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历史爱好者圈里,明宣宗朱瞻基有个响亮的名号——“太平天子”。他和父亲明仁宗开创的“仁宣之治”,那可是能跟汉朝著名的“文景之治”掰掰手腕的盛世模板。
这时候的大明朝,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
外头没强敌堵门: 北边闹腾的蒙古?早被他爷爷朱棣(永乐大帝)揍趴下了,一时半会儿缓不过劲儿来。
家里没百姓造反: 老百姓能吃饱穿暖,谁没事提着脑袋玩命?社会稳得很。
钱包在慢慢鼓起来: 经济就像春天的秧苗,不声不响地往上长,国库和老百姓的腰包都在变厚实。
这局面,皇帝和大臣们就轻松多了,不用天天玩命折腾(所谓“垂拱而治”),按部就班,这盛世的好光景自己就来了。对咱普通小老百姓来说,更是难得的安稳年头。不用整天提心吊胆担心打仗、闹灾或者活不下去,能踏踏实实种自己的地、做自己的工,当好社会这架大机器里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小日子有奔头。
为啥说朱瞻基这时代特别“香”?
它正好卡在王朝发展的“黄金舒适区”:
开局太苦?不存在! 不用像他太爷爷朱元璋开国那会儿,穷得皇帝都凑不齐同色的马,大臣坐牛车上朝,全国上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末世绝望?还早着呢!离明朝末年那种天灾人祸、遍地烽烟、让人喘不过气的绝望感还差着百八十年呢。
最关键的是,上升空间大! 土地还没被豪门大户占完,人口也没多到没饭吃,社会和经济都没“塞满”,机会还有的是。所以你看不到那种所谓的“盛世危机”——就是表面繁华似锦,底下却暗流涌动、随时要崩盘的危险。
历史老司机都懂,这种“舒适区”在大一统王朝里,就像“限量版福利期”:
汉朝有“文景之治”(文帝、景帝),唐朝有高宗和武则天那会儿,宋朝是真宗、仁宗年间(“仁宗盛治”听说过吧?),
明朝就是咱说的朱瞻基“宣德年间”。
能生在这时候的百姓,那真是撞大运了! 用老话说就是“老天爷赏饭吃”,纯靠投胎技术,可遇不可求。相比之下,王朝刚开张那会儿(像朱元璋时代)苦哈哈,快散架的时候(像明末崇祯朝)更是人间地狱,那才叫真苦日子!
好的,作为公文写作专家,我理解今日头条历史读者的喜好。这段讲王朝开国初期的“苦”,我来给你来个深度口语化改写,保准意思不变,但读起来更带劲,更接地气;
![]()
朱瞻基 剧照 来源网络
02
咱翻开历史课本,甭管哪个大一统王朝,刚开张那会儿,日子都过得紧巴巴、苦兮兮!为啥?打个比方:中原大地刚经历完群雄混战,被打得稀巴烂,穷得底儿掉! 开国皇帝和他那帮功臣,面对的就是这么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真叫是“白手起家”,得从零开始画蓝图!
仗是打完了,人确实少了很多,地是空出来了,朝廷和老百姓暂时不用为抢地打破头(人少地多)。但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穷啊!穷得那叫一个心酸!
汉高祖刘邦够牛吧? 刚当皇帝那会儿,想凑几匹颜色一样的马拉车充门面都办不到!丞相萧何、曹参上朝?坐的是牛车! 皇帝丞相都这光景,你想想普通老百姓家得穷成啥样?估计连牛车都坐不上!
唐太宗李世民,千古一帝吧? 他刚上位时也是到处打仗平乱。可老百姓的日子呢?实话实说,生活质量还不如隋炀帝刚上台那会儿呢! 隋朝那会儿还有点老本可以吃。
咱熟悉的明太祖朱元璋,开局更是地狱模式! 接手的是一个烂到不能再烂的摊子:老百姓刚经历战乱,人心惶惶没归属感;南边(张士诚、方国珍残余)、北边(北元)强敌环伺,随时想把他刚坐热的龙椅掀翻!老朱那真是“劳模皇帝”:北边打蒙古,西南平叛乱,制定各种国家制度,兴办教育,丈量土地搞人口普查……临老了还得为接班人操心,搞出个“蓝玉案”。硬生生从一个放牛娃、要饭的,被逼成了工作狂! 皇帝都累得脚不沾地,老百姓的日子能好过吗?想都别想!
