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域团”到“产业团”,扬州市广陵区积极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创新探索“团组”建在产业链上,推动科技镇长团聚焦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在产业强链上深化校地协作、产才融合,先后推进校地共建平台载体6个,输送高层次人才26名,为耀扬新能源、科迈液压等10余家企业解决“研发300kW大功率电堆”“燃料电池金属极板新涂层研发”“高阈值抗激光薄膜设计研发”等技术难题。
![]()
1
产业链上组团
量身打造专业队伍
一是因产定才,精准建团。紧密对接市“613”与区“513”产业体系,以生命健康为主导,兼顾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重点产业,以“因产定才”为导向,由各园区、镇街根据企业难题与产业需求,精准推荐并选配团员,直接将团建在产业链上,实现“产业团、项目化”的精准布局。二是双挂双职,拓展舞台。创新实施“双挂双职”模式,基于团员专业背景与后方单位创新资源、学科专业以及产学研合作基础,统筹安排其同时挂职园区镇街与职能部门,打破职责壁垒,显著拓展团员的干事舞台与作用空间,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链式攻坚,赋能发展。放大“团+组”专业优势,组建5个产业链提升小组,各小组充分发挥桥梁智库作用,全力推动校地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分产业开展调研,形成调研微报告和企业需求清单,为优化产业布局提供参考和依据,有效解决了镇街园区产业发展定位不准、产业关联度不高等问题。
![]()
2
创新链上用团
全面提升工作质效
一是强化机制创新。创新“团室队链”共建联合体,累计开展专题调研200余次,走访调研重点企业110余家,精准把握企业需求,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首创“团工链企”四维赋能模式,打造“聚智广陵行”品牌活动,推动3家产业企业“揭榜挂帅”项目实现跨市突破,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二是强化平台支撑。围绕广陵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科技镇长团为桥梁,成功引入扬州大学智能制造装备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分中心)、汇智新质产业研究院、国际食品创新工场等多个创新平台,助力食品产业、高端装备产业人才集聚区建设。推动获批扬州市创新联合体10家,耀扬新能源获批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扬农股份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打造“创新平台策源地”引入科技镇长团力量。三是强化联动协同。围绕“立足广陵、辐射扬州”定位,开展科技镇长团“产业强链行动”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复旦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近百名专家教授实地调研,推动中国药科大学与联环药业、文峰街道共建“院企地”党建共同体,促进南京医科大学与广陵区康养产业深化合作、东南新城与南医大护理学院党建结对,与南京、无锡、南通等地“兄弟团”共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联盟,跨区域助力生命健康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
3
人才链上育团
构筑更优制度保障
一是优化工作机制。根据产业、科技、人才“三合一”工作要求,结合各级人才计划申报、“双招双引”活动等重点工作任务,优化更新《第十七批科技镇长团任期工作目标》,细化《第十七批科技镇长团积分管理办法》,编制《科技镇长团周报工作指引》,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工作局面,为高水平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提供坚强保障、注入强劲动能。二是打造宣传矩阵。编制《科技镇长团宣传工作指引》,系统总结科技镇长团引才育才工作成效,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梳理提炼,累计发表高质量新闻稿件百余篇,微信传播指数稳居全省科技镇长团首位,不断强化科技镇长团的品牌辨识度和行业影响力。三是释放品牌效应。拓展《扬州市生命健康产业团应用场景》的多领域深度应用,吸引包括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科研院所等在内的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参与人才“引育留用”,不断提升科技镇长团的服务效能。
![]()
来源:扬州市广陵区委组织部
作者:广组萱 王蕴姝 钱卢靓
编辑:潘伟伟
制作:李梦苇
责编:王 娣
审核:王长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