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我来自苏北农村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始终在向着美好生活努力奋斗。这期间,他们将勤俭持家、崇德向善的家风融入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对我影响深远。
听母亲讲,她第一次在介绍人的陪同下踏入父亲家门时,天空正飘着绵绵细雨,父亲家厨房的一面土墙在雨水侵蚀下,竟不堪重负地在她面前缓缓塌了下来。这戏剧性的一幕并没有动摇母亲的心意。父亲十多岁时被祖父送去一户木匠家学习手艺,因为手脚麻利且头脑灵活,仅两年便学成出师。随即父亲带着我四叔南下常州打工贴补家用,那个年代手艺人都是被尊重的,主家每天会给一包烟,他们自己舍不得抽,便打了个木箱子,把烟都攒着,待箱子满了便给我祖父寄回去。母亲正是看中了父亲勤劳、孝顺的品格,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他。
祖父东拼西凑借了些钱,为父母重新盖了一间瓦房,父母刚结婚便背上了外债。他们并没有被生活的困难吓到,而是精打细算规划家庭开支,过着节俭的生活。但节流开源,光靠节俭远远不够,还需要开辟新的收入来源。农闲时他们选择外出打工,农忙时节则赶回来做农活;他们敢干敢闯,听说大棚种植能增加收益,便搭起了村里的第一个大棚,种出反季节的黄瓜、番茄等蔬菜。日子虽然过得紧巴,但一家人相互扶持,不离不弃。
即使在那段艰苦的岁月,父母也深信“知识改变命运”。家中的一个书柜里面摆满了各种书籍,既有人物传记,也有关于蔬菜种植、家禽养殖技术的专业书。在我上学后,为了让我安心学习,即使生活的压力沉重,母亲也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机会,甘愿守着家里的几亩地伴我成长。她白天在地里干农活,晚上还会接被服厂缝被子的活来做。
父亲则背着行囊独自到上海打拼,后来进入一家装饰装修公司工作,凭借着踏实肯干的作风,得到了领导的赏识,被调往沈阳开拓新市场。来到沈阳后,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困难,他没有退缩,依然努力工作。他精湛的手艺得到了公司和客户的信任,勤劳、真诚的态度则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渐渐地,父亲在沈阳站稳了脚跟,并在朋友的帮衬下,在异乡开创了事业新局。
如今,我家早已过上了小康生活,但回首过去,我们的小家与千千万万普通家庭一般,没有纲举目张的传世家训,但祖辈的生活智慧却在家庭的言传身教中代代相传。长辈们以勤俭持家、艰苦奋斗、待人以诚的躬身实践教会了下一代责任担当和与人为善。
家风是家庭的灵魂,奋斗是生活的底色。每一个普通家庭的坚守与努力,都是对家风最好的诠释,当无数普通家庭的良好家风汇聚在一起,便能形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东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