所以王朝初年,全国上下就一个主旋律:省!省!省!
皇帝带头抠门,大臣跟着节俭。 吃穿用度?能凑合就凑合!钱袋子捂得紧紧的,一个铜板恨不得掰成两半花。为啥?一切为了攒家底! 国库要攒钱,老百姓家里更要攒粮攒钱。
只有等家家户户粮仓满了,手里有点闲钱了,社会才有余力搞大买卖,促进消费升级。 落到每个人头上,就是先得“吃饱穿暖”,然后才能追求“吃好穿美”。啥奢侈品、大宅院?那都是后话,是盛世才玩得起的。
这场景,像不像咱爷爷、太爷爷那辈人?
他们最大的“爱好”就是存钱、囤粮、腌咸菜、晒萝卜干……凡是能存能囤的,绝不放过。不是他们不想吃香的喝辣的、享受生活,实在是被穷怕了! 那时候环境艰难,今天不知明天事,不存点家底,真怕哪天西北风都喝不上!
开国这一代人,命里注定就是“拓荒牛”和“铺路石”。 他们拼死拼活就一个念想:让儿孙过上好日子! 可悲催的是,这“好日子”他们自己多半是看不到了,更享受不到。 他们的血汗,都流在了打地基上。
所以说啊,王朝初期,那是“牛人”(开国皇帝、功臣)大展拳脚、建功立业的黄金时代。但对咱普通小老百姓来说?绝对是苦熬的岁月,离“好日子”还远着呢!
![]()
李世明 来源网络
03
说到盛世,像唐朝“开元盛世”、北宋徽宗的“丰亨豫大”(富得流油,讲究排场),那光景听着就让人流口水!物质生活是真丰富啊! 从皇帝老儿到平头百姓,小日子都过得挺滋润,整个国家都洋溢着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豪横劲儿!国内过得好还不够,必须得万国来朝,四方宾服,那才叫真·盛世排面!
这盛世啊,就像过年放的大烟花,“嘭”一声窜到最高点,贼亮贼好看,可接下来呢?铁定是往下掉!
唐朝“开元”牛吧? 结果“安史之乱”一来,长安城瞬间从天堂变地狱!王公贵族跑得丢盔弃甲,老百姓更是被吓破胆,惶惶不可终日。盛世的繁华?直接被战火埋了!
北宋“丰亨豫大”富吧? 积累了一百六十年的家底,“靖康之变”直接给你掏空!百万人口的超级都市汴梁(开封),在金兵铁蹄下成了屠宰场!徽宗、钦宗俩皇帝更惨,被扒光衣服套上羊皮,像牲口一样牵着游街(“牵羊礼”)!金人用行动啪啪打脸:“瞅瞅,你们这些失败者!”
汉武大帝够雄才大略吧? 他老人家晚年,国家也穷得叮当响,人口直接腰斩(户口减半),老百姓照样苦哈哈。
明朝的盛世(大概英宗到武宗那会儿)?因为没咋开疆拓土,存在感有点弱。而且好景不长,到了嘉靖朝,老朱家这艘大船就开始明显漏水,朝着末路狂奔了!
所以啊,对咱普通老百姓来说,盛世真就完美无瑕?醒醒吧!滤镜该碎了!
盛世里藏着“杀人不见血的刀”:
1. 阶层彻底焊死,上升?做梦!
蛋糕是大了,可早被权贵、大地主们(士绅)瓜分完了! 他们抱团取暖,形成坚不可摧的利益集团,把持着所有好资源(官位、土地、财富)。
古代可没互联网、高科技创业这回事儿,平民想逆袭?门儿都没有! 权贵在云端享福,贫民在泥里打滚,中间隔着一道看不见但撞得头破血流的“天堑”!阶层固化?那是板上钉钉,代代相传!
2. 土地兼并:饭碗都被抢了!
