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0万名美国联邦雇员正面临无薪困境,有人被迫刷爆信用卡支付房租,有人不得不取消家人的定期诊疗,而与此同时,白宫东翼那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建筑结构正在推土机的轰鸣中被彻底拆除,为一座造价高达2.5亿美元的新宴会厅腾出空间。
2. 2025年10月的这组强烈反差画面,将美国社会深层裂痕赤裸呈现。尽管特朗普多次强调该项目未动用任何公共财政资源,但当大量公务员在温饱线上挣扎时,这项豪华工程依旧昼夜施工,所谓“私人出资”的解释,是否真能抹平民生困顿与政治象征之间的剧烈冲突?
![]()
3. 自10月初启动的联邦政府停摆已持续三周,60万受影响员工的生活危机不断加剧。根据美国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于10月20日发布的官方通报,国土安全部、国税局及联邦应急管理局等关键机构的非紧急岗位人员已全面进入无薪状态。
4. 其中约42%属于“强制到岗却零收入”群体——他们必须照常履行职责,却无法领取工资。劳工部同期披露的数据进一步揭示现实压力:62%的停薪职员已提取储蓄维持基本开销,28%的家庭推迟了儿童常规健康检查,19%的家庭开始依赖社区食物援助系统获取生存物资。
![]()
5. 美国海军官方网站于10月18日罕见更新《雇员应急支持指南》,不仅详尽列出失业救济申请路径,还汇总全国2300多个食物银行的具体联络方式。这份充满无奈色彩的文件,与白宫对宴会厅工程的高调推进形成尖锐对照。
6. 就在数十万联邦工作人员陷入财务绝境之际,白宫一项耗资巨大的基建项目却加速实施。光明网10月24日援引CNN报道确认,始建于1902年的白宫东翼拆除作业已接近完成阶段。
![]()
7. 这座由麦金、米德与怀特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历史性空间,曾承载多项国家记忆:1942年罗斯福在此与丘吉尔密谈《大西洋宪章》细节;1961年肯尼迪政府以此为基地发起“白宫历史遗产保护行动”,将百余件殖民时期文物纳入国家级保护名录。
8. 如今随着墙体逐层解体,美国国家历史保护信托基金于10月23日发表正式声明,痛批此举是对“美国近现代文化遗产不可挽回的损毁”。
9. 根据白宫7月31日公布的规划公告,新建宴会厅总面积达9万平方英尺(约8361平方米),可容纳650人同时出席活动,未来将取代长期使用的临时帐篷设施,成为总统举办国宴和重大外交接待的核心场所。
![]()
10. 工程成本波动更引发舆论广泛质疑。美国广播公司(ABC)7月31日曾引用白宫声明指出,初始预算为2亿美元;但至10月22日,特朗普在会见北约秘书长吕特期间透露,实际支出预计升至约3亿美元。
11. 综合光明网及其他权威媒体信息,当前普遍采用的估算值为2.5亿美元。面对公众关于“变相挪用公款”的批评,特朗普于10月22日公开表态称,所有资金均来自民间捐赠,不会消耗纳税人一分钱。
12. 白宫于10月24日正式公布捐助方名单,苹果、亚马逊、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赫然在列,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重型机械制造商卡特彼勒也参与其中。
![]()
13. 此外还包括温克尔沃斯兄弟、阿德尔森家族等知名富豪团体,以及烟草企业奥驰亚集团、咨询公司博思艾伦等超过30家机构。不过,各主体具体捐款数额仍未对外公开。
14. 名单曝光后迅速激起新一轮争议。参议院司法委员会民主党成员克洛布查尔于10月26日在反垄断听证会上直言,苹果、亚马逊等企业在过去数年频繁遭遇联邦层面的调查与诉讼。
15. 此时进行巨额捐赠,极易引发外界对其是否存在“政策赎买”动机的联想。她已正式提交议案,要求涉事企业披露内部决策流程及相关审批记录。
![]()
16. 对此,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于10月27日例行记者会回应称,所有捐款均为自愿行为,与政府监管政策无任何关联,并拒绝提供进一步财务细节。特朗普则在其TruthSocial平台补充称,若日后因2016年竞选相关案件被司法部处以罚款,他将把部分罚金转捐给该项目。
17. “私人筹资”的说法未能平息质疑浪潮。国家历史保护信托基金总裁奎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项目存在严重程序违规问题。他引用《国家首都规划法》强调,涉及历史建筑改建的工程必须通过国家首都规划委员会和美术委员会双重审核,并设立不少于30天的公众意见征集期。
18. 截至10月27日,上述法定流程均未启动。奎伦进一步指出,新宴会厅设计高度达到18米,远超现有东、西翼12米的限高标准,一旦建成,从宾夕法尼亚大道方向眺望,白宫主楼将被部分遮蔽,“这彻底颠覆了自1902年以来确立的建筑群视觉协调体系”。
![]()
19. 民主党阵营的批评集中于社会公平议题。马萨诸塞州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在X平台发文质问,在60万联邦雇员连日常开支都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政府仍将精力投向奢华场馆建设,是否背离了公共服务的根本宗旨?
20. 加州州长纽瑟姆办公室亦在社交平台上发声,讽刺该项目是“拿破仑式虚荣工程”。普通民众的情绪则通过制度渠道集中爆发。
21. 白宫请愿网站数据显示,“停止拆除东翼,优先解决欠薪”请愿书在10月24日至26日短短三天内签名突破15万人次,远超获得官方回应所需的10万门槛,但截至本文发布,白宫仍未作出任何实质性答复。
![]()
22. 面对多方施压,白宫仍坚持项目“依法合规推进”。莱维特在发布会上表示,白宫总法律顾问已出具书面法律意见,认定东翼拆除作为前期准备阶段,无需提前提交审查材料,仅后续主体施工环节需履行相关程序,目前所有操作均依此执行。
23. 特朗普在展示宴会厅三维效果图时宣称,扩建大型接待空间是跨越一个半世纪以来多位总统的共同愿望,从格兰特到奥巴马均有设想却始终未能落地,“我很荣幸成为实现这一历史性构想的领导人,且全程未花纳税人一毛钱”。
24. 为强化正当性,白宫官网于10月25日推出专题文章,列举1902年罗斯福主导白宫主楼翻修、1961年肯尼迪主持椭圆形办公室修复等先例,将本次扩建定义为“延续总统传统的重要举措”。
![]()
25. 然而此类类比难以赢得公众认同。美国广播公司于10月26日发布的民意调查显示,58%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应优先处理停摆与薪酬拖欠问题,仅有29%支持当前宴会厅项目的推进节奏。
26. 更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停摆已开始影响关键服务运行:联邦应急管理局承认,由于部分员工无薪在岗,飓风灾后重建项目的审批效率下降四成;国税局也证实,退税处理周期已由常规的21天延长至45天。这些具体后果,使白宫的形象工程显得愈发不合时宜。
![]()
27. 目前,白宫东翼的拆除工作已基本结束。美国广播公司10月26日报道指出,全部拆解任务预计于10月31日前彻底完成,但新宴会厅的具体竣工时间尚未公布。这场争议的本质,从来不是资金来源是否合法,而是当60万公民处于生存边缘时,国家权力机关的价值排序究竟指向何处?
28. 私人捐款或许能够覆盖2.5亿美元的建造费用,但它无法弥合公共治理与民众期待之间的巨大鸿沟。正如美国联邦雇员联合会主席在10月27日声明中所言:“民众真正关心的,从来不是宴会厅有多宏伟,而是他们的工资账户何时能重新进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