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叁多工作室
在印象中,保时捷要比BBA更高一级,属于更豪华、更中产、更受追捧的汽车品牌。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保时捷的日子,竟然要比BBA艰难得多。
近日,保时捷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财报。
财报内容显示,保时捷前三季度营收为 268.64 亿欧元,同比下降 5.95%;营业利润仅为 4000 万欧元,同比暴跌超过 99%。
尤其是今年第三季度,保时捷的经营亏损高达 9.66 亿欧元,远超分析师预期的 6 亿欧元亏损。
谁能想到,曾经最能赚钱的豪车品牌保时捷,竟然像中国造车新势力一样,开始走向亏损了?
![]()
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全球销量为 21.25 万辆,同比下降 6%。在这其中,除北美市场销量 6.44 万辆,同比增长 5%之外,其余地区市场销量,均有所下滑。
比如:中国市场下滑最多,销量 3.22 万辆,同比下降 26%;德国本土市场销量为 2.25 万辆,同比下降 16%;除德国外的欧洲市场销量为 5 万辆,同比下降 4%。
没有销量,谈什么盈利?
毫不夸张地说,保时捷正在失去消费者的青睐。但保时捷的营业利润暴跌99%,不完全是销量不足的“锅”,更是这一时代汽车市场“变革”的缩影。
官方称,业绩下滑的原因在于电动化改革战略、取消电池内部生产,以及公司重组等决定,这些对保时捷收益造成31 亿欧元的“亏损”。
![]()
保时捷原计划 2026 年推出的 718 纯电版,将推迟至 2035 年;旗舰电动 SUV “K1” 放弃纯电首发,转而优先推出燃油及插混版本。
这一改变,导致保时捷前期投入的研发费用,形成了不小的沉没成本。
2025 年上半年保时捷研发投入 21 亿欧元中,60% 投向电动化项目,战略调整后部分成果“废弃”,造成约 5 亿欧元无效支出。
此外,保时捷还关闭了与 Customcells 合作的电池工厂,由此产生的相关设备减值及解约赔偿等费用,约为 12 亿欧元。
电动化相关战略的频繁变动,令保时捷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吃尽了苦头。或许保时捷并不惧怕这些一时的亏损,但保时捷绝不能忽略来自各方市场的基本诉求。
![]()
除了美国关税政策所导致的7亿欧元损失之外,保时捷在中、欧市场的需求疲软,应该得到重视。
Q3财报会上,保时捷宣布燃油版Macan、718 Boxster、Cayman即将停产。其中,作为销量担当的Macan,将会卖到2026年,部分市场延到2027年。
这一决定让人看到了保时捷的“破釜沉舟”,同时也让不少人为保时捷的未来,捏上了一把汗。
以中国汽车市场为例,保时捷除了品牌光环加持的燃油车产品之外,谁又会在众多选择之中,买一台相当昂贵的保时捷电动车?
并非不看好保时捷电动化,而是在汽车电动化大势不可逆的情况下,面对层出不穷的“致敬”,保时捷又能够做些什么?
我想,这一问题的答案,绝不是一昧地讲调性、谈品味,而是真正地放下身段,以市场需求为锚点,为了生存而战。
![]()
在我看来,保时捷电动化,大有可为。但是这一观点,有个大前提,那就是一定要在中国。
绝不是自卖自夸,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技术、成本等,远不是欧洲、美国等市场所能比拟的。
在中国生产新能源汽车,可以极大程度上降本增效,相当于拥有了充足的子弹,以及兵工厂,进可攻、退可守。
至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百花争艳,是否会有保时捷的一席之地?
我的答案是:用品牌换市场,保时捷想要盘活中国市场,并不难。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标杆市场。但相对于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高端、豪华之路,还有不少路要走。
![]()
据悉,保时捷已经在中国完成了研发中心的战略升级,落户上海嘉定,整合了本地供应链管理、质量管控与前瞻技术研发三大职能。
而投产于2019年的上海嘉定工厂,则是保时捷在全球的第四个生产基地,主要负责生产 Macan 和 Panamera 两款车型,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很显然,如果Macan停产,保时捷中国市场,将会受到极大影响。
但根据网络公开信息显示,截至 2025 年 10 月,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新能源车型均为进口,尚未在中国设立工厂生产新能源车。
有消息称,保时捷计划在合肥设厂生产 Macan EV,只不过这一消息,并未得到证实。
那么问题来了:保时捷在中国建厂生产新能源车的可能性,大吗?
![]()
有可能,但也会有阻力。
以Macan EV为例,其核心部件,如800V 高压平台、永磁同步电机、定制化电池管理系统等,依赖德国供应商,短期内难以实现本土化替代。
尽管Macan EV的电池,由宁德时代生产,但是如果转移至中国生产,还需要重建整条供应链,成本与风险较高。
简而言之,保时捷中国建厂的先期投入成本,并不少。而且,保时捷是否愿意低下头颅,用中国已然成熟的供应链技术,同样是个未知数。
保时捷CFO约亨·布雷克纳(Jochen Breckner)在本次财报电话会中承认,2025年将是保时捷的业绩低谷。
但不难预见的是,如果保时捷依旧不舍得在中国市场进一步投入和战略转向的话,那么国内市场保时捷的压力,必定会越来越大!

点击名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