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书法艺术人生 赋能职业产业发展
全国第六期“溯古通今书法工程”职业产业高端人才特训高研班
招 生 总 章
为培养具备书法职业产业“新优势”的高端人才,由中国秦文研究会认证主办,中国人才研究会书画人才专委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规范汉字书写专委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榜书艺术委员会支持,中国秦文研究会溯古通今书法工程专委会、全国书法培训教师考试中心培训基地等单位共同承办的本期高研班,将于2025年11月至2026年10月以“线上+线下”的方式举办。
![]()
一、模式简介
“溯古通今书法教育模式”,是在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胡振民、原文化部副部长励小捷、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连辑、中国书协第七届主席苏士澍的总指导下,由连辑院长、包俊宜副主席、骆芃芃院长等领衔,依托中国秦文研究会溯古通今书法工程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开放大学书法学院原院长蔡民基带领教学团队多年的探索成果,汇聚二十余位名家名师共同创建的一种新型书法教育体系。
![]()
这一新的教育模式,至少有“四大功能”:
1、推动书法教育变革转型
突破传统“点、线、面”式的教学方式,运用“一体化书法教学体系”,通过理论与实践“双溯古”(汉代末之前的书法),“双通今”(“今草”之后的书法),形成“古今融合、互鉴开新”联动机制,将跨时代融合的“新质书法资源”转化为“新质书法力”。
2、引领钟爱书法者重塑书法人生
彻底打破学习的局限性,明晰无论现代技术再发达、“碎片化”传播再多、普通培训再普及,都难以代替战略统筹的“一体化”系统研修;指导学员注重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力求高效拓展、深化、提高,通过不断圆书法新梦,不断注入生命活力,塑造更加美好的人生。
3、帮助从业者形成职业新优势
在书法教育、艺术日趋“同质化”、市场竞争日趋“炽热化”的大背景下,走“溯古通今书法”新路,形成“与众不同”的新优势,率先脱颖而出。
4、赋能中华文脉赋赓传承
培育一大批既能传承“文化之根、文脉之源”,又能“守正创新、互鉴开新”的精英人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走向文化前列,成就和推出一大批具有“综合素质、综合能力、能担当、有作为”的实力派名师名家。
![]()
2025年3月,中国秦文研究会依托“溯古通今书法教学团队“专门成立了“溯古通今书法工程专业委员会”,并于2025年5月31日在京正式启动“溯古通今书法工程”。
![]()
![]()
![]()
![]()
二、教学目标
坚持“培育高端人才”定位,突出“前瞻引领、系统教学、面授指导、致力实效”,提升学员“书法专业能力、战略统筹能力”,培育一批“具有书法教育、艺术、文化职业新优势的骨干人才”和“兼具书法文化修养、专业技能、社会影响力的文化产业精英人才”。
三、招生对象
热爱书法、积极上进的书法教师、艺术家、爱好者、企业家,尤其欢迎积极上进、有以下愿望需求的报名:
1.想突破书法瓶颈、择机跨越发展者;
2.想实现诸体皆能、成为实力派者;
3.想寻求新路径、实现新突破者;
4.想加入新团队、开拓新事业者;
5.想提高素养能力、对接高端资源、做大产业者。
同时欢迎想拜名家为师、考取书法教师证书、提高“国展”入选率、加入专业社团、拓展作品市场等书友报名参加。
四、办学优势
1、政策支持
契合国家“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是中国秦文研究会“五大工程”中的重点专业项目。
2、名师汇聚
特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清华美院、国家画院、中国书协等单位29位资深的名家名师参与教学,其中特请连辑、包俊宜、骆芃芃、王德恭、张坤山、蔡民基6位担任领衔导师,杨广馨、倪文东、张铜彦、倪进祥、朱培尔、张晓东、赵宏、孟浩、刘安社、张成银、宋春青、陈靛、王先岳、杨光、陈晓、李春桥、佟冬人等17位担任主讲导师,刘克奇、刘有高、李崇学、陈家芝、岳俊喜、韦德民等6位担任执行导师。如此师资规模、三级联教、优化组合、适应不同书法基础对象的团队,全方位、深层次、高效率施教,国内罕见。
3、教学灵活
采用“视频+面授”“定期点评+随机指导”等形式,方便学员业余学习。
4、实效显著
参加往期“溯古通今书法”高研班的学员普遍实现突破,没有早期古典书法基础的进步幅度之大,令人刮目相看(详见有关报道)。
5、增值赋能
额外提供“十项增值服务”,涵盖师徒结对、国展指导、证书考取、社团推荐、项目对接、产业培训、作品销售和游学观摩等内容。
6、文武兼修
参加研修,既提升艺术素养与专业技能水平,又增强战略统筹实操能力,从此步入新的“文武之道”,举一反三,终身受益。
五、教学安排
四个阶段:
1.夯实基础(2025年11月—2026年1月):报名后,报名后,按照统一部署即开始线上学习,自行观看20多位名家导师视频课程(其中涵盖书法历史,文字的源流变、形音义,甲骨文、金文、小篆、简牍帛书、章草、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各种书体和篆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部分新录制的课程陆续上线),实现书法扎根落地、补上学段、告别混沌、进入自由王国;按照导师的提示,自觉进行临摹实训。
