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养母去世我六年没踏回那个家,养父要钱盖房,我考虑再三做出决定

0
分享至

养母去世我六年没踏回那个家,养父要钱盖房,我考虑再三做出决定

文/清华讲述人:刘雪梅

我今年44岁,目前在一所小学当老师。

我现在的名字叫刘雪梅,其实我并不姓刘,我应该姓张,刘雪梅是养父母帮我取的名字。

时间回到40年前,我的亲生父母忧心忡忡,无心过日子,整日为连生了两个女儿,没有儿子而苦恼。

父母都是普普通通农村人,他们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儿子才能为家里延续香火,将来也能给他们养老送终。假如没有儿子就是断了根,在村里也会被人看不起。



当时,我的两个姐姐一个6岁,一个3岁,农村家庭本来就不富裕,家里已经有两个女儿,以父母当时能力,能把两个女儿养大,都很吃力。

想再捞个儿子,谈何容易,再说了,怎么知道再捞个老三就一定是儿子呢?万一又是个女儿怎么办?

这点事搅的父亲没心情出去打工,母亲没心情在家种地带娃。

这时,我的亲奶奶想出一个两全其美好办法。

我亲姑姑结婚8年一直没怀上孩子,姑姑婆家人想尽一切办法,带她去医院检查,她服过各种药也没用。

那个年代,女人要是不能生孩子,就会遭受婆家人白眼,包括姑父本人也开始嫌弃姑姑。

就这样,姑姑在丈夫面前唯唯诺诺,大气不敢出,在婆婆面前低声下气,看人脸色度日。

这种日子长达8年,姑姑忍气吞声熬过来了。

姑姑婚后和公婆、小叔子住在一起。家里5口人分了10多亩地,还有30多棵果树,这些农活全落在姑姑身上。

婆婆病病秧秧,一天到晚到处溜达,不去地里干活不洗衣服做饭,偶尔干点活,晚上念叨这疼那疼。

姑姑的公公在粮站上班,不过老人很善良,知道全家人都看不上姑姑,他上班前早早起来,去地里锄草、施肥。

傍晚下班,饭不吃也要去地里干一阵活,幸亏有他主持公道,姑姑受气少点。

现在想想,姑姑不能生这事,没有一个人想到带姑父去医院检查一下,终究是姑姑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就连奶奶以及所有人都对姑姑怀孕这事不抱希望。

于是,奶奶便跟父亲说:“我有个好主意,你们两口子琢磨琢磨,看看可行不。”

父母侧耳倾听,奶奶说:“桂英(姑姑)结婚8年没有孩子,在婆家日子过得苦,明儿你领着我去她家,找她公婆商量商量,你们要个老三,生的是儿子,咱认罚款留下来,要是女儿,就送给桂英养,孩子给亲姑咱放心,想孩子随时去看看,两全其美好事。你们两口子同意不?”

父母听后眼前一亮,认为这个办法可行,过几天,奶奶和父母去姑姑家串门。

别看姑姑的婆婆不干活,但嘴好着呢,见奶奶和我亲生父母来了,马上从柜子里拿出20元钱,让姑姑去买豆腐,买肉。

奶奶知道,姑姑家是婆婆说了算,趁姑姑去买菜,奶奶把想法说了,她婆婆当时没表态,说要和家人商量一下。

结果可想而知,所有人都同意。

一年后我出生了,奶奶一看又是个女孩,按之前约定,没等我断奶便被姑姑抱回家中领养。

从此以后,我喊姑姑为妈妈,喊姑父为爸爸,喊她婆婆为奶奶,喊她公公为爷爷。

我亲生父亲姓张,养父姓刘,于是养父给我取名叫刘雪梅。

来到新家,说实话,生活条件比我自己家好多了,爷爷是工人,每个月发工资,会给我买好吃的,买新衣服。

爷爷奶奶对我也很好,姑姑更不用说了,跟我亲上加亲。

唯有姑父不太喜欢我,也许知道我不是亲生的吧,也许是我不会来事,反正就是不讨姑父喜欢。

不过无所谓,一大家人都心疼我,惯着我,不差他一个人。总体来说,面子上说得过去。

记得小时候,爷爷下班回来,离家200米远,就一个劲儿摁自行车铃铛,我听到铃铛响,光脚丫从炕上蹦到地上,跑出去接爷爷。

爷爷从自行车上下来,把我抱起来放在自行车大梁上,再从布袋里像变戏法似的,一会儿掏出一把糖果,一会儿掏出几根江米条。

爷爷推着我,边走边吃边说话,到家我把江米条送给养母吃,爸爸见了说:“你光想着妈妈,怎么不想着爸爸,爸爸再去果园摘苹果,也不给你。”

