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包括大学毕业生似乎失去了斗志,房地产市场也不再像前几年那般火爆,各行各业似乎都在哭穷,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都会说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赚钱,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这样的心态慢慢汇聚起来,成为一股暗涌,人们不禁想起了东边的那个邻居——日本。30多年前,上一代的日本年轻人就是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一步一步变成了平成废宅,躺在家里啃着父母的养老金混吃等死。
![]()
与此同时,日本经济也经历了地产行业的跌落谷底,年均经济增长率从80年代的4.4%以上,跌落到90年代的1.5%以下。进入21世纪后,日本经济的年均增长率更是进一步下降到0.8%左右。经济低迷、就业低迷、财富低迷,整个社会长期处在一种低通胀状态。
经济长期停滞,而且持续通缩,经济学领域将这种现象形象的称之为“日本化”。目前国内整体发展也出现了类似的苗头,再加上老龄化问题,因此有人就担心未来我国的经济也会“日本化”。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情况完全不一样,究竟哪里不一样,接下来咱们挨个来看。
![]()
动不动就提日本是一种懒惰思维
先来说答案,即便我国现在也面临着老龄化、少子化,地产领域也面临着严峻形势,一切似乎看起来和日本此前的问题一模一样,但是未来最终呈现的结果并不会和日本曾经的经历相同。
在经济领域,可以拿日本当年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对比,但是对比绝非简单的复制、粘贴,更不是说我国未来经济面临的状况就会和日本完全一样。因为这种思维是懒惰,是根本没有考虑具体的国情,更没有注意到社会、经济等问题的发展始终是动态的。
![]()
比如人口问题,目前不仅仅是日本面临着老龄化的冲击,世界上所有经济高速发展过的国家,在整体经济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都会呈现出人口结构老龄化的现象。换句话说,新一代的人不愿意生育,不仅仅是日本人这样,而是整个世界都这样。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目前出现的老龄化问题称之为“欧洲化”?为什么不拿欧美一些国家的情况跟我们对比呢?。
![]()
另外,经济增长放缓的问题、房地产的问题等等,这些现象同样不止在日本出现过,在另一个东亚国家韩国也有过类似的问题,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出现过房地产风暴。在更远的拉美地区,经济停滞增长更是一种长期现象。
所以还是那句话,很多相似的问题在别的国家都出现过,那为什么不拿别的国家跟我国对比,偏偏要拿日本跟我们对比呢?有人肯定要反驳,说是上述一系列问题都曾经同时出现在日本,而现在我们也面临着类似的局面,所以才这样对比。
![]()
逻辑上听起来没错,但是深层次的情况依旧不一样,因为这种逻辑依旧是一种简化归因思维,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存在相同的经济体。像所有的鸡蛋,表面上看起来一模一样,但是每一枚鸡蛋其实都不一样,都有各自不同的形状。
我国和日本的经济状况表现出了诸多的相似性,那么这相似性的背后具体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
经济增长只是回落,而且幅度小于日本
先来对比一下日本和我国的经济增速,现在人们总是说日本“失去的30年”,这个词汇其实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每个阶段存在着量的变化。在日本经济刚下滑的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10年的经济停滞,外界当时总是以“失去的10年”来形容日本。
一直到21世纪后,由于日本的经济并没有彻底改观,这个词语里的时间量词才慢慢由10年变成20年,然后又变成现在的30年。如果未来10年日本的经济依旧低迷,那么将来肯定还会变成“失去的40年”。这从侧面也可以证明,一个国家的经济问题其实是动态发展的,不可能一成不变。
![]()
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的经济还曾出现过负增长,这种态势和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问题完全不同。
2012年之前,我国每年的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在8%以上,接下来的6年时间,这一规模逐渐下降到6%左右,年均下降幅度不到0.3个百分点。这就跟日本此前面临的经济下滑完全不同。
![]()
想当年的日本经济是在两三年的时间内突然下滑,1990年的经济增速还有4.9%,到了1992年就突然跌落到0.8%,1993年更是出现了负增长。
我国的经济增速自从出现下滑以后,年均降幅并不大,一直没有超过0.5个百分点。而且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年均增速也一直维持在5.3%~4.1%左右。虽然有所下滑,但是增速一直保持,而且每年的增幅仍然超过了全世界多数发达经济体。
![]()
单单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我国和日本面临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日本此前的经济增速突然下跌,而后又出现长期停滞,主要是因为资本存量增速大幅度下滑,本质上是投资被削弱了。
