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在微博看到 #郑智化怒斥深圳机场# 登上热搜第二。
这位唱着《水手》的歌手,本身因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能让他说出“没人性”,想必是受了天大的委屈。
短短几小时,这条带着怒火的文字就攒下 7.5 万点赞,无数网友跟着义愤填膺。可等到监控视频一曝光,风向却 180 度大转弯,评论区直接吵成了一锅粥。
这中间到底藏着多少反转?被骂的机场、愤怒的歌手,谁才是真的委屈?
![]()
事情得从郑智化的南沙演出说起。10 月 24 日,他刚在广州南沙深秋音乐会上唱完《星星点灯》,第二天就搭乘深航 ZH9073 航班准备返回台北。谁也没料到,这场常规的返程,会变成一场让他 “忍无可忍” 的遭遇。
![]()
10 月 25 日下午 2 点 59 分,郑智化用 iPhone 发了条图文,字里行间全是火气:“深圳机场的升降车离机门居然有 25 公分,轮椅推不进,腿也跨不进!司机就冷眼看着,逼得我连滚带爬进飞机!” 他特意强调,自己算有涵养的人,但这种 “没人性” 的态度实在忍不了。
这话一出,网友瞬间炸了。要知道,郑智化的腿从来不是 “普通的腿脚不便”——2 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的他,童年几乎是在爬行中度过,7 岁的大手术让他能重新站立,却从此离不开金属支架和拐杖,就连走路都比常人晚了 6 年。对这样一位靠双拐走过半生的老人来说,25 公分的高度差,根本不是 “抬脚就能过” 的小事,而是一道实实在在的 “鸿沟”。
更让人揪心的是,另一位歌手李琛很快在评论区留言:“我也曾有过类似经历,感同身受!” 李琛自己也是轮椅使用者,他的发声瞬间让这场吐槽变成了残障群体的集体共鸣,不少网友晒出自己被无障碍设施 “卡脖子” 的经历,矛头齐刷刷指向深圳机场。
![]()
面对汹涌的舆论,深圳机场反应倒是挺快。下午 6 点 05 分,官方就在评论区道歉,说已经联合航司启动核查,会赶紧优化特殊旅客服务。可这份道歉没提 “25 公分” 的问题,也没解释司机为啥不帮忙,被网友骂成 “避重就轻”。
就在大家等着机场给说法时,10 月 25 日深夜,深圳机场突然放出大招 —— 监控视频加情况说明,直接把事件掀了个底朝天。
![]()
先看机场的解释:郑智化的航班因为近机位满了,才安排到远机位停靠。至于那个 “要命” 的高度差,其实不是 25 公分,而是 20 公分,这是行业硬性规定 —— 飞机装行李、上旅客时会上下晃动,留 20 公分是为了防止登机车刮碰机身,纯属安全操作。
![]()
更关键的是监控画面。14 点 39 分的镜头里,穿 “深圳机场” 马甲的工作人员一直扶着郑智化的胳膊,等他站稳后,弯腰把他的腿稳稳抬进机舱;另一边穿 “地服机坪” 马甲的人守着轮椅,直到他完全进入机舱才松手,舱门口还有空姐伸手接应。全程下来,别说 “连滚带爬”,郑智化连踉跄都没有,稳稳当当就上了飞机。
![]()
这下轮到网友懵了。有人翻出郑智化的原文逐字比对:“说司机冷眼旁观,可视频里根本没司机出镜,全是地服在忙”“25 公分变 20 公分,这误差是咋来的?” 还有人替工作人员抱不平:“三个人围着伺候,这叫没人管?”
![]()
更有意思的是郑智化的态度。看到机场道歉和监控后,他当晚就改口,说接受道歉,不再追究,但把矛头对准了 “开升降车的司机”,说这是个人的 “恶劣行径”,还夸深圳是自己喜欢的城市,深圳人很卓越。这波反转让评论区分成了两派:一派觉得 “名人就是好,道歉来得快”,另一派则怀疑 “是不是被公关了?”
![]()
本以为事情到这就收尾了,可 10 月 26 日,郑智化又发了篇长文,直接把 “战场” 从深圳扩大到了全国。这篇后来被编辑过的文字里,他说深圳的事只是冰山一角,自己这些年在各地机场遭的罪,早就攒够了。
他控诉南京机场:安检时被问金属支架的来历,自己明明说了 “没这支架走不了路”,工作人员还是硬要他把支架过 X 光,不然不让上飞机。“全世界上百个机场都没遇过这刁难!” 郑智化气得反问,“支架就是我的腿,你让我把腿卸下来?”
![]()
更让他心寒的是新疆机场。安检要求托运他的拐杖,他反复解释 “飞机上要靠拐杖上厕所”,可对方根本不听。担心拐杖被摔断,他当场拒绝,从此再也没去过新疆演出。“不是不想去,是真的怕了。”
就连国际化的上海机场,也被他点名。一次安检为了查支架,来了一群上司轮番检查,硬生生耗了半个多小时。他急着赶飞机,对方却甩了句:“别影响我工作。”“到底是谁影响谁?” 郑智化在文中满是无奈。
最戳人的是文末的话:“经济好了,科技强了,可人与人的同理心咋没了?”
最后,还强调自己都有萌生退圈的念头了。
这篇长文一下涨了 22.8 万点赞,之前质疑他的人也沉默了不少:“就算深圳的事有误会,这些地方的遭遇也太让人窒息了。”
![]()
事件发酵到现在,郑智化的遭遇早已超出了 “名人吐槽” 的范畴。这位唱着 “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前程” 的歌手,无意间把残障群体的出行困境摆到了阳光下。
有人说他 “借题发挥”,可别忘了,他本可以享受名人特权 —— 演出方完全能提前协调机场走 VIP 通道,可他还是选择了普通旅客的流程。也有人说机场 “按规定办事没错”,但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就像深圳机场能保障残特奥会的无障碍服务零差错,为啥日常服务就掉了链子?关键还是没把 “特殊旅客” 当成 “普通旅客” 来尊重。
现在再回头看这场风波,25 公分还是 20 公分的争议已经不重要,郑智化有没有夸大也没那么关键。真正该关注的,是那些藏在 “规定” 背后的冷漠:南京安检没想起 “支架是旅客的腿”,新疆机场没考虑 “拐杖对旅客的意义”,上海机场没在意 “旅客赶飞机的急”。这些才是比高度差更难跨越的 “鸿沟”。
![]()
好在事情有了积极的变化:深圳的连接装置已经在试点,不少机场开始自查无障碍服务,甚至有地方残联主动联系郑智化,想收集残障旅客的出行建议。就像网友说的:“希望郑智化这颗‘星星’的怒火,能真的照亮更多人的路。”
毕竟,我们都爱唱 “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但没人希望,这 “痛” 是来自本应提供温暖的公共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