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家业”这个词,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钱、房子、公司、地契,但在真正懂得传承的人眼里,家业从来不只是财产,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历经风雨、仍不改初心的执念。而《家业》这部即将在2026年上线的古装传奇剧,正是把“家业”拍成了“信念”的代名词。
![]()
这部剧可不是一般的古装戏,而是第一部以“徽墨非遗文化”为主线的影视作品。导演惠楷栋的名字就足够让人放心——他是《延禧攻略》的幕后功臣,对历史细节和人物情绪的把控极其精准。而这次,他把镜头从宫廷移向徽州,把那些尘封在墨香中的工艺、家族、信义、传承,拍成一场关于匠心与命运的较量。
剧中有杨紫、有韩东君,光看这阵容就知道稳了。杨紫的演技大家都懂,从《香蜜沉沉烬如霜》到《承欢记》,她早就脱离了“童星”标签。她能演天真,也能演坚韧,能哭能笑还不油。而韩东君呢,《无心法师》里的冷面无心,《长河落日》里的热血青年,角色跨度大,爆发力强。两人这次搭档,注定是一场火花四溅的“墨香之战”。
![]()
故事背景放在明朝中期的徽州,那时的徽墨已是贡品,象征身份与荣耀。李家世代制墨,是百年老号,骆家紧随其后,竞争激烈。可就在一场“贡墨案”之后,两大家族一夜间从巅峰坠落。李家的墨坊被查封,骆家也被牵连卷入朝堂斗争。几百年的“家业”说散就散,从辉煌变成废墟,真是应了那句“富不过三代”。
![]()
偏偏在这乱局之中,站出来的不是家中男丁,而是一个女人——李家最小的女儿李祯(杨紫饰)。她看着祖辈留下的墨模、墨锭、古方被尘封在仓里,心里像堵了一团火。按家规,墨道只传男不传女,可她偏不信这个邪。她拜了老匠人李金水为师,从炼烟、捣墨、描金一点点学起,日夜不歇。她不是天赋异禀的天才,只是那种越打压越要出头的倔种。
![]()
剧中最精彩的三场“斗墨大会”,李祯靠着自己研制的新配方,一次次从众人质疑中脱颖而出。那种场面就像现在的创业大赛——别人靠关系,她靠实力。有人嘲讽她“女人懂什么墨道”,她淡淡一句:“墨道不分男女,唯心纯者胜。”这一刻,观众几乎能听到掌声。她不只是为了救家,更是为了证明:传承不靠性别,靠担当。
![]()
而另一边,骆家的二公子骆文谦(韩东君饰)也在为家业东山再起。他聪明、有野心,却也骄傲,尤其是面对李祯时,两人针尖对麦芒。一个认为“家业要靠策略”,一个坚持“家业要靠匠心”,两人争得不可开交。可命运偏偏喜欢玩笑。随着徽州墨业被第三势力田家暗中操控,他们不得不联手——一个出手,一个出脑,临时组建了“制墨最强联盟”。
![]()
田家这个角色就像是资本的化身。它想吞并整个徽墨产业,用机器取代手工,用利益掩埋传统。导演在这里的处理很高明,他让田家的崛起与海禁开放相呼应——外国的墨品涌入,徽墨危机四伏。那一刻,观众才意识到,《家业》讲的不只是两家斗法,而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对撞。
李祯和骆文谦选择了最笨、也最正确的路——守住手艺、守住初心。他们走遍徽州,重新召集散落各地的老匠人,把炼烟、捣墨、描金、调胶这些几乎失传的技艺重新融合。那一段戏拍得极美:黑墨在炉火中翻滚,烟气袅袅中,匠人们的手像在雕刻信仰。最终,他们打造出新的徽墨——光泽如玉、香气如兰,赢得“天下第一墨”的称号。
![]()
但《家业》不只是制墨的胜利,更是文化的复兴。它在提醒人们:真正的“家业”,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信念与坚守。李祯用一生打破了“墨道不传女”的禁锢,骆文谦用行动证明了传统也能与时代并行。两人从敌到友,从较劲到携手,那不是爱情戏的套路,而是精神的共鸣。
剧末,李祯与骆文谦携手站在新开的墨坊门口,望着晨雾中的徽山。她说:“墨有香火,人有传承。”这句台词一出,像是一记重锤敲在人心上。那一刻,“家业”两个字有了新的意义——它不是家族的延续,而是文明的延续。
![]()
《家业》这部剧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剧情多曲折,而在于它把“非遗文化”拍出了温度。导演没有用说教去解释什么是传承,而是让一个女孩的成长、一门手艺的坚守,告诉观众:真正的传承,是一代又一代人把“我能不能”,变成“我必须”。
在娱乐工业化的今天,《家业》像一支墨笔,静静写下属于中国的文化答卷。它让人重新相信,哪怕时代再喧嚣,真正的家业,永远不是留在账本上的那一行数字,而是留在人心里的那一缕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