”的发展道路,擦亮“交给华阳,一切妥当”营商环境品牌,以法治“新温度”培育营商“暖环境”。
![]()
以民主协商法治型社区建设为抓手,展现居民自治和社区共治新面貌。“八五”普法期间,华一居民区形成了“六民”工作法,实现“三建三有”工作成效;华三居民区运用“三心”工作法开展社区治理,让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华院居民区坚持“五民”工作法,运用基层民主协商“三段六步法”引导居民广泛参事议事;长一居民区引入“小板凳”工作法,通过“现场办公”让治理对象变为治理力量,进一步激发街区多元主体的主人翁意识。
凝聚各方力量、创新宣传形式、推进普法融合,“八五”普法期间,华阳路街道实现了从注重学法到注重用法的转变,深化法治品牌化、信息化建设,全力推动普法工作走深走实。

图片来源于华阳路街道
撰稿:闫 漫
编辑:程 前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