奶奶瞥一眼爸爸责怪道:“那么大人跟孩子一样,爱吃零食,有空去浇菜。”

爸爸嘟嘟囔囔走了,我从兜里掏出一块糖果,剥下糖纸放在养母嘴里,又给奶奶剥一块。

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小就跟养父不近乎,跟叔叔都比养父亲。

其实养父对我说的过去,但对养母不好是真的,这或许就是我跟他生疏的根结所在。

养父这个人能说会道,但不爱劳动,经常挑养母毛病,还随奶奶爱串门子。

别看我没在亲生父母身边,但我的童年生活,比大多数小朋友幸福。

春天,我跟着奶奶追着柳梢放风筝,夏日的蝉鸣里藏着我追着蝴蝶奔跑的影子,秋天我跟着养父去摘苹果,冬天我穿着棉袄在院里堆雪人,那时的天好像永远蓝,我的童年满是无忧无虑。

转眼之间,我已经9岁了,爷爷给我买个新书包,新铅笔盒,母亲去集市上扯一块花布,带我去裁缝店做一身新衣服。

然后我跟着堂姐去上学,养父反复叮嘱堂姐,要看着我,别被人欺负了,放学要等我一起走,不能丢下我。下雨天要扯着我的手过河…

堂姐比我大两岁,当听到养父把照顾我重任交给她,她扬起脖子响亮地一一答应,嘴角藏不住笑意,活像是个小大人。

小学六年,每次考试我都拿奖状,奶奶家一面墙上贴满写有我名字的奖状。

爷爷可高兴了,经常对着奖状说:“宝贝孙女,只要你好好读书,不管花多少钱,爷爷都供你,哪怕我老了供不起你读大学,也要让你伯父和叔叔出钱供你。”

虽说爷爷每个月拿工资,但奶奶有病天天吃药,日子还要精打细算的过。

我体谅爷爷和母亲不易,刻苦读书,终于考上师范学校,毕业后留在小学教书。

当我终于挣钱了,可以回报爷爷和母亲时,爷爷已经老了,面对好吃好喝,没有啥食欲。

养母也是,整日穿梭于家里山上,累到骨瘦如柴,我心疼母亲,告诉她少干点活,以后我挣钱养她。

养母叹口气说:“我知道你是个孝顺的好孩子,但我能动弹,不能花你钱,你把钱攒起来,留着结婚后用在小家庭中,再说了,你还要管亲生父母,他们的日子不如我呢。”

早在我读初中时,就已经知道自己身世,是堂姐告诉我的。

当时我气亲生父母重男轻女,后来想想,养父母一家对我很好,且养母是我亲姑姑,说明亲生父母并非狠心,我也释怀了。

当养母提醒我要多攒钱,未来有四位双亲需要照顾时,从她善良的眼神中能看出来,她牵挂着我亲生父母。

学校在邻市,我上班住在宿舍里,由于刚开始工作,很多流程还不熟悉,遇到问题时难免手忙脚乱,只能一边向同事请教,一边慢慢摸索着适应。所以我几个月才回家一次。

工作三年,我谈恋爱了,养母知道后,催促我早点结婚,她想早点当外婆。

谁知就在我和男朋友商量定婚时,接到养父电话,告诉我养母走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正在上课,放下电话,我跑到走廊里掩面哭泣。

等我赶回家,院里来了很多人,我发疯似的扑过去摸着养母冰冷双手,歇斯底里质问养父,养母究竟得什么病离世。

养父支支吾吾说:“我没在家,奶奶发现的,她倒在厕所里,等我回来已经晚了。”

