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精神疾病整体患病率已逐年攀升,超过六成家长将“与孩子沟通困难”列为家庭教育最大挑战。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亲子关系紧张,已成为当下许多家庭的教育痛点。
“孩子上了初中像变了个人”、“说什么都不听,还总对着干”,不少家长面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亲子关系紧张已成为当下许多家庭的教育痛点。为帮助困扰于这些问题的家庭,教育领域涌现出了一系列科学的解决方案,其中中域教育由教育专家与心理调理师联合打造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课程,旨在助力家长破解教育困境,重建和谐亲子关系。
课程亮点:双师组合带来全面视角
中域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课程的最大亮点,是采用了教育专家与心理调理师强强联合的授课模式。这种组合确保了课程既有宏观教育视野,又有专业技术深度。教育专家李腾飞深耕教育领域十余年,对家庭教育现状有深刻洞察。他擅长从家庭结构、亲子互动等宏观角度切入,提供可落地的教育调整方案。而陈启锋老师作为国家高级心理调理师,融合东方智慧与西方心理学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家庭疗愈体系。在青少年抑郁、焦虑、厌学等心理问题干预中,陈启锋有着显著的成效。
课程核心:直击家庭教育痛点
课程内容围绕青少年成长中的典型问题,设计了三大核心模块。解密少年内在动力密码,重点关注孩子学习动力问题。课程通过专业动力水平测评,解读孩子学习动力现状,并剖析“原生家庭根源”如何影响孩子行为模式。帮助家长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课程指导家长识别青春期正常表现与心理问题边界,避免过度干预或忽视。以及如何解决手机成瘾问题,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手机依赖现象。课程解析长期玩手机对青少年大脑的损害机制,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家长通过情感联结替代控制对抗,制定家庭契约,帮助孩子恢复生活平衡。
![]()
科学方法:读懂青少年心理
课程内容基于2019-2024年累计数万份青少年动力测评数据,精准把脉当下青少年心理现状。例如,数据发现动力较低人群比例从21.31%升至31.26%,显示出这一问题的紧迫性。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并非无理取闹,而是其心理发展阶段的必然表现。课程中,专家从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入手,帮助家长真正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12-16岁的孩子中,有72.3%会频繁思考“我是谁”“别人怎么看我”这类问题。这一阶段,孩子开始强烈渴望摆脱“儿童”标签,希望被当作成年人对待,所以会通过反驳家长、坚持自己的想法来证明“独立性”。同时,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波动往往与“大脑发育”不同步有关。脑科学研究发现,青春期孩子负责情绪感知的杏仁核发育较快,但负责理性控制的前额叶皮层要到20岁左右才成熟。
家庭参与: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课程强调“父母是孩子的疗愈师”的理念,不仅教方法,更引导家长自我反思与成长,打造持续健康的家庭生态。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讲道理或批评,而是先接纳他们的情绪,用“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这类话语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待孩子情绪平复后,再和他们一起分析问题。
此外,课程还强调亲子沟通的平等性。专家建议,家长可以尝试将命令改为商量,这种平等的沟通方式,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许多参与过试点课程的家长反馈,课程带来的不仅是孩子行为的改善,更是整个家庭关系的升华。一位家长分享道:“不仅孩子学习态度明显转变,我们夫妻关系也更和谐了。原来教育真的可以不用吼叫和焦虑。”
好的教育从父母改变开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维护,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真正的教育不是纠正错误,而是唤醒内在力量”。当家长放下完美孩子的执念,转而关注孩子情绪管理、问题解决等核心素养时,家庭才能真正成为孩子应对未来挑战的港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