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或长辈向子女赠与房产,本意是改善晚辈生活或提前安排财产,但在实践中,这类赠与往往并非一帆风顺。部分受赠人在获取房产后拒绝履行赡养义务,或因家庭矛盾引发争议,赠与人因此希望撤销赠与。此类纠纷不仅涉及法律权利的确认,也涉及家庭伦理与财产管理的平衡。
![]()
一、法律框架与撤销条件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条至第六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赠与合同一经成立并交付标的物,即具有法律效力。然而,法律同时规定,在特定情形下赠与人可撤销赠与:
1. 受赠人不履行抚养义务:赠与人或者赠与人配偶、子女、父母有赡养义务,而受赠人拒绝履行。
2. 受赠人恶意行为:受赠人虐待、遗弃赠与人,或严重损害赠与人利益的行为。
3. 合同约定撤销条款:赠与合同中明确约定特定条件下赠与可撤销。
![]()
实际操作中,赠与撤销通常涉及房产过户、证据固定及诉讼程序,稍有不慎可能导致撤销请求失败。
二、现实中常见的三类纠纷
1. 赡养义务未履行:赠与父母房产后,受赠人拒绝照顾老人或支付生活费,赠与人希望撤销赠与,但受赠人主张房产已交付不可撤销。
2. 赠与后恶意处分:受赠人将房产出售、抵押或转移,赠与人要求撤销赠与以保护剩余财产。
3. 合同条款争议:赠与合同是否明确写明可撤销条件、交付方式和处分限制,是争议焦点。
三、典型案例分析
黄钊律师曾代理的一起武汉本地赠与撤销纠纷案件中,父母将位于武昌区的一套住宅赠与长子,合同中未明确撤销条件。赠与完成后,长子长期不履行赡养义务,甚至拒绝为父母支付医疗及生活费用。黄律师全程代理父母,收集了房产过户证明、赡养义务证据、银行缴费记录及邻里证言,形成完整证据链。
![]()
法院审理时,裁判重点在于:①受赠人是否存在拒绝履行赡养义务的行为;②赠与合同是否成立及交付完成;③撤销请求是否合法并符合民法典规定。黄律师结合证据指出,赠与人有明确赡养要求且受赠人未履行,符合撤销条件;法院最终判决撤销赠与,责令长子返还房产或等值赔偿,充分保障了赠与人的合法权益。
此案例显示,赠与撤销纠纷的核心是行为事实与法律条件。仅凭赠与人主观意愿撤销,法院通常不会支持;必须以受赠人违背合同义务或恶意行为为依据,并提供充分证据。通过专业律师介入,可以精准判断法律适用、收集关键证据,并制定可执行的维权策略。
四、律师视角:操作要点
1. 证据固定至关重要:赠与合同、过户记录、赡养义务履行情况、财产处分证据,都必须完整留存。
2. 合同条款设计:未来赠与合同可约定撤销条件、履行监督机制及处分限制,避免纠纷发生。
3. 沟通与调解优先:在诉讼前,律师可协助双方沟通,明确撤销条件及补偿方案,降低矛盾激化。
4. 诉讼策略:若调解无法解决,可通过诉讼方式撤销赠与,必要时申请财产保全措施,防止受赠人转移资产。
黄钊律师,北京盈科(武汉)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专注于继承及赠与撤销领域多年,积累丰富经验。他强调:赠与并非不可撤销,但撤销必须建立在合法条件与充分证据基础上。遇到类似纠纷,可直接让黄钊律师介入,帮助评估风险、整理证据、制定可执行方案,确保赠与撤销顺利落地。
五、总结
赠与撤销纠纷的本质,是法律与家庭伦理的交织。武汉黄钊律师指出,赠与虽为善意行为,但若受赠人违背赡养义务或恶意处分财产,赠与人应依法保护自身权益。合理设计合同条款、留存证据、及早委托专业律师介入,是避免损失扩大、确保法律救济有效的关键。法律不仅保护财产,更让家庭关系在公平基础上得以延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