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二月,花时也。板桥居士晨起,由傍花村过虹桥,直抵雷塘、问玉勾斜遗迹,去城盖十里许矣。树木丛茂,居民渐少,遥望文杏一株,在围墙竹树之间。
叩门径入,徘徊花下。有一老媪,捧茶一瓯,延茅亭小坐。其壁间所贴,即板桥词也。问曰: “识此人乎?” 答曰: "闻名,不识其人。” 告曰: “板桥,即我也。” 媪大喜,走呼曰: “女儿子起来,女儿子起来! 郑板桥先生在此也。”
![]()
是刻已日上三竿矣,腹馁甚。媪具食。食罢,其女艳妆出,再拜而谢曰: “久闻公名,读公词,甚爱慕,闻有《道情》十首,能为妾一书乎?” 板桥许诺。即取淞江蜜色花笺、湖颖笔、紫端石砚,纤手磨墨,索板桥书。书毕,复题《西江月》一阕赠之。其词曰。“微雨晓风初歇,纱窗旭日才温,绣帏香梦半朦腾,窗外鹦哥未醒。蟹眼茶声静悄,虾须帘影轻明,梅花老去杏花匀,夜夜胭脂怯冷。” 母女皆笑领词意。
问其姓、姓饶,问其年,十七岁矣。有五女,其四皆嫁,惟留此女为养老计,名五姑娘。又曰: “闻君失偶,何不纳此女为箕帚妾? 亦不恶,且又慕君。” 板桥曰: “仆寒士,何能得此丽人?” 姐曰: “不求多金,但足养老妇人者可矣。” 板桥许诺,曰: “今年乙卯,来年丙辰计偕,后年丁巳,若成进士,必后年乃得归,能待我乎?” 媪与女皆曰: "能。” 即以所赠词为订。
明年,板桥成进士,留京师。饶氏益贫,花钿服饰,折卖略尽,宅边有小园五亩,亦售人。有富贾者,发七百金,欲购五姑娘为妾,其母儿动。女曰,“已与郑公约,背之不义,七百两亦有了时耳。不过一年,彼必归,请待之。"
江西蓼州人程羽宸,过真州江上茶肆,见一对联云,“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湘。” 傍写“板桥郑燮题”,甚惊异,问何人,苏肆主人曰,“但至扬州问人便知一切。” 羽宸至扬州,问板桥,在京,且知饶氏事,即以五百金为板桥聘资授饶氏,明年,板桥归,复以五百金为板桥纳妇之费,常从板桥游、索书画。板桥略不可意,不敢硬索也。羽宸年六十余,颇貌板桥,兄事之。
——清 郑燮《郑板桥全集》
![]()
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早春二月,郑板桥徜徉花径,悠然访古,遇老妪,见村姑,受茶一瓯,以词书订盟。后来,板桥在京都中了进士,而饶家更为贫寒。面对富商百金,饶姑娘却不肯屈于利诱,坚守往日的那份信言。
古人认为: “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子之意也。” 一个村姑,将情缘维系于一曲《道情》,信守于一瓯清茶。更有程羽宸,为朋友慷慨解囊,成人之美。其中的美景、艳遇、挚友,无不演说了一个“情”字,而这个“情”字,在郑板桥笔下生发的却是习习古风。
本文来源:节选自《茶事百味》,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