我脑补一下,养母每天去地里干活,干完活回家做饭,洗衣服,伺候一家老小吃饭,收拾卫生。

养父则溜溜达达,养母这病是累得,而且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累成这样。

只不过养母坚强,咬牙硬挺着,加上我们对她关心不够,才导致她毫无征兆猝死在外面。想到这些,我懊恼不已,但一切都晚了。

发丧养母,是爷爷出钱,当时我才20多岁,啥也不懂,我亲生父母来待了三天,帮着张罗养母后事。

后来我结婚住在隔壁城市,给养母烧满三周年,我再也没踏回那个家。

养母走了,家里没人做饭,伯父和叔叔轮流照顾爷爷、奶奶,我想爷爷奶奶,直接去伯父和叔叔家。

那个家只有养父自己。没了养母,养父整日借酒浇愁,地荒了,果树枯萎,老房子漏雨无人管,原来充满欢声笑语的小院,变得冷冷清清。

整整6年,我不愿意去老屋,偶尔在伯父家遇见养父,我会给他一些生活费,钱不够花,爷爷拿退休金贴补他。

后来爷爷奶奶先后去世,养父断了经济来源,我每个月固定给他2000元生活费。

前些年,他找我拿钱,说要把老房子翻新,我说:“多少钱能够,要是花太多钱没什么价值,不如在我们小区里买套小房子,您搬过来住,这样我方便照顾您。”

他说:“不了,我习惯住在老房子里,有邻居做伴说话,换个新地方谁都不认识。”

我打电话跟伯父说这件事,伯父说,别人给养父介绍后老伴,后老伴提出得翻新房子才肯过来住。

我这才恍然大悟,想想老房子是爷爷留下来的,养父母结婚时都没翻新,如今养父60多岁,应该没有精力盖房子。原来是为了后老伴。

我问伯父该怎么办。伯父说:“你自己考虑,老房子在爷爷奶奶名下,我和你叔叔不会去争老房子,房子翻不翻新都归你父亲所有,等你父亲不在了房子归你所有。”

我考虑再三,决定出这份钱,一方面,养父身边得有个人照顾。

再一个,等我退休后如果想过田园生活,老家房子是首选,毕竟我在那儿长大,院里的花、墙角的草,都刻着我童年的印记,回那儿安心。

就这样,我拿出8万元钱,由养父操办将老房子翻盖一新,房子上梁这天,我带着老公和孩子回家。

村里来了很多人贺喜,养父把收到的3万元份子钱,当做彩礼给后老伴。

如今,他和后老伴在一起生活,两个人种些花生和大豆,摆弄一片桃园,互相照顾,日子过得挺舒心。

都说养恩大于生恩,这话一点不假。从小到大的吃喝拉撒、头疼脑热要操心,上学了要管学习、教做人,遇到事儿了还得站出来撑腰。不是亲生爹妈,能心甘情愿熬这么多年,这份实实在在的付出,比啥都金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TA:奥赖利成功限制住了萨拉赫,他的防守表现远超多数边后卫

TA:奥赖利成功限制住了萨拉赫,他的防守表现远超多数边后卫

懂球帝
2025-11-10 16:52:05
000407,重大资产重组!复牌!

000407,重大资产重组!复牌!

