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联社报道,美东时间10月22日,特朗普政府突然亮出制裁大棒,将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列入制裁清单,这两家企业的原油出口量占俄罗斯出口总量近50%。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直言,此举就是要切断俄罗斯“战争机器”的资金链,特朗普本人更是强调“是时候动手了”,随即取消了原定与普京在布达佩斯的会晤。就在制裁落地几小时后,印度那边就传来了动作,最大私营炼油商信实工业宣布停购俄油,国有炼油厂也忙着审查交易文件,生怕沾上被制裁的企业。
特朗普紧接着向媒体放话,称莫迪在电话里向他保证会限制俄油进口,还特意把之前“停止购买”的说法改成了“不会买很多”。这番表态听起来言之凿凿,可莫迪在社交媒体上只字不提石油的事,只说感谢特朗普的排灯节问候。印度外交部的反应更耐人寻味,上周还说不知道两人有过通话,如今面对新说法依旧沉默。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更像是一场各取所需的表演,美国拿关税当筹码,印度用姿态换谈判空间。
![]()
要知道印度对俄油的依赖可不是小数目,2022年之前占比还不到3%,现在已经飙升到三分之一。信实工业一家每天就从被制裁的两家俄企买63万桶原油,占印度日进口量的近四成。突然停购意味着要找中东供应商替代,成本必然上涨,穆迪关联公司的分析师早算过这笔账,炼油利润率的压力会立刻显现。印度这么做,说白了还是被50%的高关税逼的,毕竟美印贸易谈判正关键,把关税降到15-16%的诱惑实在太大。
俄罗斯那边倒显得淡定,普京公开说制裁是“不友好举动”,但不会对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扎哈罗娃更直接,称俄罗斯早对制裁有了“免疫力”,反倒是美欧会自食其果。这种底气并非空穴来风,因为中国的立场从未动摇。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10月16日的记者会上就明确表态,中俄能源合作正当合法,美方的胁迫行为严重破坏国际经贸规则。
对比印度的急于转向,中国的沉稳更显分量。同样面对美国施压,中国没有调整进口节奏,这背后是多元化的能源布局在托底,不需要像印度那样在一棵树上吊死。林剑的表态里藏着硬气,“坚决反对滥施非法制裁”“权益受损必将反制”,每一句都掷地有声。这可不是口头逞强,而是基于实力的自信——美国想把能源问题和贸易谈判捆绑,中方根本不接这个茬。
![]()
特朗普大概忘了,上个月刚说过莫迪保证“停止买油”,转头就被印度外交部“不知情”打脸,这次改口“限制购买”,照样没得到印方证实。这种自说自话的操作,更像是给美国国内看的戏码。欧盟跟着凑热闹搞第19轮制裁,禁LNG、降油价上限,可扎哈罗娃的话没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不是喊口号就能维护的,真伤了自身经济,最后还得自己买单。
印度的摇摆其实暴露了大国博弈中的被动,想两头讨好却可能两边不讨好。俄罗斯不会看不到它的投机,美国也未必真会因为姿态就给太多好处。反观中国,不被外界压力裹挟,坚持合法合作,反而赢得了更多主动。普京说俄美还有合作空间,但真正能靠得住的,恐怕还是那些不随波逐流、坚守原则的伙伴。
![]()
这场围绕俄油的博弈还没结束,印度的“减少购买”会不会落实、落实多少都是未知数。倒是特朗普该想想要是印度没兑现承诺,关税牌还怎么打。而中国的立场已经说得很清楚,合法权益不容侵犯,合作节奏自己掌控,这份定力,就是对俄罗斯最实在的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