简单来说,就是整个经济市场的投资好像在一夜之间全部撤走,这才使得日本的经济出现了过山车一般的下滑。而我国目前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不管是投资还是市场的资本存量依然保持着增速状态。
![]()
哪怕是最被人诟病的房地产市场,近年来投资没有前几年强势,但是我国的制造业以及其他领域的投资,可以替补房地产市场的疲软情况。换言之,投资没有突然消失,而是存在一个缓冲区。最终对经济的冲击就不会像日本当年那么严重。
人口问题被过度夸大了
另一个经常被拿来对比的是人口问题,确切一点说是劳动力问题。因为一个国家创造经济价值就需要充足的劳动力,而日本过去失去的30年,让整整一代的劳动力白白浪费掉了,如今又面临着老龄化的冲击,问题不可谓不大。
![]()
我国这两年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再加上正在快速步入老龄社会,这就导致很多人开始担心,我们会不会也像日本那样面临劳动力不足的尴尬局面?其实现在的人口问题是被夸大了。
我们的人口基数依旧庞大,尤其是劳动力的形成,从新生儿出生到成年,至少需要16~18年的时间。正是因为有缓冲区的存在,所以一代一代之间的劳动力资源并不会马上枯竭。
![]()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方说今年总人口又出现了下滑,那即便未来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至少要过16年甚至20年的时间才会逐步显现出来。有经济学家就认为,我国从2016年以来出现了显著的人口下滑,那么围绕劳动力的问题最快也要到2032年以后才会显现。
这完全跟日本的人口问题不同。日本当年还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人口问题,然而日本政府还没有着手解决,经济就突然下滑并停止增长了。人口问题就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最终到现在一发不可收拾。
![]()
所以,对比之后就能发现,我国的人口问题还远没有到日本那样的严重程度,而且完全有时间去解决。
日本的人口问题则是由于经济问题的突然爆发而遭到“背刺”,就好比一个气球被针突然戳破了,过去30年日本政府又没有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才导致人口问题越来越严重。而我国的人口问题则相当于是车胎漏气,只要用心去面对,完全有时间把漏气的洞给补上。
![]()
经济结构和贸易环境不一样
现在谈起日本失去的30年,我们总会说,日本当初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曾经和美国爆发贸易冲突,因为受到后者的制约,才不得不跟美国签署了很多城下之盟,这在很大程度上也给日本经济随后的下滑和停滞埋下了伏笔。
这正是日本经济结构和贸易环境与我国局面不同的地方。日本虽然也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但日本是二战的战败国,再加上国土面积狭小,国内资源有限,日本在很多方面始终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
![]()
日本的对外经济一旦出现问题,根本不可能扩大内循环来维持经济的正向增长,因为日本整体社会没有这样的经济结构。
日本的国家不大,再加上资源短缺,势必就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彻底脱离外部体系而自己循环,没有这样的可能性。这就是为什么外部一旦对日本施加影响,日本就不得不低头的缘故。
![]()
我们整体的经济结构和日本完全不同,我国地缘辽阔,无论是资源还是经济结构,即便完全脱离外部环境,也能够自成体系的继续发展。在这种局面下,我们的产业以及产业链都是极具韧性的,外部出现变化,就可以开发内部的市场,尤其是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市场,可以不断发挥优势。
这是多少国家都非常羡慕的一面,比如我国的邻居印度虽然拥有庞大的人口,国土面积也不算小,但是整体的经济结构还存在明显缺陷,他们没办法完成内部循环。
![]()
我们的另一个邻居俄罗斯虽然国土辽阔,但是人口规模偏偏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俄罗斯什么都有,但就是没有人口,同样也没办法完成更大规模的内循环。
因此,还是那句话,即便我国的外贸环境发生改变,也不会像日本那样轻易被制约。只要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就不用担心经济结构发生巨变。既有人口,又有资源,还有完善的产业链,哪怕是不跟外部世界做生意,我们的内循环经济也能够搞起来。
![]()
这就是优势,也是我国跟日本显著不同的地方。而这些不同的地方又能表明我国和日本的一些问题面临相似性,但却不是绝对的相同。
结语
最后是围绕社会财富分配以及如何调整年轻人积极性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之后,都要面临如何分蛋糕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的经济增长。
![]()
至于说到年轻人的慵懒,在当今世界,不光我国和日本,其他欧美发达国家同样也有类似的现象。因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每个人更愿意关注自身的需求,社会会趋于原子化。一旦经济下滑或者是停滞,年轻人的心态更会发生改变。
![]()
我国下一步需要面临的情况,既要去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或者是迹象,同时又要通过社会财富的分配去影响和改变年轻人的心态。前面已经说了,这些问题不是我国和日本独有的,别的国家也是类似的情况。未来的中国不会“日本化”,因为我没有解决问题的时间、环境,还有方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