2.专体突破(2026年2月—5月):个人自选2–4种早期古典书体(包括篆刻)深入研习,专门成立书体群,导师每月一次集中点评,平时随机指导,力争所选书体(包括篆刻)能够较娴熟的临创成作,突破过去创作的局限性。
3.集中提升(2026年5月31日—6月5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教学基地”面授6天,导师亲授指导,对所学的各种书体(包括篆刻)逐一进行讲解、示范和指导,学员系统听讲、亲眼目睹、切身体验,理论与实践全面提升。集中研修前,学员可提供作品参加“第二届溯古通今书法作品展暨规模捐赠甲骨文作品活动”,届时近百位领导和名家名师等贵宾出席仪式,与学员合影留念。
4.结业展示(2026年6月—10月):复习考试、指导创作,举办线上成果展,并由中国秦文研究会和溯古通今书法工程专业委员会共同颁发《书法职业产业高端人才技能培训证书》,届时将通过各种媒体报道展示学员们的研修成果,并对优秀学员进行表彰。
六、增值服务
集中研修期间,向学员提供“十项服增值务”:
01、帮助拜名家为师
统一组织拜师仪式,学员可自愿与名家导师逐位合影,所建立的师生关系可在各种载体和媒体上使用发布,可自愿申请参加之后拟办的名师“弟子班”。
02、进行“冲刺国展”培训
由中国书协理事、中国楹联学会第八届副会长、作品曾数十次入选“国展”并多次获大奖的倪进祥导师,亲授参展策略和要诀(包括楹联、诗词创作)。
03、考取具有“资质评价”和“岗位能力”的书法教师证书
学员可自愿报考文旅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颁发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书法专业)教师证书》(资质评价效力)、中华文化促进会“全国书法培训教师考试中心”颁发的《书法培训教师岗位能力等级证书》(岗位能力培训及等级效力),统一组织考试,以上“两中心”统一阅卷,对考试合格者统一颁发证书,并在文旅部“官方网站”上长期公布,相关信息可随时查询。(详见全国统一发布的《报考指南》)。
04、推荐加入社团组织
学员可自愿申请加入中国秦文研究会(包括“研究员”)和溯古通今书法专业委员会(包括“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榜书艺术委员会(入会一年以上的可申请“理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经审定合格的,由有关协会统一颁发证书。
05、遴选推出优秀骨干人才
学员可自愿申请“中国秦文研究会溯古通今书法工程”人才库专家、教授、导师、艺术家和“全国规模捐赠甲骨文书法作品艺术家”等称号,对审查考核合格的,统一颁发由中国秦文研究会、溯古通今书法工程专业委员会共同颁发的证书,结合活动加大宣传力度。
06、创建联手合作平台台搭建
学员自愿申请在本地区创建”中国秦文研究会溯古通今书法工程项目推广合作中心“(或基地),作为承载工程任务和扩大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平台,经考察评估符合条件的,由中国秦文研究会和溯古通今书法工程组委会授权运行。
07、提供相互合作契机
现场召开“产业项目和产品推介会”,学员可介绍产业、项目或产品,自愿相互联手合作,届时统一组织加入“全国溯古通今书法文化产业联盟”。
![]()
![]()
08、组织职业产业高端人才培训
为顺应“人文经济、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适应有关学员需求,定于2026年3月下旬用4—5天时间,在北京增开一期“赋能书法职业产业发展研讨班”,特邀请励小捷副部长、连辑院长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原副主席戴公兴担任总指导和领衔导师,特邀请中央党校、北京大学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单位15位领导和专家(王杰、陈少峰、赵金铎、高聚慧、胡德巧、王思强、张永强、陈叔弘、陈建国、傅桃生、李新社、刘璐、宁新路、尹凌青、周文生)担任主讲导师和指导专家,亲临授课、座谈指导,届时将专门建立“文化职业产业联盟群”,由中国秦文研究会和有关协会、部门颁发《书法文化职业产业高端人才研讨班结业证书》,教学团队将长期提供相关咨询、资源对接等服务。
09、拓展作品市场推广
对接书画作品推广优秀企业平台,通过现场直播、线上销售、博览会进场等多种形式销售作品,学员可与企业平台协商,双向选择、长期合作。
![]()
10、组织游学采风活动
统一组织游览元、明、清代创建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我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代表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巅峰、文物众多的“国子监”博物馆,特别是馆藏的189方儒家经典书法石碑、190块谕旨、御制告成书法石碑和198座进士书法石碑,可让学员们一饱眼福,领略古人的艺术风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