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和一些老板们聊天:“咖啡卷到5块多,奶茶拼到买一送一,我家店的利润薄得像纸”“母婴店开了3年,客户越来越少,到底该咋转型?”
其实不是你没本事,是赚钱的逻辑早变了。
![]()
刘润在2025年度演讲里,把这个“变天”的核心讲透了——现在最赚的生意,不在货架上,在人的心里。
今天这篇,把他的“情绪赚钱法”拆成你能直接用的干货,不管开小店还是做品牌,都能找到破局方向。
咖啡卷到5.9元一杯,Labubu盲盒抢破头;9.9元3双的袜子货比三家,演唱会门票花掉半个月工资。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人花钱越来越“分裂”?
有人说这是消费降级,有人说是升级,但刘润在2025年度演讲《进化的力量》里,给出了一个更扎心的视角:这不是升级或降级,是“生存需求”和“情绪需求”的彻底分家——人们把钱分成两半,一半用来“活着”,斤斤计较;一半用来“开心”,绝不手软。
当餐饮门店平均寿命缩到15个月,母婴客户7年腰斩,“生态位干旱化”成了所有老板的噩梦。但总有品牌逆势增长:烤匠靠花椒冰淇淋年销2亿,AirBuggy从婴儿车转型宠物车卖爆2999元高价。
秘密就藏在刘润那句话里:“最赚的生意,藏在情绪里”——你看不见的情绪,才是2025年最硬的“硬通货”。
刘润老师2025年度演讲总结:
![]()
![]()
![]()
第一章、商业困局:不是你不努力,是“生态位”旱了
当水草不再丰美,停在原地不是坚守,而是一种错付。刘润在演讲中戳破了残酷现实:很多企业没做错什么,只是雨季结束了。
餐饮行业,商务宴请和团建订单少了24.2%,人均消费降了7.7%,刚开的店还没熬过一年就关门;母婴行业更揪心,新生儿数量7年腰斩,从奶粉到早教,整条产业链都在抢越来越少的客户。更关键的是消费逻辑变了。
刘润将其定义为“价值重排”:“消费者心中的‘什么更值得买’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升级或降级,而是同一人呈现“该省省,该花花,骑着自行车去酒吧”的分裂状态——为生存锱铢必较,为热爱一掷千金。
这背后,是人们用精打细算维持生存底线,用“心价比”消费抵御失控感。生态位干旱时,浇水救不了庄稼,得带着种子找新土壤。
第二章、情绪变现:从“卖产品”到“当解药”的底层逻辑
商业不仅是满足需求,更是疗愈人心。
刘润提出,价值大迁徙的核心是从“卖功能”到“卖情绪”。
产品只是载体,能击中情绪痛点的才是好生意。
他在调研中发现,烤匠把花椒冰淇淋做成“年轻人解压阀”,吃辣后的冰爽反差成了社交货币;东阿阿胶推出“职场续命软糖”,用“补气血”的卖点对接熬夜人的焦虑,销量逆势上涨。
情绪价值不是玄学,刘润的调研给出了可复制的关键:停止“爹味说教”,开始“人性共鸣”。母婴私域不说“奶粉易冲泡”,而说“我知道你半夜喂奶想哭,这罐10秒冲好,我当年也边哭边泡过”。
饮料文案不写“解渴”,换成“夏天这条命,一半是它给的”,瞬间拉近和用户的距离。
这正是抓住了人们“夺回掌控感,共鸣软反抗,创造小满足”的心理需求。消费者买的不是产品,是“被理解”的感觉,是“能开心”的理由。
第三章、内卷破局:品类迁徙,把旧能力嫁接到新需求上
与其内卷,不如开启一场‘大迁徙’。
面对内卷,刘润的答案是“别被品类困住”。床不只是用来睡的,餐桌不只是用来吃饭的,用户的抱怨里藏着新需求。
AirBuggy就是典型,它没在萎缩的母婴市场死磕,而是践行了“从爱上自己的产品,到爱上用户的需求”的理念,把“为无法言说的爱做产品”的能力迁移,从婴儿车转向宠物车,2999元的豪华款照样卖爆。
刘润明确给出了品类迁徙的三步行动清单:
1.停下笔:放弃在旧卷子上追求满分的执念,跳出路径依赖。
2.换卷子:放下“我有什么,就卖什么”的推销员思维,换成“你要什么,我就造什么”的设计师思维,比如从“卖沙发”转向解决“小户型收纳难”。
3.答新题:用原有核心能力解决新问题,比如味之素从“卖味精”到“研究氨基酸”,把技术用到半导体领域。
内卷是在同一口锅里抢饭,迁徙是自己造新锅,锅里的饭还更香。
第四章、能力复用:产品会过时,扎根能力才能长青
能力是‘根’,产品是‘花’。
刘润强调,模式大迁徙要从“依赖产品”到“扎根能力”。
行业会消失,但核心能力可以穿越周期。
他举了味之素的例子,它的核心不是“生产味精”,而是“研究氨基酸”,后来把这项技术用到半导体绝缘膜上,开辟了全新赛道;柯达倒下不是因为胶卷不行,而是没把“胶原蛋白技术”迁移到化妆品等新领域。
小企业也能套用这个逻辑。刘润指出,“真正的迁徙,不是追逐风口,而是锻造翅膀”。
开服装店的别只盯“卖衣服”,把“搭配审美”的能力做成社群穿搭指导,变现更稳定;做蛋糕的不止卖生日蛋糕,用“场景设计”能力承接公司下午茶、朋友小聚等需求,客户群瞬间扩大。
别问“我能卖什么”,要问“我有什么能力”,能力不变,赛道可换。
第五章、新增长极:出海和银发市场的情绪打法
左边是3亿银发人的购物车,右边是全球市场的新需求,这是2025年的两大金矿。刘润在演讲中重点拆解了两个新战场,核心还是“抓情绪”。
出海:别带“故乡地图”,要懂本地人心“出海最重要的是什么?
