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诗》
【魏晋】曹植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
注释:
七哀:该篇是闺怨诗,也可能借此“讽君”。七哀作为一种乐府新题,起于汉末。
流光:洒下的月光。
余哀:不尽的忧伤。
宕子:荡子。指离乡外游,久而不归之人。
清:形容路上尘。浊:形容水中泥。“清”、“浊”二者本是一物。
浮:就清了。沉:就浊了。比喻夫妇(或兄弟骨肉)本是一体,如今地位(势)不同了。
逝:往。
君怀:指宕子的心。
此诗前六句用第三人称口吻叙述,引出主人公思妇登场:那是一个万籁俱寂、月白风清的夜晚,明澈如流水的月华照耀着那座高楼的幽闺,在那里流连徘徊;闺楼中有一个忧愁的思妇怀有无尽的哀伤而彻夜不眠,正在悲苦地叹息。
首二句写景起兴,犹如银幕的布景,起调极工。明月向来象征团圆,然月圆人不圆,自然引发下文的离恨哀伤。流光徘徊,不仅用拟人将明月写得似通人意,它好像也为同情思妇而踌躇不安;而且那流连不返、欲进不进的“徘徊”之状,不正是思妇内心愁绪纷乱、骚动不安的象征么?“上有”四句,则似银幕中的画外音,它介绍了主人公的情绪和身份。
往下即换作第一人称口气写思妇的自述,恰如一段动人的台词:夫君出外远游已超过十年,撇下我自己常常孤零零地独宿空闺。夫君好似那路上轻扬的尘埃,可以随风浮扬高飞;而我却宛若那水中沉积的浊泥,永沉水底无出头之日。夫妻本如尘泥同为一体,而今地位、趋势竟如此迥异,则何时方能聚首和谐呢?这段写得情辞委婉恳挚,哀怨悱恻动人,而取喻尤为新奇巧妙、生动贴切,意蕴丰厚,发人深思。
最后四句表达她的愿望和忧虑:我愿化作凉意惬人的西南风,越过漫长的空间吹往夫君的胸怀;要是夫君的襟怀真的不能为我敞开,那我将去依靠谁呢?“愿为”两句想象飞动,奇语警策,感情亦从前面低回哀伤中略略升抬,犹如暗谷中微现几绺曦光。结尾二句却又作翻转跌宕,仿佛长风受阻,回旋往复,进退维谷,不仅造成文势的高低起伏,令人回肠荡气,而且与首句“徘徊”之状,情景呼应,愁思绵绵凄婉,余音缭绕不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