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欢跨文化的故事、外交圈的风云和那种既温文又刚毅的气质,请跟随沈大力老师的讲述认识陈季同(1851–1907)---- 这位晚清的外交家、作家与翻译先驱。他在欧洲寓居十六年,既是中国早期驻法外交官,也是最早直接用法文著述的中国作家之一,堪称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
![]()
01 外交与民族气节
2025 中欧书院
陈季同曾任驻法国代理公使,兼理比利时、奥地利、荷兰、丹麦事务。在中法战争期间,他力争欧洲支持,表现不卑不亢。作为李鸿章的下属,陈季同曾公然反对“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并写下《悼台湾》四律,抒发忧国之情,显示爱国气节。
1880年前后,他在巴黎“歌剧院林荫道事件”中,以流利的巴黎土语斥责无礼车夫,被法国媒体舆论誉为“天之子”(Le fils du Ciel),树立起中国人在欧洲的尊严形象。
![]()
02 文坛与思想贡献
2025 中欧书院
陈季同精通法、英、德、拉丁文,寓居欧洲16年间他在法国报刊上发表《中国人自画像》(1884)、《中国人的快乐》、《吾国》等著作,用法文介绍中国社会、家庭观念和文化传统,力图纠正西方偏见。这些作品深受欢迎,《中国人自画像》两年内再版十次,并译成英、德文。
在《中国人自画像》中,他强调“中国民族特性”,“德”是中国知识谱系的核心。表达他对自己祖国摆脱落后,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的希冀。在努力破除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时,陈季同也在试图建构一个理想化的中国,同时以比较文化的方式,揭示中西文明差异。
![]()
《中国人自画像》(Les Chinois peints par eux-mêmes)
03 “黄衫客”传奇
2025 中欧书院
1892年,陈季同以法文发表长篇小说《黄衫客传奇》(Le Roman de l’homme jaune)。作品改编自《霍小玉传》,融入《紫玉钗》情节,兼具东方色彩与西方叙事心理描写。小说中“黄衫客”象征正义与民族精神,成为中国作家直接以法文创作小说的开先河之作,在欧洲文坛引起瞩目。
![]()
《黄衫客传奇》(Le Roman de l’homme jaune)
04 翻译与传播
2025 中欧书院
陈季同大力推动中法双向翻译。他译蒲松龄《聊斋志异》为《〈中国故事〉》(Les Contes Chinois, 1884),成为最早的《聊斋》法文译本,广受好评;同时将白居易、杜甫、李白等诗歌译成法文。他也把雨果、莫里哀、左拉等法国文学名作译成中文,影响曾朴等人,形成一个近代中国有代表性的文学翻译流派。
![]()
《中国故事》(Les contes chinois, 1884年)
05 比较文化与中法对话
2025 中欧书院
陈季同一生有十六年生活在欧洲,身处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在现实生活和精神上遭遇两种文化的冲突。他致力于使欧洲人了解中国人的习俗,努力让西方读者理解这一陌生的遥远东方古国,比较中西文化贯穿于他整个的写作和翻译活动始终。在《中国的戏剧》中,他以中西戏剧比较揭示文明差异:中国戏剧简约虚化、重想象,是大众化的平民艺术;西方戏剧写实豪华,是达官显贵附庸风雅的艺术。他有意采用西方人熟悉的逻辑来诠释中国,使其作品更具说服力。
![]()
《中国人的戏剧》
陈季同通过外交、文学、翻译三重角色,既维护中华尊严,又在欧洲构建理想化的中国形象。他的一生正如龚自珍所盼,是“天公降下的人才”,成为跨文明对话的先驱。
欢迎收看本期中欧书院,跟随沈大力老师的讲述,全面了解这位晚清外交家的面貌。
![]()
主讲人沈大力为中欧书院赠言
线上讲座时间:
2025年10月30日星期四
首播平台:
中欧书院平台:
中欧书院官网:
YouTube:中欧书院
Bilibili:中欧书院
“欧洲时报”平台:
欧时大参 新浪微博、youtube、Facebook
往期中欧书院回顾:
中欧书院,是聚合中欧汉学、文化领域各专家学者的文化论坛,是中外文兼有,线上线下兼顾的交流平台。在兼具中国传统书院学术性、民间性的同时,更致力于多元性和开放性,通过聚焦中欧共同领域,以多语言、多渠道、多形式实现中国与欧洲的文明交流互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