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作为北宋初年的“富贵宰相”,其词作,往往在雍容华贵的气象中蕴藏深沉的哲理与人生感慨。
他的名词很多,其中《踏莎行》系列,堪称宋词中小令的典范!
语言清丽如珠玉,情感含蓄而深远,尤以送别题材最为精妙。
这所谓,词心通于人心,词境源于生命体验。
晏殊这4首《踏莎行》正是将离愁别绪、时光流转与生命感悟融为一体,呈现出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而且,妙在每一首词中,都为我们贡献了一个千古佳句,我想,即便只是将这几个千古名句消化背熟了,那一定也是生活中很文雅的人了!
一、《踏莎行·祖席离歌》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
香尘已隔犹回面。
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
斜阳只送平波远。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
起笔以古礼“祖祭”与“长亭”点明送别场景(古人出行时要对路神进行祭祀,因此称为祖席),庄重中见深情。
晏殊不直接写离别泣泪沾巾,而以仪式性场景暗示离别之郑重。相比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更显含蓄。
“香尘”暗含落花满地的春末景象,“犹回面”三字以动态细节刻画出不舍,稍显凄婉。要知道,词中细节点睛处,全在虚字传神,此句“犹”字正是如此。
马嘶映林写凝望之痛,棹转随波写行者漂泊之远。
两句以物代人,“映林”“依波”的构图更添画面层次感。
下片转为别后凭栏。“斜阳只送”四字尤妙,看似怨斜舟无情,实叹人力微薄,更显苍凉。
结句“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是千古名句,以“天涯地角”的无限空间承载有限愁思,化虚为实,直追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晏殊却以“寻思”二字注入克制,体现北宋词“哀而不伤”的美学特质。
后世评价这首小词“足抵一篇《别赋》”,未必便是过誉之词。
二《踏莎行·小径红稀》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
开头以“稀”、“遍”、“见”三字勾勒暮春之变,暗含时光流逝之叹。
晏殊不写残红败絮,而用“绿遍”、“阴阴”展现生命的绵延。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是千古名句,词人赋予春风以人性,“不解”二字暗含对春逝的无奈,却以“乱扑”写杨花生机,于衰败中见跃动。
欧阳修有词说“乱红飞过秋千去”,与之相比,少了几分凄厉,多了一丝禅意。
接着由外景转向内景,“藏”、“隔”二字营造幽深意境。“静逐游丝”以动写静,香烟与游丝缭绕,暗喻愁思如丝难断,极具空灵。
结句“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也是名句,以酒醒梦回点出愁绪本源,“斜阳深深院”以景结情,与李璟“细雨梦回鸡塞远”异曲同工之妙,“却照”二字更突显梦醒后的怅惘孤寂。
这首词整篇写景极妙,尤其是到了最后两句,后人评价极高。比如,沈际飞“结‘深深’妙,着不得实字”;沈谦也说“更自神到”!
三、《踏莎行·碧海无波》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
思量便合双飞去。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
红笺小字凭谁附?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
开头以仙境喻理想爱情,“无波”、“有路”反衬出现实的阻隔。“思量”一词引出追悔,“人生若只如初见”啊!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真是好句!当时放弃了双宿双飞的机会,让意中人轻易别离,现在可真是追悔莫及了,而“山长水远”,再也无处找寻她了。“轻别”二字为全词词眼,道尽人生错失之痛。
晏殊不写泪眼问花,而以“山长水远”的空间渺茫暗示永恒遗憾,可见其词“用意深而用笔轻”的特色。
尘封的宴席、迷雾中的闺房,以物象写人去楼空之寂。
“红笺小字”化用唐人行卷遗风,却以“凭谁附”三字切断音信,与晏几道“欲寄彩笺兼尺素”的执着,形成反差。
结句“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融情入景,梧桐夜雨自温庭筠以来即成离愁符号,但晏殊以“目尽欲黄昏”铺垫,使雨声更添时空苍茫感,堪称“神到之笔”。
温庭筠有《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有《声声慢》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和晏殊此处的情境,虽有不同但却同样感人!
四、《踏莎行·细草愁烟》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
凭栏总是销魂处。
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
天长不禁迢迢路。
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
起笔以“愁”、“怯”二字将草木人格化,与晏殊另一名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可谓神似,此句是词人心境与自然微物的深度融合。
“静无人”反衬孤独,“海燕双飞”暗喻离人孤影,贴近情感真谛。
以衣带渐宽、香炼残灰写相思消瘦,化用古乐府意象,而“天长不禁”四字将个人愁绪提升至人类情感的无奈,当真令人叹息。
结句“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以杨柳无法留住行人之怨,隐喻人生聚散无常。晏殊翻用前人成语,却以“只解”、“何曾”的诘问语气,道出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垂杨再多情,垂杨再缠绵,也不能将春风、将要走的离人留住,也不能将美好的春光留住,也不能将美好的事物留住。
你看,晏殊这四首《踏莎行》,虽同写离愁别绪,却各有侧重:第一首以时空延展愁思,第二首于暮春景中悟生命流转,第三首借仙凡之隔写人生追悔,第四首则从微小物象透视宇宙哀愁。
晏殊词“如琉璃世界,清澈而富层次”,其艺术魅力正在词,他总是能以富贵气象为表,以生命哲思为里,将五代词的柔媚转化为北宋词的理性与深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