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95年前的今天,这群台湾原住民对日本侵略者举起了枪

0
分享至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南投,地处台湾最高的山地。群峰环绕间,时有云雾缭绕,有一处地方因而得名雾社。

就在95年前的今天,这里爆发了一场高山族人民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武装起义,史称“雾社事件”。这是日本在台殖民史上最大的少数民族抗争事件,而抗暴的主体赛德克人,后来在台湾导演魏德圣的电影《赛德克·巴莱》中得到演绎,为更多人铭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在第一个台湾光复纪念日之际,让我们走近那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理蕃计划”带来深重灾难

“社”是台湾少数民族的基层组织,相当于部落。数百年来,雾社的赛德克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耕种旱稻、小米、地瓜、芋头,追随猎物的足迹,狩猎换取现金,还在此供奉族人的祖灵。

这一切,随着日本侵略者的到来画上了句号。

为了对付台湾少数民族,日本殖民当局煞费苦心。他们先是采取了设置隘勇、地雷、电网等措施,继而又开始动用大批军队、警察进行“讨伐”。经过血腥的征服,逐步将势力深入台湾少数民族居住腹地,又在少数民族生活地区推广威抚并用的“理蕃计划”。

“他们自以为优人一等,将我们台湾少数民族看作‘蕃人’,甚至‘牛马’。”赛德克后人说。

比如,原住民被日本驻军称作“生番”,壮劳力每天无止休地扛木头下山,林木矿产尽归日方;女人卑躬屈膝去陪酒,时不时遭到凌辱;孩子被迫学日语,动不动挨骂挨打;族群关系受到挑拨,利用原住民杀戮原住民……


“挑动族群对立”是日本血腥镇压台湾少数民族的主要方法之一,图为日军正对原住民佣兵进行训练。新华社发

日本人知道,这群人要用观念慢慢压制。当时赛德克人是持枪率最高的原住民,会不断用猎物和汉人换取枪支。为了控制枪支,日方就跟族人说,你们的枪装的是石子,打猎不方便,我们给你们装子弹的枪,需要的时候你来派出所登记借用就好。这样一来,赛德克人就不再去跟汉人换取枪支,过了些年,族人的枪支不是陪葬就是朽烂了,只能去向日本人借,枪支管控的目的就这样轻易达到了。

雾社地区森林茂密,物产丰富。1929年前后,日本殖民当局在雾社等地大肆掠夺森林和矿藏等资源,强迫原住民从事非人的劳动。而赛德克人由于信奉人与自然的和谐,将森林视作圣地,视巨木为守护神,自然难以接受这样的局面。冲突,一触即发。

一场婚宴成导火索

面对侵略者,不少原住民心中的愤恨已到了极点,纷纷提出武装起义的想法。不过,作为赛德克带头人,莫那·鲁道心中充满矛盾。


莫那·鲁道(中)。新华社发

莫那·鲁道,1882年出生于仁爱乡马赫坡社,在家中排行老二。他魁梧勇猛,慷慨大方,年纪轻轻便随同族人迎击纷争,获得敌人头目首级而名声大噪,因此深受本部落及赛德克族群各部落的敬重,很快就被族人推举为新头目。

日本殖民者为了稳固其统治,经常安排台湾少数民族“势力者”赴日“观光”武器部队,莫那·鲁道也曾成为其中一员。第一次见到外部世界的莫那·鲁道内心被重重地击了一拳。他回来就对族人说,日本军队比森林的树叶还要繁密,比浊水溪的石头还要多,抵抗他们,对赛德克人而言无异于以卵击石,很可能铸成一场灾难。

可该来的,总是会来。

1930年10月7日,马赫坡社办理婚宴,恰巧两名日本警察路过。按照赛德克人的礼仪,莫那·鲁道的长子达德·莫那上前拥抱日警,热情邀约。不料,对方嫌弃其手上沾着的动物鲜血弄脏了衣服,一把将达德·莫那推开,还用手杖打他,达德·莫那也动手还击。莫那·鲁道劝开双方后,带着粟酒二度前往警察局登门致歉,可日警不为谅解,并宣称近日会将此事上报,给莫那一家最严厉的处罚。

阴云笼罩在雾社上空。莫那·鲁道和族人认为日本军警很可能借此机会对部落平日“不合作”态度进行惩罚,就决定先下手为强。

起义时间定在了10月27日——“神社祭日”,当天将举办运动会,雾社所有日本人都会聚集到公学校运动场内。前一天晚上,莫那·鲁道召集族人下达起义命令,要求消灭所有身穿和服的人,并严令保密防范内奸。他在周围各社也颇有威望。下决心起义之后,就秘密进行联络,勃瓦岑、谷恩、杜罗杜夫、杜鲁湾、斯固等5个社头目都表示全力支持起义。

27日上午,莫那·鲁道率领6个部落的族人,率先对警察系统发动袭击并焚毁、切断所有对外交通及通信设备,获得180支枪及23037发子弹。8时许,运动场正举行升旗仪式,达德·莫那一枪击毙站在最前面的日本地方长官,起义军蜂拥而入,杀死了包括日本军警在内的130余名日本人。

碧血英风今犹在

起义爆发后,日本殖民当局出动军警1400余人,动用飞机大炮,甚至使用化学毒气残酷镇压。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莫那·鲁道率起义同胞凭借山林险隘顽强抵抗36天。最后一批起义者烧毁自己的家园后,在马赫坡社后山岩窟集体自杀,莫那·鲁道也在山洞内饮弹自尽。

据统计,起义者共有343人战死,包括莫那·鲁道本人在内有296人自杀身亡。1934年莫那·鲁道的遗骸被发现后,日本殖民当局残忍地将其曝晒,后运到当时的“台北帝国大学”当作研究标本。

雾社起义给日本殖民统治以沉重打击,有力鼓舞了两岸同胞的抗日斗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力量通过组织集会、发表文告等方式,对起义进行了声援。“七·七”事变后,怀着国耻家仇,不少台湾同胞横渡海峡,回到大陆投入全民族抗日的伟大斗争。

1973年,莫那·鲁道终于归葬故乡。如今,他长眠在雾社事件纪念公园中,除了雕像和墓碑,人们还为他和牺牲的台湾少数民族同胞立起纪念碑和牌坊,“碧血英风”“抗日英雄”的字样分外醒目。

在赛德克语里,“赛德克”指“人”,“巴莱”意为“真正的”,“赛德克·巴莱”即“真正的人”。根据信仰,赛德克人在死后走过彩虹桥进入灵界,与祖先见面,这样才是赛德克·巴莱(即“真正的人”)的一生。浴血抗日、英勇不屈的莫那·鲁道及其族人,无疑都是真正的人。

原标题:《95年前的今天,这群台湾原住民对日本侵略者举起了枪》

栏目主编:张骏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周程祎 整理

题图来源:新华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观新闻 incentive-icons
上观新闻
站上海,观天下
380180文章数 75769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