出海最重要的是出去。”但刘润同时警示,“别拿着‘故乡的地图’,去导航全世界”。出海不是复制国内模式,而是避开“想当然”的坑。
海尔给肯尼亚做宽电压冰箱,因为当地电力不稳;雅迪给越南做防腐电动车,因为雨季潮湿。
他特别提醒,“别把不熟悉的规则,当成不重要的规则”,先查目标国3个本地习惯,适配需求才能站稳脚跟。
银发市场:按阶段喂“情绪饲料”“婴儿潮列车载着3亿人,驶向人生下半场”,刘润呼吁“不要只盯着年轻人的钱包,也要看看银发人的购物车”。
他把银发群体分为三类,对应不同情绪需求:
1:50-65岁“奋斗者”:要“被看见”,中老年短剧、大字体智能设备卖得火。
2:65-75岁“自由者”:要“陪伴感”,上门健身+口述史记录服务成新宠。
3:75岁以上“托付者”:要“尊严”,正如刘润所说,“尊严就是,当我们已经无法自理时,依然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不离床助浴仓、无接触护理工具需求激增。
不管出海还是盯银发,抓不住本地情绪,再好的产品也白搭。
第六章、智能时代:人机共生,AI干活人管情绪
AI不会让新手凭空起飞,但它能给高手插上翅膀。面对智能浪潮,刘润的判断是“人机共生”。
他提出“智能体”概念:“你只要提需求,AI就能自己‘做规划、调工具、给结果’”。
但他更强调,“人的价值在于‘定义问题’”——AI能执行,但不能共情;能解题,但不能发现值得解决的问题。
1688的AI帮商家找客户,但“客户要的是安全感”这种情绪洞察还得人来做;奶茶店用AI分析朋友圈,推荐“安神奶茶”给加班族,但递奶茶时的一句“辛苦了”才是复购关键。
刘润指出,未来商业的核心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有温度的信任;迸发源自热爱,而非效率的创造”。AI能提高效率,但暖人心的事,还得人来做。
第七章、小企业活法:共生和体验,不用单打独斗
最聪明的生长,是共生。
刘润分享了两个自然智慧,特别适合小企业。哨刺金合欢策略:共生共赢就像树给蚂蚁蜜汁,蚂蚁帮树赶虫子,小企业可以用“空资源”换“友军”。
酒店把大堂吧租给库迪咖啡,盘活空间还稳收租金;社区超市和快递点合作,快递代收带火客流,双方都赚钱。
刘润提醒,“你别只想拿走什么,更要想能留下什么”,利他才能长久。
织布鸟策略:给“样板间”别给承诺别光说产品好,要让用户直接体验。
装修公司用1:1投影房型图,让客户“走进”未来的家;餐饮老板试菜时请顾客现场提意见,比说一百句“好吃”都管用。
这正是用体验建立信任,用细节传递温度。
小企业不用什么都自己造,借船出海、借地生财,照样活得好。
2025搞钱,要做“暖人心”的生意人刘润在演讲结尾说:“进化,是人类最好的战略顾问”“愿你所有的‘坚持’,终将带你抵达你的马赛马拉”。
现在的商业寒冬,不是终点是筛选期,淘汰的是只懂卖产品的人,留下的是懂人心的人。
情绪经济不是大企业的专利:开早餐店的,加句“趁热吃,一天都有劲”;做服装的,吊牌印“穿这件,你今天真好看”;卖水果的,包装盒写“给家人带份甜,比啥都强”。
这些简单的细节,都是情绪价值的入口。
功能是标配,情绪是溢价,2025年最赚的生意,都藏在“人心”里。觉得有用?转发给正在愁生意的朋友,帮他点亮新思路。
冷眼看商业,洞见新世界。
以上,共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