有钱有势的疯狂圈地(土地兼并),很多农民连种地的资格都没了!饭碗直接砸碎! 整个社会变成一个“零和游戏”(存量搏杀),竞争惨烈到扭曲人性。
于是乎,“笑贫不笑娼”成了潜规则!炫富攀比、纸醉金迷的风气席卷全国。
男人们为了暴富,坑蒙拐骗啥招都敢用;女人们为了嫁入豪门,更是绞尽脑汁,机关算尽。全社会就认一个字:钱!
结果呢?
普通人想盖个房?难如登天!想娶个媳妇儿?彩礼能压死人!杜甫老爷子一千多年前就看得透透的,一句诗戳破盛世泡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豪门酒肉多到放臭,路边却有冻死的白骨!)
盛世,往往就是两极分化的加速器!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富的流油,穷的饿殍。这局面要是刹不住车,下一站是哪儿?还用问吗?铁定是乱世的火药桶啊!
![]()
北宋 上朝剧照 来源网络
04
为啥说王朝“上升期”(像明宣宗朱瞻基这会儿)对咱老百姓最友好?核心就俩字:希望! 而且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
咱拿明朝举个例子:
制度“新手大礼包”已激活! 劳模朱元璋早把国家机器的基础打得贼牢靠:“鱼鳞册”管土地、“黄册”管户口,税收稳稳当当进国库;“卫所兵”更牛,平时种地自给自足,打仗抄家伙就上,养百万大军,朝廷基本不用掏钱! 这套系统只要别瞎折腾,保大明江山百八十年稳得很。
刺头早清场,队伍效率高! 能威胁皇权的开国功臣?老朱早收拾干净了。剩下的是核心功臣后代加靖难功臣(朱棣的人),组成了铁杆“皇权护卫队”。地方官也被整顿得服服帖帖,办事贼麻利!
外患?祖宗早摆平了! 永乐大帝朱棣可不是吃素的,五次北伐把蒙古帝国锤成了游牧小部落,北边威胁基本解除!郑和舰队下西洋,大明威名远扬,万国来朝不是梦!修运河、编《永乐大典》… 大BOSS都被祖宗们刷完了! 轮到朱瞻基这辈,就剩点小毛贼捣乱,派点兵就能搞定。皇帝大臣们基本就是“按时打卡,佛系上班”,朱瞻基简直躺赢!
不光明朝,唐朝高宗李治、宋朝仁宗赵祯、清朝乾隆前期,也都是这“舒服模式”!
但对咱老百姓最香的,是这三点:
1. 增量红利吃到饱! 离建国不算远,土地还没被豪门圈完,人口也没爆棚,经济年年往上窜(就像打游戏经验条一直涨)!大家努努力,都能“上车分果子”,机会相对公平!
2. 开国“余威”镇场子! 朱元璋、朱棣这些狠人的“精神遗产”还在,当官的还不敢太放肆,踩红线的事得掂量掂量。社会风气也还行,勤俭节约是主流,那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奢靡风还没刮起来。
3. 军队能打有底气! 虽然开国猛将凋零了,但军队底子硬、战斗力还在。边境小摩擦?派支队伍过去就能摁住,老百姓不用提心吊胆。
结果就是:老百姓的小日子,真能感觉到在变好!
今天比昨天强,明天铁定比今天好!抬头看未来?一片光明! 种地都有劲了,锄头挥得呼呼带风!
整个社会都憋着一股劲儿,齐心协力奔“盛世”,坚信好日子还在后头!
虽然也感觉到往上爬的梯子有点挤了(阶层开始固化),偶尔也焦虑,但绝不绝望! 为啥?上升的窄门还能挤进去一大批人!实在不行?咱还能扛着锄头去开荒!新土地就是新希望!
这时候的大明朝,所有人都胸怀盛世梦,全民都觉得“还能更强”! 眼瞅着就要冲到盛世的巅峰了!
所以啊,这种“上升期”,妙就妙在“留有余地”:
盛世的好处(繁荣稳定)它摸到边了,
开国初期的苦逼(极度贫穷)它跳过去了,
还保留了点老祖宗创业时的拼劲儿和实在劲儿(质朴与刚健)。
总结:多一分则腻(盛世的危机),少一分则涩(开国的苦寒),不多不少,刚刚好!这才是普通人的“黄金年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