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药中茅台”的片仔癀,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崩盘。
曾几何时,片仔癀一粒难求,黑市价格高达1600元,堪称中药界的硬通货。如今,电商平台上的片仔癀价格已悄然倒挂,每粒零售价从官方设定的760元降至不到600元。
短短几年间,这款被称为“药中茅台”的神药在价格神坛上摇摇欲坠。
![]()
1.“药中茅台”
片仔癀的价格神话,曾建立在三重核心竞争力之上:国家保密配方、产品稀缺性和品牌壁垒。
作为一款中成药,片仔癀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末年,处方和工艺受国家保护,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片仔癀的核心成分包括牛黄、麝香、三七、蛇胆,其中的麝香和天然牛黄极为稀少且受严格限制,这既构成了其护城河,也成为其“围墙”。
回顾片仔癀的涨价历程,可谓一部神话。
公开资料显示,在2004年至2020年间,其锭剂零售价历经19次提价,从早期的325元涨至590元。
2023年5月,片仔癀更是逆势提价30%至760元,创下近二十年最大涨幅。
片仔癀在炒作巅峰期,市场价格一度被炒至1600元/粒,被称为“药中茅台”。在投机狂潮中,片仔癀不再仅仅是药品,而是异化为了金融产品和身份象征。
“喝茅台前吃片仔癀护肝”的说法一度流传, “茅台+片仔癀”成为高端宴请场合的标配,更有烟酒店直接推出捆绑搭配。
然而,神话终究破灭,从去年开始,片仔癀价格开始绷不住了。
2.神话破灭
片仔癀神话破灭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效应。
现阶段的存货高企,和四年前的涨价密切相关。彼时,片仔癀锭剂的稀缺性被快速放大,坊间价格一度暴涨至1600元/粒,接近官方定价的3倍。
“当时,为了保障市场秩序和健康发展,公司开始加大放货力度,”片仔癀相关负责人回忆。
此举成功地让片仔癀锭剂价格逐步回归正常,但同时也让渠道和社会上的库存快速积累,为四年后的“卖不动”埋下伏笔。
在社会库存尚未完全消化之际,市场又起新变化。
2022年起,天然牛黄、天然麝香等片仔癀锭剂的重要原材料价格开始暴涨。为了保障投资者利益,2023年5月,片仔癀将片仔癀锭剂价格从590元/粒提至760元/粒。
然而,价格策略的透支效应终究显现。经济下行与消费降级叠加,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也开始积聚。再加上天然牛黄、麝香等原料价格水涨船高、渠道压货难出,利润空间被双向挤压。
据其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30日存货高达61.6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增加超10亿元。
3.业绩困境
价格崩盘的背后,是片仔癀业绩的全面下滑。
10月17日晚间,片仔癀披露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74.42亿元,同比下滑11.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29亿元,同比下滑20.74%。
这是近10年来,片仔癀前三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首次负增长。
单看第三季度,情况更为糟糕,营收、净利和扣非净利分别为20.64亿元、6.87亿元和4.38亿元,同比下滑26.28%、28.82%和54.6%。
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片仔癀解释称,“主要系年初至报告期末医药制造业销售减少、毛利率下降”。
片仔癀的“造血”能力也大不如前。前三季度,片仔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4.87亿元,同比大幅减少62.53%。而回溯到2022年前三季度,这一数字高达61.71亿元,是今年前三季度的12倍还多。
在资本市场,片仔癀同样遭遇“用脚投票”。截至10月27日,其股价为177.49元,总市值1070.8亿元,较2021年历史最高点市值蒸发约1800亿元,缩水近六成。
与云南白药、同仁堂等老牌中药企业相比,片仔癀在多元化布局上明显滞后。
无论是大健康产品、化妆品等消费品,还是创新中药开发,片仔癀始终围绕锭剂这一核心产品展开,其他业务贡献有限。
从产品层面来看,肝病用药对片仔癀整体业绩表现的影响尤为突出。前三季度,肝病用药的收入同比减少9.41%至38.8亿元。
在化妆品业务领域,片仔癀拥有片仔癀、皇后、金大夫等多个护肤、洗护品牌。然而,片仔癀化妆品业务前三季度的营收同比减少23.82%至4亿元,占公司总收入比例很小。
片仔癀也试图通过投资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今年以来,片仔癀已在一级市场出手三次,每次出资2亿元,投资方向涵盖大健康、化妆品、创新药等领域。但这些布局仍处于早期阶段,远水难解近渴。
4.回归本位
片仔癀的困境并非孤例,而是整个中药行业结构性拐点的缩影。
传统的单品逻辑和资源红利正在消散,新的增长方式仍在摸索之中。从提价驱动到创新驱动、从品牌溢价到体系竞争,中药产业必须在周期调整中完成一次价值重塑。
有分析指出,中药行业已步入拐点时刻,曾经靠独家品种撑起高增长业绩的黄金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尤其是在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高端中药产品的礼品属性正在被削弱,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
片仔癀的价格暴跌,是一场迟早会到来的出清。当投机退潮,市场不得不重新面对一个被长期忽视的事实:片仔癀是药,不是理财产品,更不是保健神丹。
对于药企而言,必须守住做药人的初心。企业的长远发展,应植根于产品疗效、技术创新和普惠可及,而非依靠营造稀缺、鼓励投机来维持高溢价。
将核心产品异化为金融工具,或许能赢得一时的财报光鲜,但最终会透支品牌信誉,失去市场的信任。
片仔癀的自救之路刚刚开始。但无论如何,药品属性应当是它永恒的底色,而不是炒作的噱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