中国基金报
2025-11-11 00:16:49
“干涉台海会被无情斩首”,中国驻日领事发言引日本抗议

“干涉台海会被无情斩首”,中国驻日领事发言引日本抗议

随波荡漾的漂流瓶
2025-11-10 12:06:04
U20女足亚洲杯分组:中国队避开日韩澳朝,与泰越孟加拉同组

U20女足亚洲杯分组:中国队避开日韩澳朝,与泰越孟加拉同组

懂球帝
2025-11-10 16:10:45
世预赛狂欢周!14队将直通世界杯:欧洲11队出线 12月抽签

世预赛狂欢周!14队将直通世界杯:欧洲11队出线 12月抽签

叶青足球世界
2025-11-10 10:50:29
全运男篮:浙江险胜上海进四强 程帅澎19分王奕博怒喷裁判

全运男篮:浙江险胜上海进四强 程帅澎19分王奕博怒喷裁判

醉卧浮生
2025-11-10 17:50:46
后续!祖副院长的妻子照片曝光,是同院的护士长,已申请调岗

后续!祖副院长的妻子照片曝光,是同院的护士长,已申请调岗

霹雳炮
2025-11-10 22:52:41
郑功成:应以逐步缩小养老金待遇差距为重要任务

郑功成:应以逐步缩小养老金待遇差距为重要任务

中国经营报
2025-11-10 09:03:17
因有人给父母选了免费树葬,墓园经理大骂:年轻人良心被狗吃了!

因有人给父母选了免费树葬,墓园经理大骂:年轻人良心被狗吃了!

星河也灿烂
2025-11-10 16:54:47
家猫一生都被关在家里面,它会寂寞吗?其实它比咱想的要开心多了

家猫一生都被关在家里面,它会寂寞吗?其实它比咱想的要开心多了

向航说
2025-11-02 02:45:03
记者:阿根廷国家队已征召凯文-麦卡利斯特

记者:阿根廷国家队已征召凯文-麦卡利斯特

懂球帝
2025-11-10 01:49:07
美国30年为何没下死手?奥巴马揭开真相:是中国人没给机会

美国30年为何没下死手?奥巴马揭开真相:是中国人没给机会

普览
2025-11-10 00:34:31
瓜子是糖尿病的加速器?医生提醒:保护胰岛,记住5吃、5不吃

瓜子是糖尿病的加速器?医生提醒:保护胰岛,记住5吃、5不吃

泠泠说史
2025-11-05 10:26:21
陈赫生日合照 鹿晗"黑脸" 张子萱稳站C位 除五哈以外无明星到场

陈赫生日合照 鹿晗"黑脸" 张子萱稳站C位 除五哈以外无明星到场

史行途
2025-11-10 08:31:14
被剪刀差剪掉的一生:1.8亿农村老人为何只能靠百元养老金度日?

被剪刀差剪掉的一生:1.8亿农村老人为何只能靠百元养老金度日?

霹雳炮
2025-11-02 20:52:08
陈芋汐包揽全运会跳台双冠

陈芋汐包揽全运会跳台双冠

上观新闻
2025-11-11 00:07:06
全运会超大冷门!国乒世界第10一轮游,单打21人已晋级16强

全运会超大冷门!国乒世界第10一轮游,单打21人已晋级16强

全言作品
2025-11-10 22:12:49
广东小伙晒结婚前后饭菜对比,网友看哭了:真实又心酸

广东小伙晒结婚前后饭菜对比,网友看哭了:真实又心酸

小虎新车推荐员
2025-11-09 09:27:20
在岛国上过课的超级甜妹—Laney Grey

在岛国上过课的超级甜妹—Laney Grey

吃瓜党二号头目
2025-11-10 09:42:50
1991年,我瞒着爸妈卖房囤下3100瓶茅台,28年后拿去估价

1991年,我瞒着爸妈卖房囤下3100瓶茅台,28年后拿去估价

小秋情感说
2025-11-05 13:51:53
2025-11-11 01:03:00
媛来这样
媛来这样
热点新闻趣事
224文章数 27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25岁东北女孩参加海岛求生赛35天瘦28斤:吃了50只老鼠

头条要闻

25岁东北女孩参加海岛求生赛35天瘦28斤:吃了50只老鼠

体育要闻

重返诺坎普!梅西:希望有一天能回来

娱乐要闻

51岁周迅的现状 给中年女性提了个醒?

财经要闻

北大医药董事长被抓 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科技要闻

荷兰“玩脱”后,大众本田终于拿到芯片了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手机
本地
亲子
教育
旅游

手机要闻

一加Ace 6T被确认:骁龙8 Gen5+8000mAh,联名款悬念拉满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亲子要闻

孩子吃鱼好,但这2个部位一定不能给孩子吃!

教育要闻

四川志愿填报第八讲,历史组将迎来史诗级的大机会!

旅游要闻

非遗市集、沉浸式游园……这场“非遗快闪”走进写字楼→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